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3467100000018

第18章 圆融变通,圆活处世才能游刃商场(1)

世事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各种力量和因素均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错综复杂地影响着事情的发展,所以在做事中,一招通行天下的办法就是能学会圆活。胡雪岩深谙“圆活”之道,就是他能审时度势、圆融变通、全盘把握、灵活应对,才让这位晚清巨贾一生游刃商场。

摸清对方的脾气秉性

与人交往,不仅要了解对手的所思所想、禀性、好恶,还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及人事关系,这样,才能做到先行一步,棋高一着。

胡雪岩做生意的本事一半在于他嘴上的功夫。别人办不成的事他能办成,因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他说的话总会让你受用,让你不能不同意他的意见。胡雪岩的诀窍就是摸清对方脾气秉性,以得体的话语或圆融的方法让人舒服。

商量筹借洋款时,胡雪岩给急于借款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带来了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款子是代理泰来的,但是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里边有什么讲究。胡雪岩很会说话:“汇丰是洋商的领袖,要它出款子地位更高才容易。这好有一比,好比刘钦差、杨制台筹饷筹不动,只要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响应,是一样的道理。”

话经胡雪岩这么一说,左宗棠感到很是受用,往下谈到借款的数目和利息来,就爽快起来。胡雪岩深明左宗棠的脾性,所以左宗棠问到“要不要海关出票”时,胡雪岩响亮地回答:“不要!”

原来,洋人借款,为了商业利益,总是要想办法降低风险,避免出现拖欠还款的现象。由于当时中国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所以一般借款,总要中国方面出具海关税票,保证借款能如期归还。这回因为是和“胡财神”打交道,信誉好了,自然不必担心出现问题,所以在海关是否出票一节上,也就没有勉强。

虽然是看在“胡财神”的面子上,胡雪岩却不这么讲。左宗棠问是否只要陕甘出票就可以了,胡雪岩回答:“是,只凭‘陕甘总督部堂’的关防就足够了。”

这一回答使左宗棠连连点头,表示满意,不免感慨道:“唉!陕甘总督的关防,总算也值钱了!”

“事在人为,”胡雪岩接过他的话头说,“陕西甘肃是最穷最苦最偏僻的省份。除了俄国以外,哪怕是久住中国的外国人,也不晓得陕甘在哪里。如今不同了,都晓得陕甘有位左爵爷,洋人敬重大人的威名,连带陕甘总督的关防,比直隶两江还管用。”

这样讲还不过瘾,又要古应春问洋人,如果李鸿章要借洋款,他们要不要直隶总督衙门的印票,回答是:“都说还要关票。”

听得这一句,左宗棠笑逐颜开,他一直自以为勋业过于李鸿章,如今则连办洋务都凌驾其上了。这份得意,自是非同小可。

胡雪岩这么一捧,左宗棠直觉得自己犹若丈八金刚,奇伟无比,对于捧人的胡雪岩,自然也生出极大的好感,对胡的其他活动,也就欣然支持了。胡氏结交左宗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当然,不仅是口头上恭维,胡雪岩还非常注意给左宗棠捧场面。

左宗棠外放两江总督,中途要在上海停留。胡雪岩提前安排古应春回去活动,联络洋人,在左宗棠抵达上海时,上海英、法两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很隆重的礼节致敬。经过租界时,租界派出巡捕站岗,列队前导,尤其是出吴淞口阅兵时,黄浦江中的各国兵舰,都升起大清朝的黄龙旗,鸣放二百响礼炮,声彻云霄,震动了整个上海,都知道左宗棠到上海来了。这样一来,左宗棠自然喜不自禁,暗中更加欣赏胡雪岩了。

求人办事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你去求人办事,那肯定没什么戏,说不定还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当人高兴的时候,你再去求人,说不定难办的事也能办成。察言观色不但要知其表面,还要揣摩其内心的真实意图,这是察言观色的最高境界。

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曾经使用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去判断、洞察他人的性情和能力。他们会对他人在一定环境之下的行为进行细心地观察。这种对细微之处的特别留神,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是一般人难以做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这也是他们比常人容易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办事,是能力的较量,更是经验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有经验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在办事的时候,绝对不会贸然出击,一定会认真观察、具体分析,彻底了解对方,做到心中有数。

藏起锋芒不招人妒

做生意要善于藏住念头,等待时机,然后再适时出手。胡雪岩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做事要不落痕迹,不自招妒忌。

商场上确实应该注意尽量不要招嫉。被人嫉妒,会在自己与同行之间造成一种无形的隔阂,生意上携手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自我招摇,自招妒忌,还容易使自己在同行同业中处于孤立地位,甚至还有可能使同行联起手来与你作对。这样,你也就会感到处处掣肘,要想获成功,也就难上加难了。

自古以来“同行相妒”,而妒嫉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人行走商场,最怕非议,最怕树敌,因此还是谨小慎微比较可靠。胡雪岩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无论在他的兴盛期还是末路时期,他都非常注意自身的举动,避免锋芒太露,因别人的嫉妒而受敌。

胡雪岩要筹办自己的钱庄,实际上他还身无分文。不过他已经筹划好了资金的来源,即以王有龄为官场靠山,凭他们的交情承办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代理道库、县库,可以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公家银子不需付利息,这等于是白借本钱。

当然,这样做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王有龄必须得一个署理州、县的实缺。当时王有龄刚刚仕途起步,还只是浙江海运局“坐办”,一来他还不具备真正给胡雪岩提供代理公款的条件,二来他自己也确实需要胡雪岩的全力相助,因此,他不同意胡雪岩立即着手开办钱庄。依王有龄的想法,等他真正在官场立足之后再着手胡雪岩的钱庄也不迟,反正他们的交情本来就不必瞒人,由当时官场通例,他把官库银子给胡雪岩钱庄“代理”,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不怕别人说什么。

不过,胡雪岩不这样看。胡雪岩认为正因为已经有了代理道库、县库的筹划,所以更应该先立起一个门户来。王有龄此时初露头角,外面还不大有人知道,因而也正是一个机会。倘若一定等到王有龄放了州县得了实缺再来搭架子,那时浙江官、商两界都知道有个王有龄,也都知道王、胡之间的交情,必然容易招人妒嫉。如果有人故意做文章,告上一状,那也就太被动了。

应该知道,由自招妒嫉而树敌,这“敌”比通常意义上的“敌”还可怕,因为他常常隐在暗处,难以对付,表面上和你一团和气,暗地里却就是因为嫉妒你而给你下“绊子”,让你知道有对手却不知道对手在哪里,等你找到对手之后,也许你精心筹划开创的事业已经付之东流了。

所以,胡雪岩对于藏起锋芒不招人妒的想法是:第一,不要在同行中锋芒太露;第二,不能总想着自己好事占全;第三,时刻注意得饶人时且饶人,以化解可能产生的敌意。总之一句话,做事要尽量不落痕迹。

清朝末叶,西化运动逐渐生根,朝廷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涉外事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等于是现在的外交部。不过,总理衙门不管拿主意,算是第二线事务机构,真正与外国官商打交道的第一线衙门有两个,一个是设于天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另一个则是设于南京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朝廷派左宗棠到南京,当起南洋大臣。左宗棠目空一切,到南京后就和李鸿章干上了,极力铲除李鸿章在江南地区的势力。李鸿章也不好惹,当然也出计谋倒打左宗棠。两雄相争,先斩对方羽翼。毫无疑问,胡雪岩是左宗棠最大的羽翼,也成了整个北洋系最显著的靶子。各种麻烦不打一处来,胡雪岩十分机警,见招拆招,一一应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胡家正赶上办喜事,他家三小姐要出嫁了。

胡雪岩派他亲信姨太太,带着大笔现银赶到上海,采购钻石珠宝,作为女儿嫁妆。这姨太太很能干,在租界里的一家德国洋行,买到了极为珍贵的一批钻石首饰。

这德国洋行的经理久仰胡雪岩“财神”之名,成交之后,提出不情之请,希望姨太太能同意,把这批钻石首饰在店里陈列一个星期,让店里大做广告,说是本店做成财神胡雪岩女儿出阁嫁妆的生意,以收广告之效。

德国经理这份请求,却让胡雪岩的姨太太颇伤脑筋,她和胡雪岩在上海的死党兄弟古应春商量此事。一方面,现在外面整个北洋系人马都在等机会找胡雪岩麻烦,胡雪岩好歹是朝廷红顶子官,在上海滩这样招摇,很容易落人话柄,说胡雪岩铺张招摇,有碍官箴。所以公开展览首饰并不妥当。可是,要是拒绝对方要求,自然有话传出去,说是胡雪岩现在不比从前了,财力大为缩水了,连嫁女儿都拿不出像样的首饰,否则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展示?要是真有这种传言,对胡雪岩的信用是一大打击,以后做起生意来,场面就要大打折扣。

经过几方面思考,最后姨太太与古应春决定,展览还得展览,不过,既是在德国洋行里,那么,首饰旁的说明,就以英文、德文表示,不准写中文。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折中之道。

胡雪岩虽然是富敌王室的东南巨富,有财神之誉,但是,毕竟还是知道忧谗畏讥,尽管有部分实力,还是知道收敛。所以,作为一个商人,一定要懂得不自招妒嫉的道理,像胡雪岩一样,反躬自省,收敛锋芒。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藏起锋芒不招人妒,也就是说人不要逞强、逞能。人应该量力而行,谨慎行事,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才能进退有序。一个人恃勇行事,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这样做势必给自己带来被动。

脑子活络生意就会活

胡雪岩有一句名言:“天变了,人应变。”“天”即指时势时局之意。

“天变了,人应变”,其意是指时势时局变化了,人也应该做出与之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以顺应时势与时局。

为自己开拓财源,要有精明的生意人的眼光,要能看得准,看得远,同时还要眼界开阔,头脑灵活。所谓眼界开阔,头脑灵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死守住一个自己熟悉的行当,而要善于在其他行当中发现自己可以开发的财源,说到底,也就是要时刻想着去不断地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投资经营范围。一个生意人如果只能看到自己正在经营的熟悉的行当,最终只会是抱残守缺,连正在经营的行当都不一定经营得好,更不用说为自己广开财源了。

俗话说,深钻细研生意隆,货物畅销利自来。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做生意要活络,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死守一方天地,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二是反应要迅速,想到了就立即着手去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得活络,在他驰骋商场一步步走向鼎盛的过程中,他灵活机动,四下出击,真可谓是一步一个点子,一路一趟拳脚,一动一套招式,而招招式式都能为自己点化出一条财路。

胡雪岩为自己的蚕丝生意和帮办王有龄湖州官府的公事,几下湖州,结识了湖州颇有势力的民间把头,现正做着湖州“户房”书办的郁四。胡雪岩凭着他的仗义和识见,也因为他帮助郁四妥善处理了家事,深得郁四敬服,为了报答胡雪岩,郁四做主,为胡雪岩娶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外室”。

芙蓉姑娘的娘家本来也是生意人,祖上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店号“刘敬德堂”。“刘敬德堂”传至芙蓉姑娘父亲一辈时也还有些规模,不曾想她父亲十年前到四川采办药材,舟下三峡时,在新滩遇险船毁人亡。她的叔叔外号“刘不才”,本来就是一介纨绔,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接下家业不到一年就无法维持,药店连房子带存货都典给了别人,自己落得以告贷为生。不过这刘不才也有一项特别,就是俗话说的“瘦驴不倒架”,还有那么一点顾及脸面的硬气。比如自己潦倒到了极点,却还死活不同意侄女芙蓉给人做“偏房”,芙蓉再嫁,他死活都不想认胡家这门亲戚。再比如潦倒归潦倒,但即使到了告贷无门的地步,他都不肯押出自己手上的几张祖传的秘方,以为只要秘方还在,“家底”就还在,心里还想着有一天再重振家业。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这位不想认他这门亲戚的刘不才自然也是一个麻烦。不能不管,在一般人看来又确实是没法管。这时胡雪岩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按郁四的想法,送刘不才一笔银子打发了,不再与他发生任何关系,一是按芙蓉的想法,由芙蓉劝说刘不才拿出那几张祖传秘方,胡雪岩帮忙卖它万把银子,让他自己去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