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08

第8章 “我有一个梦想……”(4)

验收专家小组一致认为:

第一,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具有不占用耕地,不与农用灌溉争水,不需要开支水费和充氧电费等优点,“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二,用这种方式养鱼,流水含氧量高因而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成鱼品质好,生产集中,饲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

第三,高效利用流水,很小的面积可安置很多只网箱;第四,网箱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投资省钱,适宜有条件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特别适合养鱼专业户养殖和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晚,整个眉山县上下就轰动了。

1984年10月25日,眉山县水电局和县科委联合对刘汉元发明的网箱养鱼进行验收一周之后,11月3日,《四川日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项发明。

1984年底,刘汉元被眉山县委县政府授予“科学养鱼能手”称号,乐山市授予“集约化养鱼先进个人”称号。

这种全新的养殖方式开始迅速传开。1985年初,仅眉山县就有80多户农民主动要求建箱养鱼。乐山地区水电局、科委决定进行“中试”,选了其中12家有养鱼经验的农户,就在蟆颐堰里建了15只网箱进行养殖,其中刘汉元家增加到3只。农户们极为踊跃,自行投资,自己管理,自负盈亏,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这种机制为后来通威产权的明晰打下了基础。

同时这15只网箱养鱼需要的饲料由刘汉元家的小作坊提供——过去人们养鱼用鸡粪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讲究营养配比。而用刘家营养配比好的饲料,鱼长得快,效果才明显——这又为后来刘汉元成功转型饲料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在忙,鱼在长。1985年10月25日验收之时,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科委主任宋大凡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共80余人前来现场参观,看热闹的更是人山人海。

之前,宋大凡对此一直将信将疑,2.53万斤一亩,笑话!简直是放卫星!难道1958年的“大跃进”遗毒死灰复燃了?连报纸都不能辨别真假?

无论下面的人怎样言之凿凿,宋大凡坚决不信!所以第二年15只网箱他要亲自验收,而且验收方案由他自己定。他对刘汉元说:“你把15只网箱编上号,明天现场我说称哪只就称哪只。”他怕定早了被做手脚。所以那一年是由省科委到现场抓阄决定称的是哪一只网箱。称完一算,同样面积产量比上一年又翻了一番,达到5000斤左右!

宋大凡终于眼见为实,吃惊不已,兴奋异常,连连感叹:“名不虚传啊,名不虚传啊!”

媒体传播,全省轰动。

回到成都,宋大凡连忙给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汇报了此事。

宋健说:“好,下次验收我来!”次年,即1986年全县建箱62只,面积达到4626平方米,验收时宋健亲临蟆颐堰现场。听说“中央都来人了”,兴奋的眉山人和周边涌来看验收热闹的人比往年更多,用刘汉元父亲的话形容当时的情景:“那时河沟两岸的大桑树上都站着人。”21岁的刘汉元再次成了眉山及乐山地区的人们街谈巷议的新闻人物,跟随他的养殖户更是坚定了信心。这一年产量15万公斤,当年项目获四川省水产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被列入农业部“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其实随着省市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不断来视察,这一技术在眉山县和周边,早已经推广开了。

这一来,全行业轰动。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高峰时一天二三十拨人……1987年全县建箱211只,面积达到13059平方米,产量达50万公斤。

当年9、10两个月,四川省及全国“流水网箱养鱼现场会”两次在眉山召开。农业部及国内水产院校、研究所、各省市技术部门著名专家一致认为,这一养殖方式的采用,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属于世界首创。1987年农业部又将此项目列入“丰收计划”。

“要赚钱,学汉元!”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养鱼网箱遍布川西的河湖沟渠,沉寂了上千年的中国水产行业,在这里迅速变得热闹起来。

至此,历史开始被改写。

创业启示录

后来,人们讨论发现,刘汉元的试验,还有另一些颇有意思的启示。

第一,“科研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刘汉元将科研与推广合二为一,这样的试验非常罕见。项目实施科研的过程就成了推广的过程,推广过程就直接进入了农村和农户!”这反过来证明了试验的项目有巨大的市场,一次不成功下一次也一定会成功。所有了解的人都迫不及待,都成了彻底的务实主义者。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这种将试验与推广结成一体的做法,无形中打破了传统的科研实验与推广应用彼此脱节的状况,打破了二者的界限。至今,中国至少90%的科研成果一旦完成就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大规模推广,一是不够重视,二是不为外界所知,三是项目本身应用价值低。

而刘汉元科研的成功,似乎开启了一扇人们从未注意到的“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力转化合二为一”的成功之门。找到这种“合二为一”的规律和方法,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颇有价值的应用技术研究课题,但至今没有人深入研究。如果研究成功,不知可以指导多少科研项目直接向生产力的转化,特别是应用技术的转化。

第二,刘汉元的成功,说明“小人物也有大力量”,最普通的努力也可以成就传奇。刘汉元创业的时代,没有光鲜亮丽的现代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投资银行等创业元素,那时只有温饱线上的口腹之欲,但不论层次高低,只要满足了全社会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任何一种需求,他一定会成为传奇。事实上,刘汉元选择了马斯洛理论金字塔模型的最底层“生理的需求”,满足了所有人最本能的食欲和物质需求,提高了所有人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这就是他迅速受到市场追捧的根本原因。

越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求的企业,越是容易获得最快最稳定的成功,这是最普遍的真理。人们应该看得到,不管是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的经济动荡,受影响最小的一定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最底层的行业——衣食住行。

第三,2005年前后,有一段时间许多专家大谈富豪的所谓“原罪”,认为中国富豪的第一桶金无一干净,建议国家予以清算。刘汉元闻此,联系到自己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清清白白的草根创业经历,在一次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会上大声疾呼“有贪官有污吏不等于政府是贪污政府和腐败政府,有投机有偷税也有为富不仁不等于这个群体具有这个共性”。此番言论当场得到参加小组讨论会的全国人大委常会委员长吴邦国的赞同和肯定。因此刘汉元的创业故事,作为一种“阳光标本”,可以启示更多的人:

干干净净地创业是一种阳光下的幸福,任何时候你都睡得着觉。换言之,只要你愿意干干净净地创业,你就做得到。将来老了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问心无愧。

第四,产权明晰。刘汉元成功是个人创业的成功,从未寻求挂靠集体或其他单位去戴个“红帽子”,“借”、“贷”关系非常明确,避免了日后困扰成千上万企业家甚至让人锒铛入狱的产权纠纷。刘汉元小试成功之后第二年十几家农户志愿参加的中试,全都自筹资金、自行管理、自担风险,为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快速推广确立了正确的路径。这也启示了人们:

产权清晰、自主创业,也是企业持续成功和做大的重要前提。

另外,创业阶段,一定要提的是,那时刘汉元还一如既往地醉心于电子产品研究。

在这之前的业余时间里,他喜欢在自己的小房间搞电器。他喜欢音乐,没钱买,就把能弄到的旧收音机、电唱机拆拆装装,最后发展到能自制单体管的收音机、落地式的音箱。他还自制电唱机、直流电动机、电唱盘,从音响到功放全是自己做,一块电路一块电路地焊接,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解决……1984年底,刘汉元和管亚梅谈恋爱的时候,他还自制了一款“坛子音箱”,在农村装米的那种黑不溜秋的大土陶坛子,旧棉絮铺在里面,口子装上喇叭,整个坛子就是音箱,低音厚实,中音明亮。“太美了,很迷人,现在很多音响都赶不上。女友认为那是她听到过的最好的音响,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敢再做。”这种对电子的持续热爱,却无意间对刘汉元后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从刘汉元在小河里找到养鱼的方法之后,他的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到这前所未有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的发明试验之中,暂时把电子技术放到了一边。

但事实上,他的兴趣,很快就发生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