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个死亡?还是个问题。”
生存还是死亡,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思考房地产的生存现状。
大洋彼岸次贷危机打破了次贷是优质资产的神话,也成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块骨牌。原来,曾经在美国不可一世,早就无数亿万、千万富翁,被巧妙说辞包装的房产衍生产品,只是一个大大的泡沫。当泡沫破裂,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也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有人说比1929的大萧条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今天,金融危机演变成海啸,在全球蔓延,诸如雷曼这样的大企业死得令人胆战心惊,还有一些小企业死得悄无声息,倒闭如潮水袭来,接踵而来的都是坏消息,裁员,减薪,节衣缩食……谁也没想到,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效应放大到让世界都在打寒战。
中国的房地产呢?是不是在重蹈美国的黑色命运或者独善其身?
或许,都不是,既没有重蹈美国的覆辙,引起中国经济大萧条,也没有逆势飞扬,无法续写保持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之前的盛宴神话。日子没有美国的房地产商那么差,但也不那么好,在生存与死亡两界挣扎,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写照。
其实,在2007年第四季度,就不断传来中介倒闭的消息,有些房子也卖不出去了,房地产的冬天开始逼近。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习惯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房地产开放商坚信,房价一直会涨。不过,一厢情愿的希望抵不住政策的重拳,也无法冲破消费者的观望防线,房地产的财务报表飞流直下,资金链断裂猛如虎的梦魇重重袭来。牛市狂欢的日子渐行渐远,甚至一些中小房产企业连残羹冷炙都吃不上,悲观的阴霾渐渐占上风,连一度牛气冲天的房产大亨都在呼吁,“神啊,救救我吧。”
谁是神?消费者?的确,顾客是上帝。但如果捂住高房价不放,恐怕是房地产商不降价,上帝就发笑。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消费者有的是精力与实力,消费者这个上帝并不好对付。同时,中央政府也吹出了政策暖风,地方政府更是利好政策不断,但利好政策似乎用尽,也难以扭转房地产的颓势。
所以,自救是最好的出路。降价变现,节衣缩食,多渠道融资,抱团取暖……都是最平常也最有效的自救方法。
如果说2007年末,房地产的企业还在讨论利润厚薄的问题,到今天“剩下来”与“抄底”则是在坊间出镜率最高的词语。御寒能力弱的企业,渐渐出局,而全身武装的优质企业则各显神通,积极自救,坚持“剩”者为王,并虎视眈眈“洗劫”弱者资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是这场大洗牌带给房地产的洗礼。
如果不想成为危机中被清洗出局的牺牲者,那么,就以刻不容缓的速度启动自救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