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米制胜之道
3439200000005

第5章 订购的秘密(1)

原本不是稀罕之物的小米,想要拥有,却比购买一部苹果手机还难。为什么?因为需要预约,需要抢购,需要排队,需要F码……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一窝蜂似的哭着喊着要拥有一部能发烧的神机。

好吧,没问题,既然那么想要小米,你就得耐心地等着,第一轮抢购不着,还可以等待第二轮,直到你能抢到或者彻底死心。不过,死心的人似乎不多,耐心等待者反而居多。

一部看似普通的国产手机,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呢?

饥饿式营销

小米自从进入到手机市场和消费者的视野之后,就被冠之以“饥饿营销”的名字。众多米粉翘首以待地盼着新机型上市及其呼天喊地抢购的场景,让大家见识到了“饥饿营销”的力量。那么,到底什么是饥饿营销?

所谓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进而达到加价的目的。从表面上来看,操作饥饿营销并不困难,只要制定出一个既叫好又叫座的价格将消费者吸引过来,接着对产品进行限量供应,就可以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然后再通过提高售价来获得高额的利润。

当然,饥饿营销不单纯是为了抬高价格,这顶多算是小把戏而已,饥饿营销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的品牌产生相对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打造出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形象。商家都精明得很,他们知道一旦自己的产品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很奢侈地玩一玩“品牌溢价”这个高端武器,从消费者的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银子。

由于“饥饿营销”名字不太动人,所以总会被消费者所诟病,其实“饥饿营销”绝非是下三滥的手段,而是一种大智慧和大策略。也许你不知道,“饥饿营销”的理论核心是在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意思近似于“囤积货物和待价而沽”。它不仅有东方理论的支持,就连西方经济学也有个相类似的概念叫“效用理论”,也是阐述了饥饿营销的实质:它让消费者从对产品的消费中得到一种满足感。所以,饥饿营销绝对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东西,它是一个具备了主观性和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心理概念。很多商家不玩不知道,一玩就上瘾。

既然饥饿营销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那么,为什么只有小米才将饥饿营销玩得如此炉火纯青呢?

培植“饥饿感”是必然选择

饥饿营销看似简单,但是真要想运用得成功,需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才行,主要和市场竞争度、产品的替代性和消费者的成熟度这三者有关。换句话讲,只有在市场竞争不激烈、消费者心态不成熟以及产品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才能有“饥饿营销”的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看,饥饿营销适合那些单价较高、不易形成单个商品重复购买的行业,另外,这类产品要有一定的差异化和领先优势。

显然,手机这种时尚单品简直就是为饥饿营销而生的,几乎完全符合上述特点:单价较高,不重复购买,存在差异性。具体到小米,饥饿营销好像就是为它量身定制似的。

我们先来看看小米的简历:成立于2010年,第一款手机上市于2011年。仅仅这两个数字就预示着小米名如其意:想吃吗?先饿着你!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根据数据统计,直到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全球智能机的用户量也只有7亿左右。因此,小米的推出正是各大厂商刚刚关注智能手机市场的黄金时段,自然消费者也是对此懵懂无知的那段迷茫的日子,此外小米独特的“互联网手机”称号和“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也被贴上了“不可替代”的标签。

小米具备了这三条要素,结果就可以看成:不是小米选择了饥饿营销,而是饥饿营销选择了小米。

小米选择了以“饥饿”作为招牌,其前提是经过雷军在互联网上“精准狠”的宣传之后,其产品品牌和产品质量已经在消费者的心中,拥有了足够的号召力,这时才眼疾手快地选择了饥饿营销的模式,让“拥有一部小米手机”的体验价值无限放大。在涌现出不少准米粉和进化中的米粉用户之后,小米接下来的持续热销就成为了必然。随着小米这个招人稀罕的“粗粮”进入手机市场之后,一大批忠诚度较高的用户群体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小米在饥饿营销的手段上,可以说使尽了浑身解数,同时采取了以下三点策略来辅助推行:

一、以品牌来营造产品

对雷军而言,手机并不是最重要的,销量和利润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小米”这个品牌。雷军笃信,如果不让小米维持在“饥饿”状态,可以多卖出去不知多少手机,一年就能赚得钵满盆满,然而小米的价值将会逐渐走低,这可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典型表现。所以,只有让小米永远缺货,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当然,这个“缺货”也是受制于产能不足的现状,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小米的必然选择。

小米的“饥饿”,让这款原本是草根出身的手机品牌,被赋予了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以它特有的饥饿式的链条层层传递,撑开了用户的胃口,于是便诞生了手机、电视盒子、电视、路由器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无不例外地借用“饥饿”二字做文章,让小米的受众目标翘首以盼,结果每一个产品的发布都异常火爆,连各种配件都能大捞一笔。以至于到现在,米粉们已经坚定地相信,但凡是小米推出的就一定具有最高的性价比,是雷军馈赠给他们的“科技大礼包”。也许当小米也生产汽车时,粉丝的热情还是会一如既往地高涨。

二、以用户来吸引用户

雷军是一个悬念制造大师,也是一个心理战的高手,他懂得真正能让市场沸腾起来的不是商家,而是消费者本身,因此他总结琢磨出一套“诱惑”的哲学,让用户广泛参与进来,然后通过口碑营销和社交传播,让小米变得很超值、很时尚。所以,当用户腹中空空的时候,他们想到的不是别的品牌的手机,而是冒着诱人香气的小米。同时,通过互联网上预订、网上直销、F码抢购等方式,让这种饥饿感变得更加紧迫,本来能挺三天,现在恐怕一个钟头都熬不下来,这就是被人为培植出来的饥饿感。

三、以极致的体验取胜

有一个词和小米始终分不开,那就是“超预期”。对于小米而言,它最擅长的就是将产品的性能提升到“极致”,超出了用户的心理预期,更是让其他手机厂商大呼:这怎么可能?!当市场用惯常的逻辑去推断小米的某款手机的售价在1500元时,小米却挂出了999元的价格。于是,消费者忽然感觉到自己饿了,需要这道大餐来填补空虚的胃口,因为小米无论是价格还是体验都做到了“极致”。

拿小米的路由器来说,这种极致之下的饥饿培养就十分显着。在没有上市之前,路由器的售价传说要99元就可以搞定。于是一帮业内人士指出这根本不可能,后来当路由器的价格被传闻到799元时,大家不仅没有发出嘘声,反而是冒出一片赞叹:小米的路由器如果真的是799元,那将会“极致”到什么地步!如果换做是其他厂商,估计之前翘首以盼的那些消费者必定甩袖而去。

玩出特色

小米的饥饿营销不是“定低价+限供量+加价卖”的常规路线,而是以强势的品牌、良好的产品和捉摸不透的营销策略,让它成为了用户关注的“不易得之物”。与其说小米使用饥饿营销为手段,不如说小米在使用这个手段之前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符合小米风格的饥饿营销策略。

有风格才能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粉丝。小米的饥饿营销,应该说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像巫师一样具有神奇的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会吆喝才能赚大钱

菜市场买东西,人们常被那些嗓门大的卖家勾过去,左看右看之际,荷包里的钞票就不由自主地跑到人家的口袋里了。手机市场也是如此,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不一样的欲望,对产品的需求程度不尽相同。小米选择了饥饿营销,就懂得对用户欲望的激发和引导。因此,小米不遗余力地对产品进行宣传造势。

在上市之前,小米手机的一些小道消息使得消费者迫切地想要购买一部一辨真假,看看它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记得当时的北京发布会上,雷军模仿了苹果的模式,于是这段发布会的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雷布斯这个名字也就诞生了,小米凭借这种强大的号召力在一夜之间爆红。伴随着各种广告的蜂拥而至,消费者认识并记住了这个有点山寨味道的名字,紧接着,各大媒体的重点培育,又十足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机品牌,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国造”。

二、让用户产生了心理共鸣

一个优秀的手机厂商,势必要拥有合格的产品,这才是成功的基本的条件。小米虽然不掌握核心的硬件技术,但是它能够将性价比的最高的硬件整合之后卖给用户,这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也为小米江山的进一步开拓打开了市场,保证它有足够的市场空间继续使用这个“大招”。说白了,用户本身并不饥饿,但是却让小米搅乱了肠胃功能,让众多米粉一见到广告就饥肠辘辘,被勾起了无限的占有欲。

小米手机发布会结束后,小米以低于市场定价300元(1999元)的情况下,限量出售了600台工程纪念机,而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买的,只卖给那些小米论坛的资深米粉。这样一来,大家更加认同小米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手机,于是更加坚定要得到它,以至于小米手机的价格一度被炒到4000元上下。

三、有自知之明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这里没有慈善家也不相信眼泪,光会吹牛皮没有真本事最后都会死得很难看。小米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尽管雷军被称为雷布斯,但是他并没有高调地宣扬自己的手机与苹果相比如何如何,这跟其他山寨品牌所有不同:它们动不动就号称敢于和某某名牌手机PK如何如何……越是打出这样的旗号,身上那股子浓浓的山寨味就越是熏人。在中国这个讲究面子的国家,和高上大在一起攀比结果只能是很低下垂。

小米虽然玩的是饥饿营销,但是却量力而行,它明确了自己的产品特性和市场定位,也对企业运营的人才资源、销售渠道等能力有一个合理的估算,所以没有产生那种盲目的自我膨胀。要不然,一味地消耗用户的胃口和耐性总会有个临界点,当消费者突破心理底线之时,就是竞争对手满面春风之日。小米正是掌握好了这个尺度,才没有让米粉的队伍缩水,反而一天天地在壮大。

四、眼观六路

手机是一个更新换代较快的产品,也是消费达人们最易攀比的私有物之一,因此手机市场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反过来也会作用于消费者,让他们的欲望发生变化:今天需要个全金属外壳的,明天看了广告又爱上大屏幕……正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产生了不规则的变动,才会让不少品牌的原有粉丝“移情别恋”。一句话,就是冲动消费惹的祸。小米高明在何处?它紧紧抓住了智能手机的一大关键特性:可玩!所以,小米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旗号,也确实在产品研发上朝这个方向靠拢,这就让避免了很多可变化因素带来的风险。手机一族不是喜欢捧着这个几寸大的东西玩么?那好,你等着我生产出来一个给你!

就是这么一个切中要害的产品定位,让无数用户暂时攥紧了口袋,等待着一部发烧的手机落入囊中。相比之下,其他厂商跟风式的产品研发,虽然快得惊人,但还是赶不上用户脑子一热的发烧速度。另外,小米与用户的密切沟通,也让它时刻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牢牢把握住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所以,小米煮熟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在用户饿的即将离去之际,一锅香喷喷的热粥来了。

小米公关部总监刘飞曾经说过:“与之前的传统销售方式不同,小米2在产能方面还需要一段爬坡的时间,不可能一下拿出几十万台的新机。”事实的确如此,小米的饥饿营销走的是多元化需求路线,除了产能限制、品牌塑造、控制成本、观察市场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据说,小米2的工程机要通过600多个用户,耗费一个月时间的体验,再收集汇总这些建议和意见之后,又重新在系统和硬件方面都做了改进。所以,要想让小米成为和苹果齐名的中国制造,饿着肚子等一会儿,也是对它的一种支持。

产量与成本

2012年8月16日,雷军在和新浪科技进行对话时说,刚刚推出的小米二代手机售出300万台以后,就能打平成本,然而却对总销量没有做出预估。小米二代的售价为1999元,而成本却是达到了2350元。这大概是雷军第一次透露小米的成本,揭开了这款发烧机的神秘面纱。

雷军所说的2350元的生产成本,其实是一个估值,即按照一定的预计最高销量平摊成本所得。伴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品的实际成本会逐渐下降。如果对小米二代的成本按照30万台计算的话,那么只要卖出30万台就能够打平成本。实际上,小米手机第一次接受预订就早已达到了这个水平,保守估计也有近400万台左右。雷军声称,2350元的成本,其实是依照300万台售出的水平计算的,而2013年的市场销量会更加乐观,当时雷军预计小米一代手机到年底的销量可能会超过5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