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3399000000004

第4章 标准石油公司的诞生

在1865年到1866年间,有两位商业天才会合。洛克菲勒因把他在克利夫兰塞斯顿大厦的办公室租给年轻却富有经验的亨利·费尔杰,从此奠下合作的基础。费尔杰与深谋远虑的洛克菲勒相反,他极富创造性,积极而又热情。这两人以互补的形式彼此联合,闯出美国工业史上惊人的事业。

费尔杰生长在纽约州西部,而后来到俄亥俄州经商,与当地富商哈克乃斯的侄女结婚。他在洛克菲勒最需要人才来扩展事业的时候加入洛克菲勒集团。他认为投资石油工业,日后必有发展,于是,说服他妻子的叔叔帮助他,使他加入洛克菲勒集团。1867年,洛克菲勒·安徒士·费尔杰公司成立。费尔杰投资大约五万美元,他妻子的叔叔以匿名方式投入六万到九万美元。费尔杰的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投资了他的才干,他的创造力,与洛克菲勒二人各展所长,相辅相成地完成了一番伟大事业。

由于1867年的增资,洛克菲勒集团的炼油厂也添增了各种机器设备,使产量在三年内(即1867年—1869年)由每天五百桶油量增至一千五百桶。他们的工厂也因此一跃而成为美国第一大厂。

费尔杰加入集团后的第一个贡献,就是与铁路公司交涉运费成功。当时,三大铁路系统是宾夕法尼亚、纽约中央和大西洋西部。他们都为了抢运原油与提炼油的生意而彼此杀价,给予回扣以拉拢顾客,如此反倒让洛克菲勒集团占了便宜。

1867年时,湖边铁路公司刚刚进入运油市场(后由纽约中央系统控制该线),想和大西洋与西部系统抢生意。恰巧,碰上寻找便宜运费的费尔杰,湖边铁路公司总经理德法洛与费尔杰一拍即合:湖边铁路公司替洛克菲勒集团将大油田区原油以每桶四毛二分的价格运往克利夫兰,其中铁路公司还有暗盘,即每桶油给一毛五分左右的回扣。当时,拿回扣的风气盛行,甚至生意人个个觉得这理所当然,丝毫不觉羞愧。这种风气由1856年开始,直到1903年《艾尔金法令》推行之后,才渐渐平淡下去。

洛克菲勒认为他的公司比起其他公司在拿回扣上并没有多得到利益,但事实上,在1867年—1870年之间,洛克菲勒集团的公司产量大、生意多,自然较易争取到回扣。虽然如此,我们仍不可忽略他们在管理、经营及技术各方面所做的努力,那些才是他们工厂真正的实力所在。

洛克菲勒集团的投资不单只是提炼原油,他们还制造盛油用的木桶。他们买下林场,由伐木开始,一步一步制成木桶,以减少成本。此外,他们有自己的运货车辆、仓库、拖船和贮油库。他们也是第一家用油车而非木桶运油的公司。

洛克菲勒集团不但自己做各种产油需要的用品,而且还不断利用残余物来生产副产品。他们利用剩余物来制造铺路的柏油、石蜡及凡士林,并且制造挥发油及润滑剂。这些有计划的副业都是一般小工厂无法做到的,当然更无法与之竞争了。

洛克菲勒除了有计划、有远见,还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不但自己心细,而且要求他的助手、员工们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在他旗下,没有人可以马虎地工作,更不可以随便估价、清点或测量任何成品。在他的企业管理中,细心谨慎就如军队中的纪律,是战胜敌方的最佳精神武器。

此外,洛克菲勒的精明也是他成功的因素。比如他买油,都是选择又好又便宜的,决不匆忙马虎,再加上他妥善的经营方式,安徒士日益进步的炼油技术和费尔杰富有创造性充满信心的经营方针,都使得“标准石油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尽管如此,拿回扣的事还是不能不提的。在市场平静的时候,它能增加公司的收入;在竞争激烈时,它能帮助公司打击其他竞争者,这一切均使洛克菲勒集团平稳地度过了艰难的经济恐慌时代(1868—1873年)。

1869年,石油业已逐渐进入经营困难的境地,2月1日大油田区的油田主们成立了宾州原油生产协会,他们攻击税收,申请专利,但又不敢面对现实来解决开采过多、原油过剩的问题。炼油业自然也同时陷入困境,使炼油公司无法从中获利,而产量往往又超出市场需求,大公司尚可过关,小公司处境艰难。

在这一片挣扎混乱之中,洛克菲勒集团仍脚步坚稳,于是一些有眼光的人便想参加投资,但洛克菲勒并不赞成外人投资,怕妨碍他控制公司的权力,他建议将“标准石油公司”变成合资的股份公司。终于,该公司于1870年1月10日在俄亥俄州成立,公司仍沿用原名,由股东洛克菲勒兄弟、费尔杰、安徒士及哈克乃斯五人负责,还是继续经营石油及其副产品生意,此一股份公司共有10000股份上市。约翰·洛克菲勒占2667股,威廉·洛克菲勒、费尔杰及安徒士各占1333股,哈克乃斯占1334股,洛克菲勒安徒士及费尔杰公司占1000股,此外,新股东吉宁士占1000股。自此以后,新股东逐渐加入。当时,组织股份公司被认为是垄断市场的捷径,洛克菲勒虽然从此控制了市场,但他自始至终从没有欺骗过公司的股东,还时时为他们着想。标准石油股份公司成立的第三天之后就将洛克菲勒、费尔杰、安徒士公司以77994美元买下,并发表各个股东的工作:约翰·洛克菲勒当总经理,威廉·洛克菲勒当副总经理,费尔杰当秘书兼会计,安徒士当厂长。

新公司成立之后,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同业间的竞争。大油田区、匹兹堡区、纽约区等地的炼油公司都很妒忌克利夫兰的炼油工业,他们希望把克利夫兰的炼油业完全打垮。此外,如何争取到便宜的运费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精干的费尔杰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他对湖边铁路公司说:“你们希望接大笔又长期的生意,现在我们春、夏季时不再用水运,就把四季的生意全交给你们公司。”

在这种情形之下,“标准石油公司”每天托运六十车厢的石油。铁路公司十分欣喜地接受生意,并奉送一笔可观的回扣,双方皆大欢喜地完成交易。当时因为铁路公司彼此抢生意,所以每家公司都会以回扣拉拢客户,虽然仍有许多人攻击,但这种方法仍被广大商人接受。洛克菲勒曾说:“那些不懂生意经的人一天到晚叫嚷说回扣是不道德的,但你们想想看,谁能买到最便宜的牛肉?是家庭主妇?俱乐部的管事?还是军中的伙夫?这些人根本分不清零售价和批发价的不同。运输方面也是一样,谁能捡到最好的价钱?是每天运五千桶油的公司、五百桶的公司还是五十桶的公司呢?”

在他的生意眼光中也许这样是对的,但是在美国政府眼中,任何由政府辅助的铁路公司应该对他们的大小客户一视同仁,洛克菲勒在这方面的见解是大错特错了。

虽然,拿回扣和经营得法使“标准石油公司”在不景气时代仍能一枝独秀继续营业,但是,洛克菲勒对当时混乱的市场仍忧心忡忡。一方面,他不忍心看到小型工厂在互相残杀式的竞争中被淘汰;另一方面,他看见产原油的各厂商联合起来组成原油生产协会,很担心他们将与大油田区的炼油工业家联合起来垄断市场,把克利夫兰的炼油工业排挤掉。他经常与助手们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解决方法。他想到以“标准石油公司”为核心而合并其他公司的办法,可解决精炼油过剩及价格浮动不稳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将这构想笔录下来。

因为上述的想法,有许多人认为他一定是成立“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构想人,但洛克菲勒曾多次否认。

那么,“促进南方繁荣公司”又是谁的公司呢?原来当时,不只是炼油业的厂家忧虑前途,铁路公司也担心他们的命运。因为铁路公司了解他们的生意起落全依赖于他们客户身上,所以他们想与炼业者联合起来,控制石油产量,统一运费,使他们能够稳住生意。恰巧,当时宾州铁路系统的副总经理史考特的秘书和友人,在1870年春天买下一个名为“促进南方繁荣”的公司,随即拍卖出售,终于在1872年1月2日,被赞成联合炼油业者和火车公司的创始人士暗中买下。他们立即把内部的1100份以每份一百元的股份分别出售,其幕后的主持人是史考特,但表面上,公司负责人却是莱逊,洛克菲勒集团始终否认他们也是创始者之一。

这1100份股份卖给了湖边公司(纽约铁路系统)和费城及匹兹堡的炼油工业家。成立这个“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主旨是要把铁路公司和炼油工厂组织起来,使参加的厂商可以由铁路公司的协调而获得合理的运费,反之,各厂家也扮成协调角色,让每个铁路公司都能平摊到生意。如此,铁路公司不必低价抢生意,炼油工厂也可得到稳定的运费,并有铁路公司的保障,使不参加此集团的其他厂商无法获得便宜的运费而与之竞争。洛克菲勒为了生存竞争和不得罪铁路公司,也跟在纽约的厂商之后加入此集团。

该公司初次会议就谈妥了多项惊人的条件。参加该集团的铁路公司计有宾州铁路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湖边铁路公司、艾利铁路公司及大西洋与西部铁路公司。他们内定宾州铁路公司载运百分之四十五的总油量,艾利——百分之二十七点五,纽约中央系统——百分之二十七点五。运费也有小幅度地提升。但是,各厂家仍能够拿回扣,由大油田区至炼油区的原油每桶约为四毛至五毛,已精炼的石油每桶可拿约两毛五至五毛。“标准公司的运费”由1870年议定的一元六毛五(包括原油及提炼油的双重运费)跳至两元八角,但洛克菲勒仍觉满意,因为不参加集团的竞争者,还要比他们多付九毛一桶。此外,各厂家严禁铁路公司与不参加集团的厂家做生意。

如果铁路公司接下非“促进南方繁荣公司”成员的生意,他们等于要接受罚款,那就是铁路公司必须给会员公司相当于回扣的钱。比如,铁路公司替克利夫兰的非会员公司运油,回扣是四毛一桶,同时是会员的“标准石油公司”也可以拿到四毛钱一桶的回扣,这是摧毁竞争对手最毒辣、最残忍的一种手段。

此外,他们还限制各铁路公司必须将每日运货清单一律送往“促进南方繁荣公司”过目,使其会员对独立公司作业情形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各会员厂商还有权审核铁路公司账簿,查看他们有无与独立公司来往而可以抽头,这种种手段必然威胁到独立厂商的生存。

“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会员们是想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消灭那些独立厂商而控制市场。他们把炼油厂商联合起来,并进一步想到要产油商人也联合起来,使原油也有一定价格,一年开会调整一次。没想到迟了一步,原油业在未被邀请加入该集团时,已得到“促进南方繁荣公司”成立的消息,一时各油田的主人认为炼油厂商想控制全局,个个怒火中烧,使局面大乱。

本来,“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各项工作还是在暗中进行的,直到1872年2月25日,铁路公司一夜之间将运送原油与精制油的价钱全部更改,使得大油田区的油主和厂家慌了手脚,一下子街上、酒店、旅馆,人人谈论此事。“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成员兴奋之余忘了保守该秘密,令消息走漏。

大油田区的油主和炼油厂商马上集合起来进行抗议,主张恢复“原油生产协会”,他们开会决定下列三项事件以示抗议:首先,所有油主减少其三分之一的产量。

其次,不可用地雷及其他人制造的工具开采。

再次,三十天内不可开采任何新油井。会后并将“原油生产协会”更名为“石油生产工会”。此工会的所有会员,不但拥护以上三点,更将在星期日停工,减少产量,并决定不与“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任何成员交易。大油区的《油城报》还刊出一个拒绝往来户的黑名单,任何与黑名单上厂商来往的人,都要小心他的脑袋。原油只可以卖给大油区的炼油厂。大油田区的炼油厂因此也十分恼怒,认为“促进南方繁荣公司”完全是为了消灭他们而来。

由此可见,大油田区的油主和厂商是十分愤怒的,他们不但想出种种抵制办法,还攻击对方采取的各种手段,称“促进南方繁荣公司”的成员是不道德的四十个贼、魔鬼、八脚鱼等等。所以大油田区的油主和厂商都愤怒到了极点,且完全不肯妥协。

我们认为洛克菲勒在那个时代参加该种集团,拿回扣,都不应该太受攻击,因为在那个时代要生存,要做大生意就难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