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3467100000022

第22章 仁义为重,为富且仁才是事业基础(2)

张广川被罚捐是否冤枉,因旁无佐证而无从考释,然而,当时为富不仁的富商豪绅确也不少。还在1862年,左宗棠在一次上疏中就指责浙江富绅杨坊、俞斌、毛象贤等十数人“身拥厚赀,坐视邦族奇荒,并无拯恤之意,且有乘机贱置产业以自肥者。”胡雪岩罚捐,锋芒毕露,少不得要得罪这样一批人,幸得左宗棠明白其中难处,1864年,胡雪岩具禀杭嘉湖捐务情形后,左宗棠对捐务有起色殊感欣慰,并在批札中写道:“罚捐二字,亦须斟酌,如果情罪重大实无可原者,虽黄金十万,安能赎其一命乎!”这对不法富商无疑是当头棒喝,相信他们听了这样的话自个儿心中也会掂量,与其当罪犯,不如多捐钱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了上述事务,收复杭城后胡雪岩仍代理藩库,各地解省银两非胡经手,省局不收。

胡雪岩为什么要代理藩库?为的是要做牌子。阜康是金字招牌,固然不错;可是只有老杭州才晓得。那时他要吸收一批新的存户,非要另外想个号召的办法不可。代理藩库,就是最好的号召,浙江全省的公款,都信托得过他,还有啥靠不住的?

牌子做出来了,生意自然源源而来。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军官将掠得的财物,纷纷存入胡雪岩的钱庄,胡借此从事贸易,设商号于各市镇,每年获利数倍,不过几年,家资已逾千万。

富而有德,乐善好施是历代良贾应有的道德风范,古代就有:“贪吝常歉,好与益多”、“慈能致福,暴足来殃”这类包含着辩证法的商谚,胡雪岩在饶有资财之后,热衷于慈善事业,实在难得。

1871年,直隶水灾,胡雪岩捐制棉衣1.5万件,并捐牛具、籽种、银1万两,由于天津一带积水成涝,籽种不全,胡又续捐足制钱1万串,以助泄水籽种之需。

1877年,陕西干旱,饥民急需粮食充饥,胡雪岩初拟捐银2万两、白米1.5万石装运到汉口再转运入陕,左宗棠考虑到路途遥远,转运艰难,要他改捐银两3万两,结果胡雪岩捐实银5万两解陕备赈。

此外,胡雪岩还曾捐输江苏沭阳县赈务制钱3万串;捐输山东赈银2万两、白米5000石、制钱3100串,劝捐棉衣3万件;捐输山西、河南赈银各1.5万两。

以上仅是胡雪岩捐输赈灾的荦荦大端,据1878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的《胡光墉请予恩济片》根据胡雪岩呈报捐赠各款,估计已达20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他捐运西征军的地道药材。

捐赈作为胡雪岩的一大功绩,成了左宗棠为他争取黄马褂的一个重大砝码。胡雪岩用财富赢得了善名,又以善名获取更多的财富,足令今人感佩,引以为鉴。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钱财价值,不在于钱财本身,而在于花费、消耗过程所给社会带来的益处。胡雪岩富而有德,乐善好施,不仅为民造福,更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

以仁义之心待人

一个人如果给人以讲信义的面目,那么,即便这个人不会说话,做事拙笨,别人对他的信任却依然不会有丝毫的折扣,而他的信用也会建立起来,他的信义也会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因而,赢得别人的信任,不在于惊天之举,而在于一颗仁义之心。

有一次,英商哈克利与江苏学政何桂清,在贩运一批价值10万两银子的货物时,途经江苏水道被抢。消息传来,何桂清派兵将劫匪围住,随后便把胡雪岩从浙江请去解危。

胡雪岩来到江苏,打听到此事是华山会所为,遂与何桂清商议一番,定下先撤围兵,后化干戈的决策。

江苏抚台的一位弟弟,即将参加乡试,何桂清许诺让他得第三名,这才说动了抚台撤去华山会周围的官兵,改派去增援在南京攻城的湘军,此事做得干净利落,不留任何把柄。

然后,胡雪岩与哈克利商谈,要他设法提供一艘船,将被围的华山会弟兄们运往海外,彻底摆脱清廷的势力。江苏濒临大海,路途不远,这不难办到。哈克利起初不愿合作,胡雪岩对他说:“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在中国拿走一枚铜钱!”

哈克利这才同意。安排妥当后,胡雪岩考虑到赎金问题,又暗暗准备了10万两银票,见机行事。然后和廖化生一起来到华山会所在的一个湖心小岛,会见华山会首领刘作斌。刘作斌住在一个窝棚里。刚进门,胡雪岩看见一张香案,上列牌位:亡弟刘西川之灵位。

胡雪岩立刻抢上前去,行磕头礼,极其虔诚。

刘作斌疑惑地问:“胡先生与家弟非亲非故,何须行此大礼?”

胡雪岩说:“刘会首系洪门中人,胡某为会外弟兄,当以兄弟礼节相待。”

刘作斌遂对胡雪岩大生好感。窝棚里陈设简陋,桌凳全是木墩做成,可见华山会生活困窘。一阵寒暄后,刘作斌问:“手下有几百号弟兄,如何能安然出海?”

胡雪岩说:“会首不必顾虑,我已安排铁甲机器船,能装千余人。”

“从这里到海边有二百多里,倘若官兵来攻,我们无险可凭,岂不自投罗网、束手就擒?”刘作斌又怀疑。

“胡某愿以脑袋担保,陪弟兄们转移,如遭不测,会首可先拿我开刀,替兄弟们报仇。”胡雪岩斩钉截铁地说。

刘作斌始料未及,怔了一下。廖化生随即补充说:“胡先生诚心相待,廖某可以担保,刘兄如果出意外,我们青帮也不好做人。”

刘作斌这才放了心,答应照胡雪岩的安排行事。胡雪岩摸出10万两银票说:“有这笔银子,弟兄们支撑一年半载当无问题。”

刘作斌接过银票看了看,眼睛竟有些湿润。于是,窝棚里摆上酒席,菜肴都是河湖中物:红烧甲鱼、清炖野鸭、干煸蛙腿、蘑菇汤,别有一番风味。

这一夜,胡雪岩和廖化生便陪着刘作斌及其几百弟兄乘船向海边驶去。途中一遇到官兵,胡雪岩便递上盖有抚台大印的名帖,安然过关。天破晓时,船队来到海边。海中泊着一艘轮船,挂英国旗。船队划到轮船旁,哈克利迎上前来,便问:“我已信守诺言,那船货在什么地方?”

刘作斌说:“两天后到上海码头接船,不少分毫。”

胡雪岩对哈克利说:“这帮弟兄都是亡命之徒,若有半点差错,船毁人亡。”

哈克利连连点头:“不会的,英国政府从不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临别时,胡雪岩拱手向刘作斌道别,刘作斌却摸出那张银票,神色凝重地说:“胡先生救了弟兄们,天大恩情终生难报,请收回银票。”

胡雪岩诧异地说:“没有这笔钱,你们拿什么谋生?”

“放心,天无绝人之路,金钱事小,义重如山,胡先生再要推辞,我只好扔到大海去,天公作证,刘某对得起朋友。”

“惭愧!惭愧!”胡雪岩只得收下银票,下到小船。轮船一声长鸣,劈波斩浪,渐渐地消失在海天尽头。

“回去吧,胡先生,海上风大,小心着凉。”廖化生关切地说。

胡雪岩这才回过神来,两眼湿漉漉的。三天后,那船货原物归还。

自始至终,胡雪岩对刘作斌抱有一个“义”字,甚至为其亡弟磕头行礼,后以性命作保并护送刘作斌出逃。

胡雪岩用仁义之心,不仅把事漂亮地办好了,还省下了10万两银子。

所以,胡雪岩做生意,总会把“义”放在第一位。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纵观那些事业上有成就的大商人,对他们来说,“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为富且仁,乐善好施

作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叱咤商场,写尽人间风流。更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乐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黄马褂加身的同时,亦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在他的这些义举中,胡庆余堂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

实际上,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以及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早在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之时,胡雪岩便已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已经达到280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除了创办胡庆余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淅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