书城励志超越自我(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3374500000020

第20章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

像打拳一样,已经打出去的拳头,要想再打出去,必须先缩回来。拿破仑·希尔认为,要想让别人认识到错误,你必须先承认自己有错,别人才有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白宫的一位主人——西奥多·罗斯福,据他承认,一旦他所决定的事情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正确率,便是他预期的最高标准了罗斯福要算20世纪的一位卓越人物了,最高希望也就是如此,而你我呢?

现实生活中,倘若你肯定对力是弄错了、并已经很直率地告诉了他,那么结果会怎样呢?有这样一则例子。施先生是纽约的一名年轻的律师这段时间他正在忙一个在最高法庭内参审的案子。这案子很关键,涉及了一大笔钱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在法庭辩论中,一位法官对施先生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对吗?”

“法庭马上安静了下来,”施先生在讲述他的经验时说道:“气温骤降。我是对的,法官是不对的。我当时据理力争,但如此做的结果是法官并没有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我。我仍然没有怀疑法律会站在我这边,我也很清楚这次我讲得很不错,甚至超过了过去任何一次,但我没有使用外交辞令。我犯了个严重的错误,我当众指责一位声望卓著、学识渊博的人错了。”

生活在现实中,没多少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周围的多数人都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武断,或傲慢,还有固执、猜忌等等。所以,在你想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请在每日早餐前坐下来读一读如下这段话,这段出自詹姆士·哈维罗宾森教授的《下决心的过程》一书,内容如下:

“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况下改变自己既定的想法,但这时倘若有人说我们不对了,我们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而易见那些想法并不让我们觉得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词很简单,在做人处世的关系中却是最关键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便掌握了智慧之源。无论是我的狗,我的晚餐,我的国家,我的上帝,无不具有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大破,也不喜欢别人纠正我们对汽车的知识,某位历史人物出生年月的错误……我们愿意持续相信的过去已经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便会用各种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是,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有很多优点,其中之一便是,他改掉了他傲慢、粗野的习惯。

富兰克林说:“我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其他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不果断。我甚至不让自己在文字上或语言上的用词太肯定。我不说肯定、当然、必定这样的词,我改用我想,假设或目前我来如此。一旦有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会马上:反驳他,或当面指正他的错误,我会说,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是对的,但目前在这件事上,看来就稍有些异同了。我很快便感悟到态度的改变给我带来的好处;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会变得很融洽。我摒弃了傲慢与偏见,而是以谦虚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但能够毫无困难地被大家接受,更是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当我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什么难堪的场面,而在我没错的情况下,更是能让对方不再固执而赞同我的观点。”

“刚开始用这套方法时,确定很难让自己接受,因为它同我的本性冲突很大,然而习惯成自然,我被它吸引,并且喜欢上这么做了,也许这五十年以来,没有人听过我讲什么太武断的话。(我正直品性下的)这个习惯,是我在提出法案或修改条文时,能得到同胞重视,并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我其实不擅长口才交际,说话用词也很不灵活,甚至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情况下,我的见解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哈尔德·伦克是道奇汽车公司在蒙大拿州比林斯的代理商。据他讲,销售汽车这个行业不太好干,所以他在处理顾客的种种抱怨时,往往冷漠以对,于是常常造成不必要的冲突,这样下去,生意骤减,而且伴随而来的是种种的不愉快。

“当我发觉这么做对我只有坏处时,我便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再有顾客来投诉时,我会说:‘确实是我们的错,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请你告诉我,它出了什么毛病。’”

“这么做不但能够平息顾客的火气,在他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往往也会讲道理,这样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而且很多顾客还称赞我这种谅解的态度,并向我致谢。还有人还为此介绍他们的朋友来买新车子。在如此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这样的结局是我们都乐意见到的我毫不怀疑,对顾客的尊重,有助于商战的胜利。”

“他承认了自己的不对,且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么做是明智的,不但避免不必要的争吵,还让对方给你留一个宽宏大度的印象,甚至会和你一样,承认他的错误。”

“当然,事实上你是对的,要你硬是承认自己的错误,确定有些难过,但这么做往往能帮助事情的解决,如此看来比你据理力争要值得多。况且你这么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最终还是把对方的错误纠正过来,只不过前提是要在气氛和谐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你先让一步。”

“克洛里是纽约泰勒公司的一名推销员。他陈述,这么多年来,他往往指正那些趾高气扬的木材检验人员的不对。可是一点好处也没有,总被碰了一鼻子灰。那些家伙象足球裁判一样,一经认定,绝不肯更改。”

克洛里慢慢明白,口舌上的争斗是无用的,公司已经损失了很多的金钱。所以他决定换个方式去做。下面要讲的便是他的经历:

“一天早晨,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义愤填膺的买主,在电话那头愤慨地说我们的木材根本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的公司货还没卸完,请我们马上派人把木板搬回来。在木材卸下25%之后,对方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55%不合规格。发生如此的事,他们表示不能接受。”

“接着,我立即起身去了对方的工厂,途中,我一直在想一个办法能够尽可能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想到了,不妨将课堂上学到的做人处世原则运用到这件事上试试看。”

“到达目的地后,购料主任和检验员早就准备出一副等着抬杠的架势。我们走进卸货的卡车,我要求他们不要间断卸货,让我看看情况,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一边。”

“看了会儿,我终于看出了些缘由,原来是他查得太严格了,而且也把检验规则弄拧了。那批木材是白松,显而易见,那个检验员对它的知识不够了解,经验太少。而白松恰巧是我最拿手的。我要对这个检验员提出反驳意见吗?不,绝对不能,我继续看着,慢慢地问他不合格的理由是什么?我没露出丝毫暗示,他检验出了错误。我强调,我是在向他请教,只是希望在以后能够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