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里曾经是汉朝6
3404300000018

第18章 暗夜之光(1)

一、虞诩进化简史

果然,不久后,邓骘成功地把虞诩赶出了洛阳城,任命他为朝歌县长。

邓骘以为,朝歌这地方那么烂,不要说强盗们要折磨他,只要姓虞的稍微出错,自己马上提脚踩他,保证一脚踩到底。

邓骘高兴得太早了。

我想,他高兴得太早,肯定是忘记了一句话,那就是,真金是不怕火炼的。恰恰,虞诩就是这么一块料,火主动送上门来时,不但不怕,还异常兴奋。

虞诩要离开洛阳城去朝歌上班时,朋友亲戚无一不为他担心。送他上路时,人人脸上都挂着忧郁的神色,不知如何安慰。

最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对他说道:“你怎么这么衰呢,被送去了朝歌。”

虞诩一听,一笑,说道:“有困难,不逃避,这是我应该做的。就像剑一样,不斩真铁,怎么知道它的锋利呢?你们都等着看吧,这趟去朝歌,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死都到临头了,还挂念着功业,心理素质真不是一般的强。很快,虞诩就以事实告诉邓骘,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不畏任何困难、任何打压、任何挫折的。这种人就叫强人。

虞诩到了朝歌,不急着上班,而是先去拜访了河内郡太守。

跟洛阳城的朋友一样,太守先生也很担心地跟他说:“你这等人才,应该待在洛阳城坐办公室,忙时替国家出谋划策,闲时可闭目养神,现在被分到这鬼地方,我实在替你担心呀。”

虞诩很自信地回道:“甭担心,我自己都不怕,你替我担什么心?”

太守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自信?”

虞诩答道:“我自信,是因为我早看出来了,朝歌那群强盗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整不出什么大事来的,我完全可以搞定他们。”

太守再问:“你还没跟他们交手,从哪里判断出他们搞不定你?”

虞诩笑道:“很简单,朝歌位于古韩国与魏国交界处,背靠太行山,面对黄河,距离敖仓不过百里之遥。这些强盗没有据守敖仓和成皋,说明他们有头无脑,连造个反都太不用心了。”

敖仓,自秦王朝以来,就是天下第一粮仓;成皋,即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汜水镇,紧挨敖仓,是兵家必争之地。

熟悉西汉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初汉高祖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时,这两个地方成了他们的必争之地。虞诩分析得一点都没错。造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上刘邦和项羽这样的造反王。只可惜,朝歌的强盗们不是什么江湖高手,连专业户都算不上,根本不堪一击。

虞诩拜见了郡守领导,打完了招呼,就正式上班了。

他到朝歌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政府官员开会,并在会上说道:“你们回去,大胆给我推荐些人才,凡是杀过人的、放过火的、抢过劫的、偷过东西的、打过架的、没了工作的,通通都给我找来。”

你见过招工的吧?当然见过。但是见过像虞诩这样招工的吗?估计绝无仅有。县政府官员无不晕了,真不知这新上任的领导,烧的这是哪把火。

事实上,虞诩的想法很简单,对付邪门的人,还需要点儿邪门功夫。

像朝歌这帮强盗,州政府和郡政府为什么长期搞不定他们?是因为他们手握暴力武器,天不怕地不怕。所以要对付他们,就必须找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

虞诩的意图,下属们没看明白,但叫他们完成这种任务,简直太小儿科了。要知道,朝歌什么都缺,就不缺杀人放火的。只要出门去抓,一抓一大把。

不久,下属们把推荐名单一一送来,经过虞诩淘汰筛选,只留下一百余个。

接下来,虞诩的目标,就是将这一百余人组成敢死队,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特种部队。当然,虞诩不是派他们跟人家真枪实刀地干架,而是让他们练好基本功,从卧底做起。

虞诩这招,是对汉朝老前辈打黑高手赵广汉事业的继承,更是创新。当年,赵广汉打黑,就是在背后煽风点火,让强盗们互相揭发,黑吃黑,最后才一网打尽。这次,虞诩却要借黑打黑,将打黑进行到底。

经过虞诩一番培训,敢死队终于可以上岗了。虞诩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化装成强盗,潜伏到强盗当中,引诱他们杀人放火。一有行动,马上通风报信,然后政府就派官兵蹲点,一举剿灭。

香港电影就是这么演的,这招叫啥?叫无间道。

对头,虞诩玩的就是无间道。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经过数次抓捕行动,虞诩斩杀强盗数百,其余的强盗则闻风而逃,朝歌县社会秩序迅速得到了治理。

虞诩出风头了,可邓骘却从此萎靡不振了。

想想真是悲剧,同样是外戚,人家窦宪玩残一个接一个,北匈奴、羌人、鲜卑、南匈奴,谁不怕他?可他邓骘呢?羌人他玩不过,南匈奴不怕他,甚至连张禹之流都敢带头跟他唱反调了。

更可怕的是,连虞诩这本来是小角色的人物,也把他治了。

既然玩完了,玩不过人家,那就别玩了。邓骘给妹妹邓太后上书,说我智力有限,玩不过他们,不陪他们玩了,请你允许我回家种地吧。

当然,邓骘是要面子的,种田也是不可能的。让他直接说出以上那些话,绝对是不可能的。

他只是找了个借口,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借口就是,老妈去世了,要回家守丧三年。趁着这个机会,请辞大将军职务。

总之,玩不起,总能躲得起吧。

邓骘想躲,邓太后却不同意。她告诉邓骘说,丧你要守,但你守完丧,必须还得回来上班。但是这次邓骘不是想作秀,而是真的不想干了,他死命不同意再当那个倒霉的大将军了。

邓太后只好批准邓骘提前退休。

为了安慰老哥,特别保留了他的相关待遇,朝廷有重要会议的时候,还得委屈他,喊他来凑人数和热闹。

到此,邓骘的政治生涯基本到头了。但是,西羌祸乱还在继续。

面对西羌乱势,大将军邓骘没招,太尉张禹也没招,邓骘走后,张禹也被邓太后赶下台了。接着,邓骘的幕后参谋庞参打了几次胜仗,却因为有一次没按时会兵,被关到监狱里去了。最后,一直在前线为汉朝当消防队员的梁慬,竟然也被指控犯法,下狱听候审查。

如果你仔细数一下人,会发现还有人没有被赶走。这个人,就是打了很多次败仗,却稳如泰山般的任尚。天下之大,就剩他一个灭火队员了,如果再不找人,汉朝可能要悲剧了。

任尚是很烂,但也不是烂到一次都糊不上墙的。

之前羌人差点儿攻进洛阳城,幸亏他在背后发力,将羌人赶跑了。现在,天下到处都是火灾,再将任尚赶跑,就没人干活了,所以邓太后只能将就将就了。

就在这时,虞诩跟将就将就的任尚搭上线了。

他给任尚上了一道书,这样分析道:“汉朝有守军二十万,却疲于奔命,被羌人拖累得不行,为什么?关键就是羌人全都是骑兵,我们全都是步兵。步兵追骑兵,就好像一个在陆上跑,一个在天上飞,能追得上吗?同理,如果是羌人追我们,他们是在天上飞,我们在陆上跑,那是一打一个准。

所以,这是一场实力和信息不对称的战争,要想剿灭他们,必须扭转眼前的劣势。

依我看,我们人多不一定就是优势,相反还是个累赘。要扭转战争形势,我有一计,您可以看着办。那就是遣送民兵回乡,但有一条件,就是二十民兵,只要凑出钱来买一匹马,即可离开战场。相信他们没有人喜欢当飞毛腿,绝对能凑出钱来。这样,我们很快就能凑到一些马,组成骑兵部队。有骑兵在手,他们能飞,我们也能飞,谁怕谁呀?”

虞诩这封奏书,犹如黑夜里的星光,照亮了任尚前进的道路。兴奋之余,他马上给中央打报告,转述虞诩的方案。

报告是送到邓太后那里的,她一看,靠谱,批了。

不久,任尚鸟枪换炮,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他作战也异常兴奋了,跟羌人交了几回手,都赢了。

好消息不断传回洛阳,邓太后好像也悟出了点儿门道。她认为,汉朝不是没猛人,只是中央还缺少发现猛人的眼睛。这个虞诩就很不错,只要认真培养,绝对是一个扛得起大任的将帅之才。

于是,邓太后下诏给虞诩换工作。

她派人告诉虞诩,朝歌是个小地方,你待在那里太委屈你了。你接到命令后,马上到新地方上任。

所谓新地方就是武都郡,职务是郡长。只一夜之间,就从县长蹿到郡长,很牛了。

官是升了,但责任很不轻。武都郡,即今天的甘肃省成县,那可是羌人放火最厉害的地方之一,邓太后派他去那里,摆明就是将他往火坑里推。

虞诩却很喜欢这种被推的感觉。

他是金子,真金不怕火炼。汉朝的将帅,都是在战火中炼出来的,他渴望这样被锤炼打造的快感。

谁也没想到,就在虞诩正要上路时,有人正在埋头苦干,给他挖好了坑。

二、猎杀

提前给虞诩挖坑的,是羌人。这帮人听说他要到武都郡赴任,兴奋得像过年发了大红包似的。

他们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找到了对手,而是恨。

要知道,如果不是虞诩,任尚可能现在还在被他们追着打,怎能轮到任尚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收割他们。

所以,羌人这次就想置虞诩于死地而后快。而且都下定决心,不能出错,一次搞定。为此,他们出动了数千人,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崤谷埋伏。

这真是一块杀人的好地方。

当年韩信杀出汉中时,曾暗度陈仓,走的就是这条道。好了,网已经撒下,就等着肥鱼来了。

对于羌人来说,虞诩的确是一条肥鱼。但是他们忘了,这不是一条死脑袋的鱼。他能剿灭朝歌强盗,他能替任尚出计,杀出一条生路,就能替自己打造一条康庄大道。

都说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没有门槛,那就是强人。不用怀疑,虞诩就是这样的强人。强人是怎么造成的?他们往往具备几种动物的凶猛性格,那就是虎一样的威势,豹子一样的速度,老鹰一样的眼力,狐狸一样的狡猾。

这么一种强人,你跟他玩?那就来吧,虞诩奉陪到底。

羌人以为自己搞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虞诩出发之前,就已经听到了风声。于是他先向外发出一条消息,现在还不急着出发,等援军到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羌人以为虞诩怕了,认为干等误工,不如先去干别的事。于是,他们分散兵力,到各郡抢劫过冬粮食去了。

殊不知,他们已经上当了。

虞诩闻听羌人撤军,立即出发。为了赶路,他拿出了拼命的力气,没日没夜地跑。在那种没有高速路的山路里,他竟然一天赶了一百余里。

在赶路的过程中,虞诩也设了一张网。他命令士兵做饭时,每天加做一倍的灶台。第一天一个,第二天就两个,第三天就四个,依此类推。

熟悉《孙子兵法》的都知道,虞诩这样做已经犯规了。当年,孙膑行军时,每天都在减灶,而且只允许赶三十里路。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持体力,以应突变。

于是,有人很不解地问虞诩:“你叫我们做的,怎么跟兵法不一样,为什么?”

真是死脑袋。

不解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于兵法,孙膑是怎么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看懂孙膑这话的都明白了,我如果很行,就可向敌人说我不行,反之亦然。

虞诩给下属解释道,当年孙膑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才故意减灶的。可现在的情况是我弱敌强,加灶就是为了给敌人抛烟幕弹;一天跑上百里路,就是趁他们在犹豫之时多赶几段路,到时就算是被发现了,想追都追不上了。

众人恍然大悟。兵法,教出的都是书呆子。真正懂兵法的人,怎能被兵法拘束呢?

就这样,虞诩一路忽悠,羌人一路上当,终于到了武都郡。

当虞诩进城时,羌人尾随跟到,他们数万人包抄上来了。此时,虞诩手里只握着三千兵。前面说过,羌人都是骑兵,要冲杀起来,威力是很吓人的。

虞诩在城上看着城下的羌人,羌人也在城下看着城上的虞诩。这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实在很让人揪心。揪心的是羌人,虞诩此时淡定得很。他吩咐士兵,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乱射强弩。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明白了。在战场上,步兵是干不过骑兵的,但骑兵飞得再快,也没有一样东西快。这个玩意儿就是强弩。虞诩为何如此淡定?就因为他手里握着毁灭骑兵的致命武器。

当年,李陵率五千步兵,胆敢出征匈奴,凭的就是这种重型武器。今天,强弩在手,虞诩看到了胜利已经在向他招手。

虞诩吩咐不用强弩,不等于不放箭。

他告诉士兵,先放小箭,等羌人上钩了,集体扑上前时再用强弩。士兵照办,朝城下放箭。羌人一看,城上放的是什么箭呀,这小箭射程短,威力小,不要说射马,连射人都死不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有多想扁你。

忍受多时的羌人,终于出动了。他们全队纠集,准备攻城,给虞诩来个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当他们冲得正欢时,就马上后悔了。此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之前的小箭,而是威力无比的强弩,就算长翅膀也逃不出去了。

兵者,诡道也。虞诩实在太狡猾了,为了发挥强弩的功用,他之前就训练好了,即二十人集中一个射击网。在他的强弩攻击下,羌人纷纷倒下,满地找牙。等他们快要找到牙,还没上马时,他们又发现一个可怕的景象——虞诩带兵出城杀向他们来了。

不要说找牙,捡条命就不错了。羌人溃不成军,仓皇撤退。

第二天,羌人又回来了。

这次,他们学乖了,为了防止强弩攻击,他们选了一个安全地带,远远地望着汉军。他们看到,汉军从东门出来,又从西门回去。来来回回,每次衣服都不一样。

晕了,难道虞诩真的等来援军了吗?这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呀?

他们羌人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让我替虞诩告诉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