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399700000008

第8章 “政务大臣”剧团(1)

1594年春天,伦敦的瘟疫渐渐消歇了。金匠街以前装潢富丽的店铺纷纷刷墙涂壁,重新开张。有个名为法兰西斯·蓝利的金匠甚至开始计划在骚瓦克修建能容纳三千观众的新戏院。历劫两年而犹存的演员们又开始重组剧团,其中有两个剧团最大,驾驭着整个伦敦舞台。

戏团之一是由艾德华·阿林领导的,由他的老泰山菲力浦·汉斯洛经营,长期租用汉的“玫瑰戏院”。这个剧团的赞助者是艾芬汉的霍华德爵士——查尔士,他曾指挥舰队对抗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英国的舰队司令,故而阿林的剧团被称做“海军上将剧团”。

阿林的劲敌原为史传基爵士名下的剧团,1594年史传基亡故,他们另找了一位亨利·汉斯登爵爷做他们的恩主,此人是女王表亲,亦是她活着的亲戚中最亲近的一位。汉斯登是枢密院仪员,曾在宫中任政务大臣,故此他的戏班被人称为“政务大臣剧团”。

1594年,“政务大臣剧团”成立,威廉·莎士比亚便加入进去,该年宫廷的圣诞表演中,他曾是列名享有酬劳的三位演员之一。他是否以前就为这个剧团工作已无可查考,但是他日后一直都待在这个戏班里。

在往后的十六年中,莎士比亚与团员们的亲密情谊胜过手足,就某一方面而言,他的艺人同辈与他使用的字句,是他创作的素材。他以剧作家的身份联合他的同仁们,透过戏剧这个媒介而迎合观众的情感。幸运的是,他所在的这个剧团里的人都能力高强且聪明灵巧。

伊丽莎白时期的剧团人人荣辱与共,他们的财务情况完全依凭无私而明智的合作来维持。戏服、道具、剧本皆为团员共有,在莎士比亚的剧团中甚至有一个创举,那就是共有戏院。

大家共有财产而不发生纷争,它所依赖的不是法律条款,而是友谊,各个演员必须心甘情愿地以团体福利为先、个人利益为次。在以后的十年中,另一剧团的股东们费尽心思,拟了许多条文,而他们唯一关心的只是捞钱,结果两年不到,就在纷攘的官司里关门了。

即使演艺事业的敌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演员们“庄重、审慎、甚有学养,是老实的艺人,并是邻居们眼中的好市民”。这个描述正是莎士比亚的剧团最好的写照,他们安静地生活,勤奋地工作,不涉足酒馆,也不呼朋唤友,只把光芒留给舞台。

这个剧团的当家演员是理查·柏璧基,他一生都住在休第曲的赫立威尔街上。理查·柯里是另一个团员,与家小也一直住在赫立威尔街,他因演活了莎士比亚《无事生非》剧中的维吉斯一角而获致不朽的声名。休第曲就在戏院邻近,莎士比亚自己有段时间也住在离赫立威尔街几步路的地方。

另一个重要的戏院区在骚瓦克,由于已有“玫瑰”戏院,蓝利便计划在此兴建“天鹅”戏院。

“政务大臣”剧团有几个演员也住在骚瓦克,如奥格斯汀·菲力浦斯、罗伯特·高、汤玛士·柏普、威尔·史莱等人都居住在此。柏普和史莱两人终身未娶,但柏普却收养了一些孤儿。唯一未住在戏院区的两个重要成员是约翰·何明基斯和亨利·康德尔。这两人住在城西的豪华住宅区里,对教区中的事务十分热心。康德尔是教会职员,他与何明基斯都是财产信托人。1600年起,何明基斯便负责处理剧团中几乎所有的财务,直到其去世。临死前,何已经成为演艺事业里的领导人物了。1623年,在他们俩的主持下,发行了莎士比亚剧本的“第一对开本”。

莎士比亚在伦敦没有固定住处,因为太太、孩子都不在城里。有阵子他住在毕薛普给街,后来搬到骚瓦克,成为奥格斯汀·菲力浦斯与汤玛士·柏普的邻居,然后又在城西的私人家里赁屋居住。总之,他是个伦敦城居民,定期赋税,却恐怕是团里唯一没有永久住处的人。

莎士比亚因为没有自己的家,也就不可能有徒弟了。因为教徒弟这一套是需要有个女人持家的。演员的妻子们把丈夫的弟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像何明基斯的女人莉贝嘉,除了自家十四个孩子外,还养着丈夫的好几个徒儿,亚历山大·库克和约翰·赖斯是其中的两个。奥格斯汀·菲力浦斯也有徒弟,山姆尔·纪尔波恩是其中之一。

库克、赖斯、纪尔波恩等年轻人都加入了恩师的剧团,列名在“第一对开本”中,是曾演过莎士比亚剧本的演员。另外理查·柏璧基的爱徒尼可拉斯·涂利甚至在遗嘱中遗赠10英镑钱给柏太太,感谢她“母亲一般的照顾”,并且遗赠5英镑给康德尔太太,以表示对她的敬爱。

艾德华·阿林随着史传基的剧团四处流浪演出时,结婚还不满一年,他的新媳妇老抱怨别的演员的妻子收的信比她多。阿林算是有良心的人,他常常写信回家,可是他的丈人汉斯洛还老是不客气地说:“别家的太太收到信时,我们都没有你的信。”

同阿林同台演出的何明基斯和奥格斯汀·菲力浦斯一定也在旅途上花费许多时间写家信;康德尔甚至把三个女儿都取了爱妻伊丽莎白的名字。

莎士比亚加入的剧团里的演员们原是最眷恋家庭的一群。团员们把这种爱家的感情和气氛也带到剧团里来,在遗嘱中彼此互赠财物,并相互指定为财产信托人,或遗嘱执行者,把孩子、徒弟相互托付。就事业的眼光来看,一个剧团要在伦敦成功、鸿图大展,单靠团员间深密的情谊是不够的,它还得具有高度的职业水准。

理查·柏璧基在三十五年的演艺生涯里远近驰名,去世时整个伦敦城都为他哀伤。他曾扮演过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有人说这些角色“因他而活”,也“因他而死”。据当时人们的记述来看,柏璧基无疑是个杰出的演员。此外,这个剧团里的威尔·甘普及汤玛士·柏普、乔治·卜莱安等人也都是光彩照人的演员。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中的大部分团员的私人事迹都无处考查了,因为一个剧情每日更换的戏班子的高水准演出不在于演员个别的精彩表演,而在于剧团整体完美地搭配与合作。“政务大臣”剧团的团员都久经历练、聪慧灵敏,不是寻常之辈,莎士比亚要不是有两下子,谅也不会受他们的邀请加入。

团员亲如家人,素质又高,这对莎士比亚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首先,他知道自己的剧本将会由一群长久一起工作、对演戏这一行有透彻了解、能驾轻就熟的演员做细心、聪敏而引人共鸣的诠释。一般而言,即使再好的剧本也可能在拙劣的演出后“寿终正寝”,但莎士比亚的剧本却无需担心这些。

其次,伊丽莎白时代靠笔杆谋生是极为艰难的,莎士比亚却从未遭受过这样的压力。他同柏璧基、康德尔一样依赖演戏过活而且也像他们那样投资于土地,最后还能给子孙留下为数不少的财产。

剧团里的人共同负担戏服、剧本、租戏院、雇用其他助手的费用。票房收入在扣除演出费用之后,每星期分配给各团员。遇上时况不佳,团里就不会有预备金,因为“政务大臣”剧团不似“海军上将”剧团,有汉斯洛这样的富人撑腰;但若遇着好光景,团员们就会有大笔现金可供支配,而现金在伊丽莎白时代可是稀有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