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体育管理(第二版)
34298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实践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仅要求体育管理者形成新的工作理念与办事作风,还要求必须牢牢树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基本意识。因此,不断总结我国体育管理实践的基本经验,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学学科,继而推动我国体育管理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广大体育管理界同仁的普遍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管理学界的始创者们对中国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迄今,我国体育管理学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出版了多本体育管理学教材,依托这种体系,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体育管理专门人才。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随着我国体育管理实践的日益丰富与复杂,加之各地体育院校培养人才规格的不同特点与要求,对编写与使用符合各地、各领域实际需要的体育管理学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科学研究历来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此,尚在形成发展中的我国体育管理学教材编写也尤为需要“一纲多本”式的探索与尝试。基于此,编者不揣冒昧,在较为宏观把握我国体育管理学实际的基础上,参照我国体育管理学普修教学培养目标及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因素,编写了这本现代体育管理学教材。

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理论结合实际,博采众长为我用,充分吸收国内外体育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和框架上力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形成一部以探讨体育管理学的共性问题为主的体育管理学教材。

本书编写得到北京体育大学秦椿林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天津体育学院李宗浩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以上专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在此谨致谢忱!

北美体育管理学会(NAASM)主席、俄亥俄大学娱乐与体育科学系(Recreation and Sport Science)主任李明(Ming Li)教授为本书的英文词条进行了校正,并为本书提供了相关国外数据及材料,在此深表感谢!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管理系郇昌店为本书的文稿校对做了诸多工作,在此致谢!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同仁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成果引用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有所疏漏,欢迎批评指出,以便再版时更正。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体育管理学又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讹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本书再版得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李飞总编的鼎立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