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
3433600000004

第4章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大纲》编制说明

一、本《大纲》是全国各级羽毛球运动队训练的指导性文件,供各地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学校和省市优秀运动队使用,也可供中、小学羽毛球队训练教学时参考。由于各地区、各单位的条件不同,使用时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大纲》中对各训练阶段的起始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安排,是根据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和对我国大部分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有关情况的调查结果而确定的。对某些情况特殊的运动员可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大纲》中对各训练阶段训练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根据每个训练阶段训练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进行安排的。确定各训练阶段训练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要规定运动员在每个训练阶段的基本发展方向及其应达到的水平。在每个训练阶段,应按照该阶段训练教学的目标,针对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运动员的个人培养目标,从而因人制宜地进行训练教学。

四、《大纲》中除了确定各训练阶段技术、战术、身体部分的训练教学内容外,对心理训练和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也作了相应的安排。考虑到当前各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心理训练的许多内容通常都是结合在技术、战术、身体的训练教学过中完成的。因此,建议一般性心理训练的内容可与技术练习、战术练习、身体训练等结合进行,专门性心理训练应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采用相宜的方法进行。已确定主攻项目的运动员,在安排非主项(单打或双打、混双项目)训练内容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五、《大纲》中对各训练阶段训练教学的时间作了大致安排。各地可根据师资、场地、器材、文化学习和竞赛时间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大纲》中对7~16岁的男、女运动员规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平时测验和训练教学评估的检测可参照此办法进行。各级训练管理部门应依照《大纲》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其所属运动队每年要定期进行考核与检查,同时做好数据资料的存档工作。

七、为了保证训练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要尽量解决好训练教学的场地、器材、运动员营养和训练恢复等条件。

八、各地在执行《大纲》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羽毛球一部提出进一步修改和补充的意见。

总则

(一)发展趋势

羽毛球运动是世界上广泛开展、竞赛频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自1992年羽毛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更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世界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国际上羽毛球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专项化的程度愈来愈高,各羽毛球项目技术强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羽毛球运动的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21分赛制的实施引起了教学训练的理念更新,从而导致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朝着更加快速、全面、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

(二)羽毛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羽毛球运动制胜的核心是“快”,其内涵是:尽可能争抢更高、更前的击球点,增大对手回击的难度。“狠、准、活”是“快”的具体表现,是分别从体能、技术和战术3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制胜要素,它们以“快”为统一点,“狠、准”是基础层次的“快”的表达,“活”是高级层次的“快”的表达,对“狠”和“准”起支配作用。三者在综合形成“快”的过程中,表现出总和律、突前律和更迭律。总和律是指羽毛球运动员“快”的竞技能力,是由“狠、准、活”3个水平综合而成;突前律是指各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快”的影响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呈现单因素突前,多因素跟进的变化特点;更迭律是指这种突前现象存在周期性的交替更迭规律。

(三)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特征

现代羽毛球竞技特征集中体现在“快速、全面、突出特长”3个方面。

“快”是羽毛球运动的核心。它的突出意义中国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认识到,并以“快、狠、准、活”的指导思想首创快攻打法而风靡全球。如今,“快”已经被全世界接纳,并表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羽毛球离开了快就体现不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取胜,而羽毛球取胜的关键是在于打破平衡,只有“快”,才能抢到时间和落点,打出时间差,破坏对手的平衡,从而创造主动得分机会。但是又不能一味求快,一方面不能为快而快,勉强求“快”,欲速不达;另一方面,一成不变的速度容易被人适应,就表现不出应有的战术效果,所以又要变速。

由此可见,羽毛球速度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速度是“快”的基本表现形式,在羽毛球运动项目中,是指运动员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在场上自身所能达到的相关速度能力。它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判断、反应速度。

其主要包括对对方运动员击球动作和来球速度、弧度、落点做出反应的最小单位时间。

(2)移动速度。

其包括启动、移动、制动、回动等动作方面所需要的最小单位时间。

(3)击球动作速度。

其包括身体完成击球动作的速度、击球后身体重心和姿势的恢复与调整的速度;挥拍的速度;出手与变换动作方法的速度。

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的移动和击球方式是人体在不断地克服惯性而做加速度运动。因此,羽毛球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专项力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上下肢和躯干在短时间内快速多次的爆发力,以及在将近60分钟左右的一场比赛中,当每一分球的快速运动结束后,经过10~20秒时间短暂间隙后,能迅速恢复和保持这种快速力量的运动能力。所以,快速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场上自身速度的影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有氧代谢和糖酵解供能能力是运动员保持自身速度水平的保障。

而以非地面参照系为参照物所测量的速度,称为相对速度。在羽毛球比赛中,指以场上来回对击过程中,双方运动员为限制对方绝对速度的发挥,争夺有效击球点还击来球所反映出来的速度对比。其表现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双方来回对击中,在击球有效时间的比较上谁能占有更大的优势,达到限制对方的技术运用和绝对速度的发挥,让自身获得更有利和更从容的击球机会。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延缓与破坏对方运动员判断与反应的速度。

其主要表现为击球动作的一致性;击球出手瞬间动作的隐蔽性、突然性;假动作等。

(2)破坏对方运动员的比赛节奏与连贯,限制其下一拍采用有利于自身速度发挥的技术方法。

实战中,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击球出手瞬间的变化挥拍的速度;突然改变常规球路的回球落点与弧度;有针对性地破坏对方的习惯性或擅长的球路。

(3)利用球网,给对手制造还击的难度,限制对手进攻型技术的运用与威胁。

就球网和场地的比例关系而言,羽毛球项目要高于乒乓球、网球项目。所以,实战中击球点如落在近网低手位,球网对运动员击球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换而言之,在羽毛球实战中,谁能迫使对手更多地在近网低手位击球,或迫使对手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必须将注意力更多地倾向于对网前的防守时,那他就容易限制对方进攻性技术的运用和速度的发挥,从而在相对速度上获得明显的优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抢点搓、放、勾对角后封压,逼对方近网下手位被动起高球后获得有利的中、后场主动进攻的击球机会。

(2)网前抢高点准备搓、放近网球,逼迫对手重心或注意力前移后将球平推压对方的两底线,迫使对手只能在后场低手还击,从而获得相对速度的优势和有利的进攻机会。

(3)利用高质量的近网吊球,造成对手在低手位被动接吊球时为避免对方抢网推压或封杀而被动起高球后伺机突击。

“全面”是羽毛球运动员的实力基础,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的共同特征。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以及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技能来讲,要求全面掌握各种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过渡球技术,全面掌握蹬、跨、跳、垫、并等步法,并具有在不同情况下步法的调整以及和手上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能攻善守,有较高的控制与反控制能力;对战术来讲,包括战术手段多样化,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能用多种打法来对付不同的选手。羽毛球比赛是技术和体能的综合较量,随着越来越频繁的世界性交流、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普遍的专业化训练,训练时间、内容和技术上的差异正在日益缩小,比赛趋向于真正全面实力的较量,因而无论技术、体能、心理或者其中任何细节的缺陷,都可能导致失败。“全面”代表了高水平发展的一种趋势。

“特长”是羽毛球运动员高水平的象征。由于羽毛球攻防技术的全面提高,更显示出运动员“特长”的重要性。特长是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主动或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离开了特长,高水平就无从体现。当然“特长”不仅仅局限于进攻,它有广泛的内容,可以是进攻技术,也可以是防守技术;可以是网前技术,也可以是后场技术;可以是技能,也可以是体能,甚至是心理能力等。总之,构成羽毛球竞技能力的任何一个方面均可以突出到“特长”。

综上所述,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特征可以归结为“快速、全面、突出特长”这3方面,其中“全面”是基础,“快速”是核心,“特长”是标志。

(四)21分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

21分赛制,加大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心理因素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更加突出。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以及高心理压力条件下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和冷静思考、果断决策的能力要求更高。

实行21分制后,每一局的比赛时间减少,但比赛出现3局的比例增加,且比赛持续时间的可预见性较好,比较有利于进攻性打法。这种导向无疑会增加比赛强度,对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21分制条件下,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精细程度对胜负影响更大,进攻技术的运用比例增加,速度进一步加快,且同时要求更高的技术稳定性;无论单打还是双打,前半场争夺将更加激烈,网前技术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羽毛球竞赛规则对发球具有非常多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发球的攻击性和威胁性,因而使得发球方处于相对弱势。发球得分的规则实际上就是平衡双方的利益,弥补发球方所处的相对不利状态。21分制取消了发球得分的附加条件,加快了得失分的进程,缩短了单局比赛的时间。但是,这种改变的本质是计分方式的改变,影响的仅仅是比分变化的速率,得分和失分的本质:“以快制胜”并没有改变。所以,它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是局部的,制胜规律不但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反而对制胜核心“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