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33885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旅游景观(5)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或者是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是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磨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

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有意义。

第三节自然景观

一、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该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境区。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自然遗产: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共收录了来自151个《公约》缔约国的911处遗产,其中包括704处文化遗产、180处自然遗产和27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其中,中国共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40处世界遗产被收录,在187个《公约》缔约国(截至2010年6月)中位列第3。

我国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三江并流(2003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008年)和中国丹霞(2010年)共8处。

二、中国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541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27处,市级自然保护区416处,县级自然保护区979处;从类型上来看,以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内陆湿地为主。四川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平武王朗、汶川卧龙、马边大风顶、九寨沟、美姑大风顶、攀枝花苏铁、青川唐家河、平武雪宝顶、若尔盖湿地、小金四姑娘山、泸定贡嘎山、稻城亚丁、长宁竹海、旺卷米仓山等处。

三、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40佳

1991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由中国旅游报社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共同主办,评选出了全国40处最佳旅游胜地。它们是: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长江三峡风景区、黄山风景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泰山风景区、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华山风景区。

(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八达岭长城、乐山大佛、苏州园林、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曲阜三孔、颐和园、明十三陵、中山陵、避暑山庄—外八庙。

(三)新开发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桐庐瑶琳仙境、贵州织金洞、巫山小三峡、井冈山风景区、蜀南竹海风景区、大东海—亚龙湾风景区、武陵源风景区、五大连池风景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

(四)新开发的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黄鹤楼、北京大观园、山海关及老龙头长城、成吉思汗陵、珠海旅游城、锦绣中华、夫子庙及其秦淮河风景带、葛洲坝。

四、各类自然景观

(一)奇山异石

1.花岗岩名山

花岗岩石一类坚硬岩石,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多座。华山则是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局面。另外,天柱山的天柱峰和九华山的观普峰也是非常典型的峰林地貌。

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靛缸瀑布、龙潭瀑布,太姥山的龙并瀑布和九龙祭瀑布,九华山的桃崖瀑布、织锦瀑布和龙池瀑布,罗浮山的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等。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我国花岗岩山岳,如黄山、九华山、华山、福建太姥山、天柱山、碴岈山、千山和平潭岛的将军山等,都有一线天景观。

2.岩溶山水风景

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但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我国著名的岩溶风景区有桂林山水、贵州织金洞、云南路南石林等。

3.丹霞风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形成原因是红色岩层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千米。方圆290平方千米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4.石林

石林是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石灰岩体组合成的景观。其间多为溶蚀裂隙。隙坡直立,坡壁上部有平行的溶沟。以云南的路南石林最为典型。石林相对高度一般是20米左右,高者可达50米。一般认为是土壤水或非可溶岩盖层水沿质纯厚层石灰岩表面及节理裂隙溶蚀作用的结果,上部受雨水作用改造。

路南石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千亩不等。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峥嵘,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千米,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比赛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大三弦舞则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

(二)河网湖光

水体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为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天然景观的基本造景条件。水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特别水与山的结合会形成许多优美的山水景色。

1.江河景观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旅游线”,从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条风光明媚的河川游览走廊。这条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被称为神秘人的江源风光,全部位于民族地区的青海、西藏、云南和川西的甘孜、凉山自治州境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旅游线上的河源探险、高原风光、沙漠风情、草原旅行等旅游资源均在民族地区的青海、甘肃的甘南与临夏两自治州和宁夏、内蒙古境内。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2400千米。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黑龙江在中国境内长3420千米,流域面积90万平方千米,流经森林茂密、水草丛生的东北平原,江水腐殖质含量丰富,成黝黑色,是我国著名的江河之一。富春江位于浙江省中部,为钱塘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长110千米,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形成长达24千米的著名七里泷峡谷。两岸岩石陡立,层峦叠嶂,山水相映,景色秀丽。广西桂林—阳朔间的漓江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江河风光旅游线。

2.湖泊景观

湖泊旅游资源以湖盆的形态、分布状况、湖水的透明度、颜色以及湖中发生的奇异现象等产生强烈的旅游吸引力。我国湖泊的数量很多,其中不少湖泊因风光迤逦、景致迷人,已经开发为旅游胜地。

鄱阳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其湖面因季节变化伸缩性很大,枯水期湖水面积约为500平方千米,洪水期为3960平方千米,最大水位时则可达505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西北部有我国著名的世界级公园庐山。

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平时湖面为2820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素以宏伟、富饶、美丽著称于世。洞庭平原肥田沃土,阡陌纵横,绿树成荫,如诗如画。洞庭湖自古风光卓绝,胜迹无数,有荡漾湖中的君山和耸立湖畔的岳阳楼等旅游景观。

洪泽湖: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面积为2069平方千米,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自古就是游览区。游览洪泽湖既可享受湖光山色之美,又可观赏古代文化之胜。洪泽湖是我国最大的“悬湖”。

太湖: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南部,湖水面积为2200平方千米,从蓄水量上看次于洪泽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

滇池: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系地层断裂下陷而形成,面积为330平方千米,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湖区风景优美、土地肥沃。

镜泊湖: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系火山喷溢的熔岩堵塞牡丹江上游河道而成的湖泊。湖水面积为90平方千米,湖面露出不少石头小岛。

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古称“西海”,面积达4427平方千米(一说4635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该湖以靠近湖南岸的海心山(鸟岛)最为著名。滨湖平原水草肥美。

纳木错:纳木错系藏语译音,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位于西藏中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4718米)的大湖。湖水碧清,雪峰倒映,景色十分秀丽。湖中有岛,东南面的半岛上有石校、天生桥、溶洞等胜景。

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边,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