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3418900000010

第10章 因减肥而饿死的15岁少女

2005年8月22日,一名少女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里死去。医生说,她的死因是饥饿过度导致身体各脏器衰竭。这名少女是从湖南岳阳离家出走后流落到北京的。她的父母说,她曾因不满意自己的身材而节食,并患上厌食症,之后离家出走。

负责为她治疗的大夫说,刚看到这个女孩时,他们都倒吸一口气。女孩的大腿只有成人的小臂粗,手臂只有两根手指并在一起那么粗。

当时在医院一位记者说,当晚8时多,他看见护工正给女孩喂馄饨。女孩吃得很费力。记者问她:“你最想吃什么?”“青苹果!”女孩回答。

记者跑出医院,给她买了一些苹果。随后,护工把苹果弄成糊状,喂给女孩。女孩笑了。护工说,这是她来医院后第一次笑,也是唯一一次。吃完后,忽然,女孩开始呕吐,将苹果以及先前吃下的馄饨都吐了出来。医生再次对其进行抢救。

3个小时之后,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主治大夫说,女孩是因饥饿过度,造成身体各个脏器衰竭而亡。

这名女孩名叫姜怡(化名),15岁,湖南岳阳人,岳阳四中的学生,曾是班长兼学习委员,成绩优异。

姜怡的三姑说,姜怡从小就能歌善舞,还曾获岳阳市三好学生。她喜欢唱歌,经常在家里唱卡拉OK。后来,她迷上了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每场必看。她还曾向父母表示,自己要参加明年的“超级女声”节目。

此后,姜怡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那时,身高1.55米的她体重44公斤,可姜怡认为“不符合标准”。今年4月起,姜怡开始控制食量。

她三姑说,姜怡决定减肥后,食量越来越少,到最后干脆不吃东西,即使吃了也会马上到厕所用手抠喉咙将食物吐出。很快,她就骨瘦如柴。父母看到事情不妙,姜怡的父亲就带着女儿从岳阳赶到长沙求医。经专家会诊,确定姜怡患有神经性厌食症。随后,姜怡住进了医院精神科。经过治疗,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又被父母接回家中。

“回到家后,她心情就一直不好,不愿说话。”姜怡的三姑说,因姜怡对父母将她送医院一事耿耿于怀,她将姜怡接到自己家中。

8月10日是姜怡的生日,在五姑家过的。席间,大家开始劝姜怡回医院接受治疗。姜怡没说话。此后,她留住在五姑家中。8月13日早晨8时,五姑在客厅桌上发现一张纸条:“姑姑,我下去玩一下,等会就上来。”此后,姜怡再没回家。

一家人开始四处寻找,然而一直没有姜怡的任何消息。8月21日下午,姜怡的姥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姜怡有气无力地告诉姥姥,她在北京,并希望家人到北京“救”她。

等姜怡的父母赶到北京时,他们在医院里见到的是姜怡的遗体。

姜怡的母亲拿着女儿生前背的小包发呆。此前,她因伤心过度,曾多次哭昏过去。

姜怡的背包里放着一个蓝色的日记本。姜怡的三姑打开日记本,念了一篇姜怡的一篇日记:“我要好好努力,要争取做一个健康的好女孩……”

故事中的这个女孩明显的就是患了神经性厌食症。该症是一种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疾病,病患常拒绝维持最低正常体重,或是极度害怕变胖。即使目前病因未明,但有研究指出,与内在体质、节食、外在压力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可能有关。

神经性厌食症常发生在10到30岁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是17岁。有些时候是刚好发生在压力事件之后,例如转学,离家去外地求学,或是在身体、情感受创之后等等,但大部份仍为隐藏而渐进性发病。其中一半的病人,偶尔会有暴饮暴食的现象;40%的病人,会自己催吐;而有些人会使用泻剂、减肥药或过度运动来想办法降低体重。也有在长期节食减肥,饮食形态先产生异常后,再逐渐发展成神经性厌食症的。

有研究指出:神经性厌食症常常与焦虑、忧郁、强迫性想法、或完美主义个性一起出现。这类患者思考较固执、缺乏弹性;会极力想控制周遭环境,但又无能为力;或是有长期情感压抑,社交被动的情况持续出现。

神经性厌食症最让人担心的是,已经危害健康,并造成身体机能改变或不良合并症出现,例如电解质不平衡、贫血、无月经、苍白虚弱、便秘、低血压、心律过慢,甚至骨质疏松等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将直接威胁到生命。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1.协调好进食营养

由于患者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灸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病人的体重增加1-1.5千克/周为宜。

2.心理方面的治疗

这方面的治疗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另一类型是行为矫正,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采用这种方式一般是在病人体重极低时。

3.精神方面的治疗

在这方面经常使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虑平等抗抑郁药。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防:

(1)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3)进行正确人体美的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

目前国内多采用精神心理、饮食、中药、镇静剂、理疗、磁疗等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是缓慢而较困难的,但既往认为本病的预后是良好的,长期追踪发现大多数患者厌食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体重恢复,致使精神病变者是少见的。虽然这样,此病仍值得警惕与重视。

知识窗:

常见厌食症患者多由家人半强迫地带到医院治疗,除了心不甘、情不愿外,更常见抗拒治疗的情况,所以精神科或身心科医师必须在治疗一开始,就与患者订立明确的治疗“契约”,不容他们讨价还价,坚定而温和地让患者接受治疗。

要让患者在渐渐信任医师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治疗联盟”,并了解种种出现在厌食症的不适当想法、认知扭曲、不当进食或催吐行为、及种种可怕的后遗症,与医师真正的好好配合,以此来寻求症状的渐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