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3435700000038

第38章 疾病分类与诊断基础(1)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因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尔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一)辅助检查

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二)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为本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2h痊愈。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病因学】

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功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为多见。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有入侵的机会。鼻窦炎或扁桃体感染的分泌物吸入后也可引起本病。物理与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粉尘、某些刺激性气体等,均易引起本病。对细菌、蛋白质过敏也可发病。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在肺脏移行时,也可以引起支气管炎。

【诊断】

多种疾病如肺结核、肺癌、支原体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等应与急性支气管炎相鉴别。流行性感冒在症状上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颇相似,但全身症状较显著,发热、头痛和周身酸痛较为明显;白细胞数量减少。根据流行病史、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分离可确诊。

三、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2年以上,每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病因学】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迄今尚有许多因素不够明了。近年来研究认为,主要病因如下。

(一)大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容易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μg/m3时,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屑、蔗尘等也刺激支气管黏膜,并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二)吸烟

现今公认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

(三)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内外研究,目前认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卡他菌可能为本病急性发作的最主要病原菌。

病毒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分离出的病毒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黏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肺炎支原体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直接关系,至今不明。

(四)过敏因素

过敏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初步看来,细菌致敏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过敏史的较多,对多种抗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痰内组胺和嗜酸粒细胞有增高倾向;另一些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高于正常组,并发现重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组织内IgG含量增加,提示与Ⅲ型变态反应也有一定关系。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五)其他

除上述因素外,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黏液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在冬季,患者的病情波动与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大多数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现象。部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强。

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

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如维生素C缺乏,可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黏膜的修复功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易罹慢性支气管炎。

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一)症状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后者除咳嗽、咯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

1.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患者明显加重者。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二)鉴别诊断

1.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2.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3.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4.心脏病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5.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一)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已被公认的主要有Ⅰ型变态反应。关于支气管哮喘与Ⅲ型变态反应的关系现又提出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外源性哮喘属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IAR;而内源性哮喘属Ⅲ型变态反应(Arthus现象),表现为LAR。但是有研究结果表明,LAR绝大多数继发于IAR,LAR对IAR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并非所有LAR都是Ⅲ型变态反应。

(二)气道炎症气道炎症是近年来哮喘发病机制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关系十分复杂,有待深入探讨。

(三)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化学、物理或药物刺激的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外因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四)神经因素支气管的植物神经支配很复杂,除以前所了解的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可能存在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5)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一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二)分型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型。

(三)病情严重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

(四)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左心衰竭产生的心源性哮喘,由于大气道肿瘤产生气道梗阻的呼吸困难,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以及小儿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喘鸣相鉴别。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概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简称金葡肺炎,占成人肺炎的2%~3%,幼儿、老年体弱及手术后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病因学】

1)原发性常见于流感、麻疹及抗菌素选用过程中,以发热、咳嗽、咳脓血痰、胸痛为主要症状,肺内可见单个或多个脓肿灶。

2)继发性又称血源性,发病较慢,临床上以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等败血症症状为突出表现,重症者有神志障碍、呼吸衰竭和休克;肺内为多发性小脓肿,皮肤及其他部位可见原发性化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