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市场经济与体育改革发展
3425100000007

第7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棒球运动

市场经济与运动项目发展

小球运动管理中心 申伟

2002年至2010年,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棒球运动加速发展、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棒球项目的改革,作为体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奥运争光计划》及《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充分抓住这一契机,以奥运会和亚运会为中心,以抓训练、提高、后备力量、梯队建设为基础,大胆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使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全面推进中国棒球运动职业化的进程。

本文就中国棒球运动的现状、差距、职业化的客观必然性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我国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棒球运动于1839年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62年的历史。国际棒球联合会现有111个会员协会。美国、古巴、曰本等国棒球运动最普及、水平最高。棒球运动在世界体坛占有重要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自棒球项目进入奥运会以来,是最受观众喜爱、观众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棒球运动传入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我在美留学生及华侨将棒球运动带回祖国。如中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期间就曾组织了“中华棒球队”。新中国成立后,在1959年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棒球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23个省、市和解放军队参加了比赛。而棒球运动真正得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1998年中国棒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大赛就获得第12名的好成绩,并在当年世界棒坛排名上超过中国台北,在亚洲排第4名;2000年世青赛获第8名。目前,我国有12支专业棒球队及6支青年队,约有400名运动员和30名教练。此外,全国有100多支少年、儿童棒球队,分布在20个城市的中小学校。近几年,大学棒球运动呈上升趋势,全国约有50多所大专院校开展棒球运动。

(二)我国开展棒球运动的优势

1.举国体制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为中国体育运动的任务和宗旨定了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始终把握了这一宗旨,并在新时期对体育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涵。邓小平一贯强调:“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江泽民总书记称体育是“国家文明、富强的标志”。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国家各领域及各部门对体育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赢得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我国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棒球运动在国内虽属落后项目,也受益于这种举国体制的优势逐步得到发展,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

2.学校基础的优势

中国老一辈棒球工作者为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棒球运动的今天。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执着的群体,使棒球运动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在大中小学长期坚持下来。目前,全国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同济等大学均有棒球队,仅清华校园内就有20多支棒球队。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等地陆续成立了棒球学校。基层棒球的开展,为各省市专业队及国家队培养了后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少年棒球队获得过7次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6年,中国少年棒球队访美,横扫美国,赢得所有比赛的胜利,在视棒球为国球的世界第一强国引起轰动。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布什亲自在白宫接见中国少年棒球队全体成员,这在中美体育交流史上尚属首次。如今,这批少年大部分成为国家队的主力或教练,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棒球运动的腾飞默默耕耘,是促进棒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的中坚力量。

3.国际友人支持的优势

有一批关心、支持、帮助中国开展棒球运动的国内外朋友和赞助商。如美国友人奥马里为天津体育学院捐赠了一标准棒球场:美国、曰本的职业、业余棒球友好团体也给予中国很多帮助,赠送棒球器材,派教练来华举办培训班,邀请中国队赴美日等国比赛、训练。随着中国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及中国加入WTO,对中国棒球运动感兴趣的外商越来越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三)我国棒球运动与棒球强国之间的差距

目前,棒球强国有美国、古巴、日本等国,以我们的近邻日本为例,棒球运动在日本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独有的棒球文化。职业化棒球联赛已成为曰本的支柱产业。全国有12支职业棒球队、4000多支高校棒球队。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队。每到赛季,能容纳7万人的棒球场座无虚席,场面之壮观、观众情绪之热烈、影响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1.棒球运动在日本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日本文部省将棒球运动作为育人的一种手段,将其列为学校体育必修课,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对棒球运动的兴趣。此外,日本天皇十分酷爱棒球运动,为此,日本每年均举办影响广泛的“天皇杯”全国棒球比赛。

(2)有普及振兴、指导者、技术提高、运动医学、裁判、职业、业余、大学生、高中等棒球协会。这些协会各尽其责,组织各类比赛,使棒球运动在日本各地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3)日本国土虽小,却拥有5座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室内棒球场,每座室内球场均能容纳5万名观众以上,露天球场不计其数。

(4)日本棒球明星的年收入达1亿日元,最有名的球星年薪达5亿日元,加上广告收益可达10亿日元。棒球明星是日本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大部分男孩从一出生起,家长就为他们确定了奋斗目标。每天现场直播的职业棒球联赛电视广告、明星纪念品、棒球专业纪念品、门票收入以及广大球迷的支持是支撑日本棒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2.我国棒球运动与世界棒球强国的差距

棒球运动传人中国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只局限于个别大学或教会学校开展此运动,未形成规模。解放后,由于受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影响,这种投入大,人才成长周期长,还属于落后项目的运动在我国未能健康发展,尤其是十年动乱期间该项目被取消,十几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进一步拉大了与棒球强国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后,棒球运动才得以恢复,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棒球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场地、器材、经费短缺: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有棒球场地,但大多存在着观众席少、没有灯光、设备陈旧等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生产棒球器材的工厂,棒球器材大多依赖进口,这对经费短缺的棒球项目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国家队没有正式编制,因此国家队没有经费,无法长期集训,运动员得不到系统训练,得不到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因此,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棒球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很多省市体委因经费短缺而取消了棒球项目。

(2)棒球人口少:棒球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有出色的身体条件,更要有灵活的头脑和敏捷的反映,技术含量高。目前,全国12支专业队仅有350多名运动员,而且缺少尖子队员,选材范围十分有限。

(3)教练员综合能力低:学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棒球教练员文化素质不高、理论基础不扎实,训练、管理、科研水平低,影响了棒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教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4)室传、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真正了解棒球运动的群体极少,加之该项目不够普及,没有球市,出于对收视率或阅读率的考虑,棒球从未成为体育系统、媒体宣传的重点。中国的棒球爱好者不仅看不到精彩的棒球比赛,而且得不到有关棒球的信息。长期以来,这么多不利因素制约了中国棒球运动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棒球运动改革的实践

(一)转变观念,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赛制

改革开放以后,为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国内棒球队的数量由最少时的6支增加到现在的12支队伍。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在赛制的安排上要尽量提高竞赛质量,无论在竞技水平还是在运作上都应向高质量的比赛靠近,一要为训练服务,二要与国际接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办的全国比赛,只比输赢,以此检验训练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更多的考虑市场反映、观众兴趣、宣传效果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在办赛事的思路上有所突破,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棒球教练员、运动员的水平,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是有利于增强观赏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棒球运动,增加观众数量,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是有利于宣传棒球运动,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扩大宣传范围,培育市场,为赞助商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今后走职业化道路奠定基础。

本着上述几条原则,采取按成绩和水平分组的方式,使实力相当的队比赛次数增多,比赛更合理、竞争更激烈,达到锻炼队伍、发现人才、共同提高、培育市场的目的。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各队反映,棒球赛制的改革调动了运动队的积极性,打破了格局,增强了信心。最近刚刚结束的九运会棒球决赛,不仅打出很高的水平,而且吸引了很多观众,令前来观战的外商和美日球探大为震惊,更坚定了在中国开展职业棒球运动的信心。

除搞好、搞活全国棒球专业队的正式比赛外,力求搞好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首先,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其次,得到社会的支持,尽快把大学生联赛推向市场。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培训教练员、运动员

改革开放以后,为开阔眼界,了解国外棒球运动发展动态及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国棒球协会改变过去传统的故步自封的做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元化培训方式,扭转,中国棒球运动的落后现状。

1.采取请进来的培训方式

每年邀请美国、日本棒球教练来华举办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班。

2.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

选派年轻教练员赴棒球强国培训并考察世界杯等重要比赛;选派年轻优秀棒球运动员赴日本、美国职业队培训,让他们切身感受棒球文化和理念。截止2001年下半年,共选派了近20名优秀选手赴国外职业队培训。经过高水平职业队的熏陶,这些队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训练的主动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一名投手已于3年前正式加盟日本职业队,成为中国棒球史上第一个加入国外职业队的棒球选手。

总之,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目的只有一个: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

(三)从职业道德和执法水平入手,加强裁判员的监管力度

长期以来,裁判的管理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在第八届全运会棒球决赛中出现了严重的误判,造成极坏的影响。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中国棒球协会从职业道德和执法水平入手,邀请境外高水平职业棒球裁判来华举办培训班。首先从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入手,采取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培训方式,使接受培训的国家级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此外,在执法过程中,采取由裁判长、技术代表、运动队给裁判员打分的方式,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管力度;对有培养前途的裁判员,采取签约的方式重点培养,为他们了解国际棒坛发展趋势及最新规则、参加国际大赛创造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正式国内及国际比赛中,尤其是在九运会棒球决赛中,朱发生一例误判、错判和黑哨现象,确保赛风赛纪不出问题,提高了竞赛质量。一批作风正派、肯钻研、业务能力强的年轻裁判员已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业务骨干。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战考核,有8名30岁左右的年轻裁判通过了国家级考试,有6人被国际棒联批准为国际级裁判。

三、职业化是中国棒球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棒球运动职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中国的棒球运动要发展,必须走职业化道路,这是由于:

1.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为扩大棒球运动的影响,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喜爱棒球运动,国际棒联在1996年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允许职业棒球选手参加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等国际大赛,使棒球项目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我国不走职业化道路,势必进一步拉大与棒球强国之间的差距。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竞技体育最终势必走上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因此,棒球项目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调整。国家在现有条件下只能保证一些奥运重点项目,因此,棒球项目只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寻出路,依靠社会和外部力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棒球发展之路。

3.提高棒球运动水平的需要

由于我国尚未开展职业化棒球运动,教练员、运动员大多缺乏职业意识和主动训练意识,敬业精神不强,因此水平提高缓慢。走职业化道路,实际上就是体现价值、改善待遇、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优胜劣汰。

4.调动各方面人员积极性的需要

职业棒球联赛开展顺利,可调动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广大青少年棒球爱好者和球迷的积极性,可达到普及与提高的目的,为奥运争光计划及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在我国开展职业棒球运动,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可吸取国外开展职业棒球运动的经验教训,不盲目照搬,力争在2002年选择4个队举办联赛,培育市场,摸索经验,为今后开展职业棒球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我国棒球运动职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练队伍的建设

要提高我国棒球运动的水平,尽快实现职业化,当务之急是提高棒球教练员的水平,这是棒球项目普及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名优秀教练员能带出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一批优秀教练员能使整个项目得到发展。教练员是否有高度的事业心、思想作风是否过硬、业务水平是否精湛,是提高训练水平的关键和根本保证。教练员的劳动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脑力劳动,运动竞赛的过程就是对教练员智能的考试过程。

为尽快扭转目前棒球教练队伍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练员的科技意识:奥运会金牌教头们成功的秘诀是“进行科学训练比进行艰苦训练更为重要”。21世纪的体育将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科技大战,今后几年内,应有计划地对教练员进行外语、电脑、训练学、心理学、营养恢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学会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研究项目发展规律,分析技术动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训练当中去。

(2)增强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体育项目也是如此,没有创新就不会取得优异成绩。教练员应在观念、训练方法、手段、器材等方面进行创新,要有超前意识。结合我国棒球项目的特点,为本项目的发展提出有创意的建设性意见。此外,教练员要精通规则,为技术创新提供依据,为训练规范化提供依据,为临场指挥、决策、抗议、申诉提供依据。

(3)增强人才竞争的意识:体育竞争实际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培养出优秀教练员,实际上就为运动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在棒球教练员的培养上,立足于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重点培养一批综合能力强、文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教练员。教练员的梯队建设比运动员更为重要。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在对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教练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关键,担负着教育运动员、培养他们成人的重大责任,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能服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

2.加强裁判队伍的建设

应进一步完善裁判员的选拔、考核、审批、奖罚制度。今后10年以全面提高裁判员的执法和外语水平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及文化素质教育。为扭转棒球裁判数量少、调配困难的局面,有棒球专业队的省市至少设1至2名专职裁判。根据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在裁判员的选拔上,以退役的棒球运动员为主,要求所有裁判员学外语、学电脑、能胜任国际大赛的执法工作,为2008年奥运会及棒球运动职业化培养后备人才。

3.加强科研工作的力度

以国家棒球队、青年队为主,以各省市专业队为辅,与体育科研所及体育院校密切合作,选出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选题要有针对性,重点放在投手的投球质量、速度、变化上;击球员适应各种球路的打击能力上;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手段上;合理进行力量训练及体能训练等等。真正做到科研为训练服务,科技指导训练,达到向科技要成绩、要突破的目的。

4.搞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

理顺“两条龙”训练体制,加强各级队伍的管理工作。在现有体制下,以国家棒球队为龙头,继续采用以冠军队为主,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运动员组成国家队,参加世界和亚洲大赛,缩小与日本、韩国、中国台北的差距,力争在国际大赛中有所突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对中国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从现在起,抓好14~18岁年龄组运动员的培训,在本土实现棒球项目历史性的突破。此外,搞好以高校为龙头的训练体制,普及、推广高校棒球运动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棒球运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校棒球运动,逐步增加高校棒球队数量,是普及推广棒球运动的当务之急。

5.加强宣传、开发市场的力度

中国的棒球市场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只要政策对头,方法得当,很快能形成气候。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棒球协会应详细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宣传、报道计划,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宣传、推广棒球运动,设立棒球网站,继续办好《中国棒垒球杂志》,编写简明、通俗、易懂的棒球ABC小册子;与电视台合作,有计划地播放棒球专题片,适时推出国内的棒球明星。通过上述举措,让广大观众了解、喜爱棒球运动,扩大棒球运动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加棒球人口。

6.加强法制化建设

一个体育项目能否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赛风、赛纪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端正赛风,严肃赛纪,需要制定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中国棒球协会应尽快修改、完善现有的各项管理条例,以此作为棒球项目的法规性、指导性文件,把棒球职业化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纠,使棒球联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

总之,每个项目的发展都要经历艰苦的过程,中国的棒球运动距真正的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应抱有这样的信念:在继承、发扬、借鉴、创新的基础上,中国棒球总有一天会在祖国大地开花结果,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实现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