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能力培训手册
3461900000039

第39章 通过处理人际关系提升领导能力(2)

②合理要求,不出难题

要把期望上级给予的支持与上级可能给予的支持统一起来。作为下级,希望上级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个人问题上给予关心照顾,这是正常的。但这种要求要合理适度,期望值不能过高,更不应苛求,因为上级的权力总是有限度的,解决问题的物质条件也有限度,要求给予关照的下级又比较多。对上级的要求过高过多,无异于给上级出难题,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会给上级心理上带来压力。凡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就不要提出来。

③等距接触,融洽关系

上级领导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甚至会出现不协调、不合作的情况。下级领导者遇到这种情况要格外谨慎。首先,在感情和态度上要保持“中立”,不要介入。下级对上级领导者之间的许多情况不可能了解得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问题的实质所在,因此,轻易介入,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如果更上一级组织向你了解情况,应据实反映,不带偏见,不可感情用事,添枝加叶,使问题复杂化。其次,与上级领导成员的接触要保持同等距离。不要搞人身依附,也不要亲疏有别,而要起“黏合剂”作用,促进领导之间的团结。其三,视情况和可能多做一些解释工作,清除误会,疏通关系。

④克制自己,增进友谊

由于多种原因,上下级之间难免出现意见分歧和矛盾。上级对下级批评不当,处理问题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下级首先要态度冷静,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拍案而起。克制,可使上下双方有时间重新揣度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强加于人,从而获得修正的机会。因此,克制和忍耐是维护上下级良好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非原则问题,即使上级批评得不对,也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机会说明一下,没有机会受点委屈也没有关系。但在原则问题上、重要问题上,如果上级处理错了,则应进行申辩,直至进行有理有据有分寸的揭露、批评和斗争。在非原则问题上委曲求全和在原则问题上合理斗争都是为了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该忍就忍,该辩则辩,分清是非曲直,真正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⑤积极进取,赢得信任

这是建立良好上级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从整体上看,下一级领导负责的工作是上级领导全局工作的组成部分,局部工作成绩突出,可为全局工作“锦上添花”。一个部门的工作上去了,就可产生一种影响全局的辐射力。这对上级领导指导全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下级工作勤奋,政绩卓著,光明正大,胜任现职,就能赢得上级的好感、信任和器重,就能获得群众的好评,引起各方面的注目,这些都是建立良好上级关系的条件和因素。工作不勤奋或不胜任现职的领导者,通过其他途径、手段和方法,也可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搞得很亲密,也可能“官运亨通”,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但这类现象多半不为员工、群众所称道,一般来说也难以持久。因此,以发奋工作,建树政绩来赢得上级信任,是建立良好上级关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3.怎样处理与同级的关系

同级关系是领导群体内部的重要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同级关系,既有助于进一步协调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又有助于同级之间的横向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并为领导者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领导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提供前提条件。

(1)与同级相处的原则

领导者在处理同级关系时,应懂得一些宏观艺术,因为同级之间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各自的分工;既需要相互支持、帮助,又蕴藉着彼此的竞争。

①与人为善,以诚相待

同级之间的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期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期望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工作。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以自己的“诚心”和“善意”去换取他人的“实意”和“友善”。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之所感,触处皆通”。这也就是说,只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就会使人感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能把事情办好。同一级的领导者之间是为着同一目标工作的,没有理由不与人为善,友好善意地与他人相处。应当以“吾心换你心”真诚地对待同级、关心同级。当同级取得成绩、得到发展时,应当真诚地祝贺;当同级受到某种挫折或不幸时,应当主动地关心和同情;当同级遇到困难时,应当积极地帮助和支持,而不能对同级的成绩讥讽挖苦,对同级的不幸幸灾乐祸,对同级的困难置之不理。否则,既伤害对方的情感,更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所以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友好善意地与他人相处。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总体要求,也是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的首要原则。

②互相补台,积极配合

同级之间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齐心协力地工作,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应。所谓互相补台、积极配合,就是既要有合作精神,又要有补台意识。这是对同级领导者“行为”方面的要求,也是处理同级关系的又一条重要原则。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及其领导者,都需要与其他部门和领导者配合。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思想,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洁身自好”的做法,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不通的。同级领导者应当正确把握“集体利益”与“个人政绩”之间的关系;惟有处理好了同级领导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积极配合和互相补台。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还应强化补台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补台措施。当同级有困难时,应当热情地帮一把;当同级有问题时,应当尽力地挽救一下;当同级出了差错时,应当主动地弥补一下,而不要视而不见、见而不帮、帮而不力,更不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欣赏”同级的困难、问题和差错。

③见贤思齐,强者为师

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不仅要有“容人之短”的肚量,而且要有“容人之长”的胸怀。所谓见贤思齐,强者为师,就是主动地向贤者看齐,虚心拜强者为师。这既是对领导者“气度”方面的要求,也是领导者处理同级关系的重要原则。同级领导者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潜存着“竞争”的因素。毋庸讳言,处于同一层次的领导者之间,由于资历、阅历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其无论是在能力、水平还是气质、修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应当积极地向贤者看齐,看到别人行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行、怎么才能行,虚心地拜强者为师;看到别人强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强、怎么才能强。切忌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拿己之优比人之劣;更不能嫉贤妒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排挤”别人,来个“我不行你别行”,“我不强你也别强”。前者既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又有利于处理好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既不利自己的提高,又有损于同级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成为受人唾骂的“小人”。

(2)处理同级关系的方法

领导者正确处理同级关系,尤其应当注意方法,讲究艺术,切实提高处理同级关系的能力。

①待人以诚,助人为乐

领导者在与同级交往中,遵守信用原则颇为重要。讲究信用,待人以诚,乐于助人,这样才能为建立良好同级关系奠定基础。

信用的主要含义有二: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说真话不说假话,这叫“言必信”;二是遵守诺言,这叫“行必果”。讲信用是待人真诚的具体表现。一个讲信用的领导干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事们更可听其言,信其行,进行正常交往。如果领导者不讲信用,言行不一,就很难赢得同事们的信赖,人们也不愿同他交往。

待人以诚,就是在同级交往中,保持诚实的美德,真心诚意待人,这是获取同级领导信任、取信于人的一种积极方法。“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待人诚恳的人,在相处、说话、办事等方面,能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真诚待人就是尊重他人。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从而互相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真诚待人是维系同级正常关系的链条和纽带。

助人为乐,同样是搞好同级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说真诚待人是协同关系的心理条件,那么,热情帮助则是协同关系的适宜气候和催化剂。热情可以造成一种温和的交往气氛,有利于感染人,并能同化交际对象的心理需求。帮助人是一条坚韧的联系纽带,是一种友善的、主动的交际行为。满腔热情地从各方面帮助同事,是协同好同级关系的重要一环。在工作中,当看到同事忙不过来时,要尽自己的能力竭诚相帮;当其他同志遇到难题时,也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当同事将要犯错误时,及时指出避免失误;当同事产生思想问题时,诚恳地帮助他解除包袱,振奋精神;当同事遇到家庭或个人困难时,尽力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帮助,为其分忧解难。这样做,领导者的人际关系自然也得以有效的协同。

②准确定位,民主用权

为什么有些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或潜藏着不团结的因素,甚至“内耗”,影响工作?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现实中的磕磕碰碰。无非是你说话多一点儿,我说话少一点儿,你表态快一点儿,我表态慢一点儿;你权力大一点儿,我权力小一点儿。实践证明,同级领导者之间要搞好团结,每个领导成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明确定位角色

首先是班子的正职要作风民主,以德执政,努力做好协调工作。

正职应该认识到自己虽然是正职,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方面都比副职强。担任正职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更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要虚心听取副职的意见,把决策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领导者只有决策民主,才能减少主观随意性,避免失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然,要发扬民主,并不是事无巨细,事事都和大家商量,更不是唯唯诺诺,优柔寡断。作为“一把手”,在充分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该拍板的事情应该当机立断,敢于负责,敢担风险。实行民主决策,主要是些重大问题,如本单位的战略和上级任免干部,安排对全局工作有影响的事情和突发事件,中心工作以及大的财政开支等。领导者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由正职主持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集体讨论,作出决策。正职还必须充分相信副职,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对他们信任,这样他们才能做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即使副职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勇于承担责任,一句话,正职要做到负责而不专横,放手而不失控。

作为副职,也有一个正确对待自己的位置问题。应当说,副职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正职强,但副职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支持和协助正职做好工作。做副职的应按照组织分工,大胆创新,努力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副职对正职工作上有意见,是正常现象,应通过组织生活会,通过谈心、交流来解决,不能随意发表意见。作为副职,既要做到开拓创新,又不能越权,不该自己决定的事情不要擅自决定或表态。总之,正职和副职是工作的需要,只是承担的职责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虽职务上有区别,但工作目的是一致的,理应密切配合,共同协作,搞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