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3407500000004

第4章 改革前夜(3)

从奕的秘密奏折送到承德,到咸丰皇帝龙驭上宾,十天之内,承德究竟发生了什么?咸丰皇帝的死亡是正常,还是非正常?执政集团的内部迅速分裂为对立的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奕为首的北京派,他们在英法联军进京后结成了一个总理衙门政治联盟;一个是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他们通过政权交接结成了辅政政治联盟。

总理衙门政治联盟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政治集团,擅长同国际势力打交道,跟多国驻京公使私人关系密切。肃顺领导的辅政集团“延揽天下文艺之士”,其力荐的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枪杆子。咸丰皇帝在位时,两大政治集团相安无事。咸丰皇帝一死,新君年幼,辅政集团成功通过政府管理大权操控皇权。以总理衙门为首的北京派在没有抓住枪杆子之前,其命运将被承德派操控。

咸丰皇帝的死令奕难以释怀。

8月2l日早上,咸丰皇帝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用餐,喝了一碗鸭丁粳米粥。午饭更是胃口大开,吃了羊肉片白菜、脍伞单(牛肚)、炒豆腐、羊肉丝炒豆芽等多个菜品。[19]胃口如此之好,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咸丰皇帝的死亡令奕错愕。除了十天前的密折,奕跟肃顺有着太多的恩怨,结怨最深的莫过于肃顺执掌户部期间,他的政治盟友们为了独霸军机处,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腐风暴,奕、翁心存等一批军机大臣被卷入其中。突然有一天,一场大火将户部的账册等证据烧毁,奕才得以脱身。肃顺成为反腐的最大胜利者,奕则远离了清政府执政集团的权力中枢。

更让奕怀恨在心的是,咸丰皇帝逃到承德之后身体一直虚弱。奕向咸丰皇帝申请到承德请安,可是咸丰皇帝在奏疏上批下了一句话:“相见徒增伤感,不必来觐。”甚至在咸丰皇帝的最后时刻,自己依然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八大辅臣中居然没有自己的份儿,奕极度怀疑是肃顺从中作梗。

尽管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批阅了大量奏折,但在奕看来,自己的四哥没有远见,更没有雄才,当年依靠着装傻充愣,用滔滔不绝的眼泪谋得了皇位。[20]可是太平军起义,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咸丰皇帝却不断在逃避,而自己满腹的雄才却无处施展。

1860年,肃顺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着大清帝国的钱袋子,可是这位尚书大人却跟着咸丰皇帝跑到了承德。农民起义、洋人进京,硝烟弥漫在帝国上空,通货膨胀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是彻底摧毁了大清帝国的财政根基。奕担心通货膨胀将成为国家灭亡的催化剂,他认为只有在改革中打造帝国现代化的精锐之师,大清帝国才有希望。

奕庆幸自己抓住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舞台。

没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以奕为首的北京派系创造的一个政治舞台,这个跟外国人交涉的临时性衙门,最终成为大清帝国改革复兴之路的重要舞台。1861年1月20日,咸丰皇帝下谕,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时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强力弹劾,甚至担心以奕为首的北京派跟洋人交往密切,最后联手洋人在北京夺权。

官场犹如屠宰场,面对明晃晃的大刀,智慧可以击退死神。为了打消咸丰皇帝的顾虑,北京派将总理衙门的办公地点选在了僻静的东堂子胡同49号。奕联手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向皇帝反复强调,总理衙门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一旦“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21]

咸丰皇帝当然明白洋人不会很快离开中国,因为从1583年的明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人不惜发动战争要打开中国市场。[22]洋人的事情只会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北京条约》签订了,功劳是奕的,谁能接替他呢?咸丰皇帝别无人选。

海军舰队还没有组建起来,肃顺就将军权抓到了自己手上,现在清政府执政集团逃亡的承德派全部成了辅政王大臣,一旦这几位挟小皇帝回到北京,总理衙门也有大权旁落的危险。肃顺一派对李泰国本就恨之入骨,他们找个理由就可以推翻现代化的海关系统,李泰国的继任者赫德自然滚蛋。那样一来,大清帝国的财政、军事改革计划将落空,奕决定联手在承德的两宫太后。

祺祥政变

1861年9月5日,一直不能进入承德的奕将自己化装成“萨满”,进入了热河行宫。[23]在行宫跟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这一次秘密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会议决定两宫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政变,恭亲王立即返回北京,进行宫廷政变的系列部署。

奕进入承德的第二天,醇郡王奕就被任命为正黄旗汉军都统。9月14日,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在承德激烈辩论,双方的争吵“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24]朝堂上声嘶力竭的争吵,吓得小皇帝都尿裤子了。

“垂帘听政”是慈禧太后利用董御史的奏折来试探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没想到肃顺等人反对激烈。慈禧一行掌握了一份绝密的情报,肃顺在承德将小皇帝回京的日子一拖再拖,已经密令剿匪前线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带兵北上助阵。看来肃顺一党要借助汉族武装集团彻底夺权。

当时,奕跟慈禧太后听闻了一个可怕的消息:“闻粤寇之据金陵,文宗显皇帝顾命颇引为憾事,”肃顺给曾国藩许下诺言:“能克复金陵者可封郡王。”[25]清政府入关后,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加封王爵,肃顺给曾国藩的承诺可谓前无古人。更令奕他们不安的是,咸丰皇帝死后,肃顺的幕僚们开始不断暗示曾国藩,希望他能够站在肃顺一边,力挺八大辅政大臣。

官场如战场,瞬息万变。

曾国藩手握十万湘军,已经是汉族武装集团中势力最强悍的一支劲旅,一旦肃顺的幕僚们说服了曾国藩,十万湘军兵围北京城,将是一场血雨腥风。奕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10月7日,慈禧太后再为奕争取到了步军统领的职位。奕跟奕是兄弟,一下子掌握了京城的军警大权。只待肃顺一党进入北京,就将落入北京派的手中。

11月2日,奕联手两宫太后发动政变,将肃顺一党悉数逮捕。“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26]以奕为首的北京派在密云将肃顺抓捕,身为首席辅政大臣的肃顺尽管大权在握,这个时候却成了阶下囚。他破口大骂,以奕为首的北京派甚至对其动了粗,才将其拘捕。肃顺进了大牢才发现,自己一党的人马全都被抓了,一切都完蛋了。

政变需要理由,尤其是在列强跟帝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洋人对新政权自然放心不下。以奕为首的北京派给肃顺一党找了一堆理由:“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张所致,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当游戏终局,肃顺被枭首菜市口,成为有清一代唯一一位被斩首于菜市口的军机大臣。肃顺一党其他人等要么自尽,要么解职发往军台效力,而政变胜利的北京派则瓜分权柄。11月3日,奕被任命为议政王、兼领军机处,北京派的文祥、桂良等人为军机大臣。清政府执政集团再度回到正轨,以皇帝、两宫太后为首的皇族精英执掌皇权,以奕为首的清政府精英执掌国家政务管理大权。

阿思本舰队背后的图谋

奕再度进入帝国的权力中枢,鬼佬们一片欢腾。

英商埃德温·璧克伍德(Edwin Pickwoad)控制的《北华捷报》欢呼,奕联手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如同1848年的欧洲革命,他们兴奋地预言:“有利于外国在华权益的恭亲王掌握权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久,外国的代表将对北京政府发挥较大的影响”。[27]

可是,就在奕夺权期间,太平军李秀成部连续攻克宁波、杭州,进逼上海。以议政王身份负责军机处的恭亲王奕得到情报说,太平军进攻上海的目的,是想从上海滩的洋人手上买一批火炮船。奕决定加快海军舰队的组建步伐,令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拿出一份详细的时间表。

咸丰皇帝的死去、军机处的彻底换血、奕的掌权,让赫德相当激动,这些变化意味着组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事情将是铁板钉钉了。当赫德接到奕的命令时,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赫德很快就拿出了舰队组建的时间表:1861年年底派人订购船只,1862年9月船只就可全部到华,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长江作战,六日之内可抵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一天即可攻破南京城。

赫德在给奕时间表的同时,也在跟伦敦的维多利亚女王进行着秘密的联系。赫德为了将军舰购买民间化,将大清帝国的采购清单委托给了第三方。赫德选定的第三方正是已经身在伦敦的大清帝国首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因为李泰国跟大英帝国海军部关系密切。英国外交密档印证了当初咸丰皇帝跟肃顺的猜测,李泰国请假回国跟中国组建海军舰队是一个完整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