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嫁给比尔·盖茨
3375000000033

第33章 携手走向听证席(2)

比尔气愤地说,政府对微软的严密调查,简直是一场“政治迫害”。政府官僚、新闻媒体、评论家,纷纷表示对比尔的这种说法难以接受。评论家拉斯·麦尔茨说:

“共和党员一直宣称,珍妮特·里诺(美国司法部长)不敢挑战一位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现在很清楚,这一位好像指的是比尔·盖茨,而不是比尔·克林顿。”

不论是媒体报导,还是人们街头巷尾传出来的故事,只要提及一些公司如何在微软手中吃亏,便会认定是微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这是一个商业社会,比尔他们做的只是让自己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都是合乎法律的,根本不存在欺诈与豪夺的成分。可是许多人还是对微软持不公正态度,不光是国内,甚至在海外微软也会连遭炮轰。日本主管当局尾随美国司法部之后,于1997年对微软展开调查,欧盟的反托拉斯当局也及时跟进。

比尔的一些朋友有时劝比尔:

“即使遵从法院的旨意,微软也不会失去什么。”

《商业周刊》软件编辑埃米·科尔特斯写道:

“拥有微软那种技术的公司,应该能制作出堪称世界上最一流的Windows版本——一种附带因特网探险家,一种不附带。”

如果这样的话,相信大多数厂家会选用附带因特网探险家的那种。但这不应该是微软的罪过,而应是微软的功绩。但考虑到利害关系,他建议比尔说:

“政府目前要求的,只是让个人电脑制造商与消费者都有所选择,所以,还是让市场来做决定,为你自己免去一大堆麻烦吧!”

比尔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人,他非常理智地看待所有与政府间发生的事情:

“当自己的政府控告你的时候,那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我不会坐在那儿说:‘哈,哈,我会为我的为所欲为而高兴。’我心里想的是,这是我碰到过的最糟糕的事情!当然,对这些事,我很失望,也很气愤,但我忘不了谦虚、忘不了礼貌。”

后来,微软遵从了法官的命令,在销售Windows95操作系统时,不要求经销商搭售微软的网络浏览软件。曾参与过微软与联邦政府一件诉讼案的旧金山律师山姆·米勒认为:比尔终于明白,在微软设法回复法院命令的方式上犯了一个很大的策略性与公共关系上的错误。在那不久,微软公关部经理狄恩·卡兹也认为,并不是微软“终于服从”法官的命令,只不过,微软与司法部在这一点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双方都希望统一观点,于是与司法部达成了临时协议。

比尔真实的立场当然并不是同政府作对,他希望大众能理解他的真实想法。于是,他给《商业周刊》写了封信,希望借该周刊缓解微软与美国司法部的矛盾:

我们当然希望增进与政治领导人的对话,好让他们了解,我们所代表的卓越意义。

在美琳达与比尔参加过的一些司法部听证会上,比尔并没像人们所说那样好争辩、脾气暴躁。虽然他认可法院对微软做出的裁决,但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却不轻易妥协。

在一次听证会后,比尔对妻子说:

“美琳达,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就这样了,美国政府说我们的产品太能干了。他们说他们会设法使微软的视窗系统不能支持因特网。所以,我会告诉我的律师团,为我们设计Windows95的能力、设计WindowsNT的能力以及各种设计语言的能力辩护。诉讼过程的观察者也许会,也许不会搞懂法庭上发生什么事,可是我已要求他们为那些能力辩护,因为我认为,那不只是对微软很重要,对个人电脑使用者也相当重要。”

事情总是出现变数,在接下来的诉讼中,司法部在他们的诉讼中要求执行一项审查过程,那就是说,他们必须要检查微软设计的任何新产品,可这与管制产品没什么区别。

那时,美琳达发话了:

“微软不是垄断者,你们没有理由这样做。垄断者,按照定义来说,是一家有能力限制新公司进入市场,而且片面控制价格的公司。显然,微软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没想到美琳达的一番话,竟让那些伶牙俐嘴的法官司们很是为难了一阵子。虽然,美琳达并不是一个善辩的人,但她总会据理力争的。

也有人向微软的外交部门打听这件官司,可是微软只向外声明三件事情:上诉权是美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在上诉结束之前,任何事都没有定数;对于这个出色的企业,对于微软这样出色的员工,对于微软的产品,他们会感到无比自豪;微软的所有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信。

在微软与司法部打官司时,一些个人或企业也站出来为微软说话,例如,太阳电脑公司的律师麦可·拉基斯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惧怕微软,受制于微软的势力。”

史丹佛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说:

“我们不应该试着阻止微软在Windows中纳入更多功能——谁都没有权力惩罚成功者。”

沃伦·巴菲特多年的合伙人伯克希尔·哈撒韦尔公司的副总裁查理斯·芒格也同样认为,美国司法部以反托拉斯法纠缠微软是错误之举。他说:

“如果我掌管司法部的话,我就不会对微软提起诉讼,我已目睹了美国顶尖的产业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的一切输给了精明的外国人,如今,我们总算有了一家公司可以算是真正的大赢家,只因为它对竞争对手苛刻,我们就应该削弱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这种想法似乎是错误的。软件应该充分整合,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道理比这个更明显。我不是说,不会有其他的软件被用来当作一种附加系统,可是我不希望民航班机是被几百家不同的供应商凑出来的。我喜欢让波音把它们整合起来。我强烈反对司法部现行的做法。”

比尔与美琳达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无休止的“战争”,直到现在,司法部还是煞有介事地“参与”到微软的一些企业经营中来。甚至在1995年5月份,司法部自感控诉微软没有收获,便连同20个州联名提出反托拉斯诉讼。司法部长珍妮特·里诺再次指控微软公司“窒息”因特网软件市场,并且称微软非法运用营销策略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同年6月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出面了,连同司法部对微软的长期合作伙伴、英特尔晶片制造商展开调查,设法排除电脑软件与硬件在电脑界的竞争障碍。

这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值司法部正在调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一桩官司,比尔·克林顿因此很快摆脱了司法部的纠缠。所以有人在《石板线上》刊载了一则幽默故事:

“我是个名叫比尔的家伙,被一个叫做珍妮特的女孩穷追不舍。同时,珍妮特也在追另一个名叫比尔的家伙,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小子总能摆脱她的追随。她现在已经停止追他,可是她仍然在追我!我们两个人都不接受她的错爱,我想弄清楚的是,她为什么那么仇视叫做比尔的家伙?另外那个比尔又是怎么甩掉她的?到底他有什么法宝是我所没有的?”

美琳达也曾一度担心,比尔被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会不会影响到微软的生存与发展。但是每每如此,比尔都会非常幽默地告诉她说:

“要我听到枪声就害怕,可能得动手术才行。”

显然,比尔对官司已习以为常了,他已做好了笑对各种波折的心理准备。

微软以惊人速度发展着,而微软官司也许永远是个变数。但一点不变的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官司需要,微软需要,美琳达都会铤身而出,与比尔并肩走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