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的密码
3438000000008

第8章 快乐之本(4)

占巴南喀大师曾经在象雄地方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泄不通,有些信徒提议,去建一座比较宽敞的山居中心。一位信徒用袋子装满了五谷杂粮,送到山居给占巴南喀大师,转身就走了,占巴南喀大师点点头,双手合掌。这时候,另外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一百两银子,送到山居给占巴南喀大师,说明是要捐助盖山居用的。占巴南喀大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信徒对此态度非常不满。因为,一个人捐助了一袋五谷杂粮,大师就点点头,双手合掌而祈祷,自己捐助了一百两银子,也没有看到大师点点头并双手合掌而祈祷。

一百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是占巴南喀大师拿到这笔巨款后,扔在一边,什么话都没有说。这位弟子心里非常不满,于是就紧跟在占巴南喀大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一百两银子。”占巴南喀大师漫不经心地应道:“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你还需要什么?”占巴南喀大师又转身去忙别的事,信徒道:“师父!我今天捐的一百两银子,你扔在一边不管,我心疼啊。”占巴南喀大师停下来,就问信徒:“若是你心疼的话,还是带回去吧!”信徒急忙说:“不是那个意思……”不知说什么好,占巴南喀大师就说:“你需要我每天抱你的银子吗?你捐钱给山居,是为你自己积德行善,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还需要炫耀吗?”我们做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因此,做点好事没有必要产生傲慢之心。

上师的话:人都有傲慢的心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功时,往往瞧不起别人,炫耀自己的优点。傲慢的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播发不出爱心。爱心需要宣传,宣传才能唤起更多的爱心。但是宣传绝不等于炫耀,爱心本不需要炫耀,炫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绝不是爱心,真正的大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作的行善功绩。

人生就像一朵花,不要执着

一条白毛巾被晾在毛巾架上,它欣赏着自己洁白的身体,又望望挂在对面绳子上的黑抹布,沾沾自喜地说:“喂,抹布,你瞧我多漂亮。主人可喜欢我了,我每天帮主人洗脸,主人呢,就每天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还往我身上喷香水呢。”抹布听了说:“我也曾经像你一样漂亮,后来,我被主人用旧了,就成了抹布。别看你现在漂漂亮亮,总有一天你也会变成我的模样。”毛巾听了,气呼呼地说:“你这个丑八怪,竟然说曾和我一样漂亮,你一定是嫉妒我,我才不会变成你那个丑样子呢。”抹布听了,默默地不再说话。不知道过了多久,抹布被扔进了垃圾箱,主人又买了一条花毛巾,白毛巾成了抹布。

世间万物和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朵花,可能你今天看到它时,还那么鲜美,那么娇艳,但它会转瞬即逝,即将凋零。所以说,无论花儿绽放的多么鲜艳,你都无需执着。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它不会因为你执着于它的美丽,而不再凋谢。由此不难看出,世间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都在念念迁变,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消殒,刹那之间,变化万千。任何人都无法控制,无法避免,你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的生命,无论是生还是灭,一切皆不能执着。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执着也一样,说“不执着”很容易,但要做到“不执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尤其是想去除执着,那就是难上加难。人如果不去掉执着,就会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痛苦,这是连带的因果关系。所以,想得到快乐,除掉执着首当其冲。那么如何去除执着呢?

其一、要认清事物的真相。比如,当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年轻女人时,不由自主地就爱上了她。为了赢得姑娘的芳心和美貌,你不惜一切代价。但后来你终于明白,她原来是向你索命的魔女,此时你还会再执着地追求她吗?还会执着于她的芳心和容貌吗?所以要想放下执着就必要从万物的理性上下手,才能彻底根除。万物的理性就是“无常”和“因缘”,无常是指变化、变动,因缘是指万物的现象。世间万物都要靠许多因缘、条件来共同组成,没有一个事物可以独立而成,更不会偶然出现。就像我们眼前的鲜花,鲜花是由种子、土地、水分、阳光、肥料、时间、空间等等诸多因缘的合和下,才能生根、发芽再逐渐长大,最后才开出亮丽的鲜花。但它不会永恒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鲜花就会凋谢。万物同理,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就牵连到整体,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开始有了变化。

无常变化就充斥在我们周围,它如影随形,只是我们没有智慧去发现它,也就认识不到万物变动的理性。因此,就会对万物以及自己的身体产生执着。假如你对万物的无常与变化了如指掌,根本无需去除执着,执着也会随着事物的消失而自然消失。因为执着它本身也是由因缘和合而来,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

其二、自我体验去除执着。我们应该用心去体验自己的生命过程。我们从出生到长大再到中年,及至老年,都在不断变化。你究竟要执着哪一个你呢?是幼年、青年,还是老年?所以根本不需要执着。从自身的变化来体验无常,执着自然消除。我们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思想和行为都在改变,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会随着周围环境、心理观念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你想缝制一件中山装,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想动手裁剪时,恰好来了一个朋友,对你说中山装已经过时了,大街上没有人穿了,还是做西装比较好看。此时你一定会改变当时的想法,不再缝制中山装。再比如,有很多儿女,小的时候最离不开的是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慢慢能够独立,此时他们会千方百计地离开父母。这都是无常、变化的实例。我们的想法、做法,只要还差一秒没有实施,它就不会停止变化,这是就是自然规律,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执着,而改变自己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中,如果能用观无常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变动,你一定会无处不自在。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世间万物,永不停留,又何必执着呢?

上师的话:世间万物和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朵花,可能你今天看到它时,还那么鲜美,那么娇艳,但它会转瞬即逝,即将凋零。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世间万物,永不停留,又何必执着呢?

愚者苦恼,智者快乐

一只狼出去找食物,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到小孩哭声,接着又听见老太婆的声音:“别哭了,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一听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着,谁知等到天黑也不见把小孩扔出来。晚上狼等得不耐烦了,就想伺机而入。却又听到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狼吓得一溜烟跑回了窝。同伴问它收获怎样,它沮丧地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后来幸亏我跑得快。”

现在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学佛的基本都是老人,主要修学如何面对死亡。而年轻人来日方长,前途无量,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到学佛上。因此,有许多年轻人学佛,都遭到了父母家人的极力反对。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就是父母的不对。

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佛,一部分是来自外在的因素,一部分是来自长辈的压力。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掉进蜜罐子里。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经历过天灾人祸,没有经历过一点风波,他们不具备抵御任何风雨的能力。进入社会以后,发现一切都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本想找个称心的工作,好好生活,但走遍所有的职场都人满为患。想做生意吧,小买卖看不上,大生意又做不来。真是四面楚歌,谈何容易?此时,他们大学时期的美好梦想,幸福蓝图,被残酷的现实焚烧得荡然无存,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业已中年的父母,将自己努力一生没有得到的东西,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什么名誉啊、地位啊等等,每天唠叨不停。他们几乎不在乎儿女的感受,也无法体会儿女的感受,与儿女沟通在父母看来,是太难做的一件事,也没有必要沟通。所以,他们一股脑地为儿女讲自己辉煌的历史,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他们才不会在乎儿女是否在听。

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精神无限空虚,前途一片渺茫,更不知脚下的路该走向何方。于是,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踉踉跄跄地走进了佛门,试图从伟大佛学的教育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心灵依靠。他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呢?佛法知识,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人生的起点,懂得人生的真谛,知道了为何要孝敬父母,积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