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3467100000027

第27章 及时调整,走出陈规随机应变就能赢(2)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对不测事变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

特别是事业一帆风顺,成功接踵而来之时,更应该有所警觉。

必要时要敢于舍弃

“舍”与“得”合在一起就叫“舍得”。那也就意味着“舍”就是“得”,“得”就是“舍”。佛学中对舍得一词也有其译:“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佛学中认为舍便是得,得亦是舍。没有舍便没有得,没有得也没有舍,两者相辅相成却又相生相克。道家对舍得也有独到的见解,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也证明无舍便无得。既然“舍”就是“得”,那么,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

但有时候,只要你真的舍得,小舍也能大得。

胡雪岩就是一个知道“舍”的人,正是由于他的“舍”,所以每次他都能“得”。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刚开设时,并没有名气,无法与那些著名的老字号药店相比,所以生意十分清淡。每年到了五月的梅雨天气,许多药材因为卖不出去又无法存储就发了霉。于是有的人建议将这些药材拿出去晒晒太阳,然后降价出售,这样也不会损失太多。

但是胡雪岩坚决不采用此种意见。他从刚开始创办胡庆余堂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绝不欺瞒顾客。于是药店伙计只好将这些发了霉的药材倒掉。这些药材里有很多是比较名贵的,这样一来,损失就很大了。结果胡雪岩有一阵子连店中伙计的薪水都没办法发出来。

胡雪岩看到店里的生意这么差,他心里也十分着急,但是一时也想不出好的方法来。

有一天,伙计刚将药材倒掉,就来了几个江湖郎中在这些药材中挑拣还能用的好药。胡雪岩不由得心中一动,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打响名声。

胡雪岩吩咐店里的伙计,以后再倒掉霉药的时候,一定要在里面放上一些好药。伙计很是疑惑,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这么一来,损失岂不是更大了?

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多做解释。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虽然店里也损失了一些,但是那些拣药的郎中非常奇怪,胡庆余堂居然连这么好的药材都倒掉,可见这里卖的都是好药了。

于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胡庆余堂的名气就传开了。来买药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胡庆余堂的生意也兴隆起来,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卖不出去药而发霉的情况了。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留住客户,胡雪岩一再告诫伙计一定要卖真药,坚决不卖假药。时间一长,胡庆余堂因为货真价实而名扬四海,成了真正的老牌子。

正是因为胡雪岩的忍痛割爱,他舍弃一些好药材,将它们当成坏药倒掉,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胡庆余堂的名声传播开来。胡雪岩的舍弃为他赢得了丰厚的收获。在商界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句话同样适用。敢于舍弃,才会有所收获。

商机是无处不在的,作为商人,若是你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仍旧不满意,那么你就一定要学会舍弃,因为,也许你会就此而开启另外一扇机会之门。要想能够在商业中掌控局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通过经验的日积月累之后,有远见的商人会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舍弃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有利局面,从而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成功的智慧就在于何时懂得舍弃,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能够在利益面前懂得如何巧妙选择。如何舍弃小的利益而获得大的收益,如何变自己的弱势为强势,这一切都需要暂时的忍痛割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地位。

处理事情要快速决断

一个人,特别是心存志向要有所成就的人,应当培养自己快速决断的能力。一个做事不拖延的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或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头脑中只会闪现两个答案,做或者不做。一旦决定做,那么就要立刻行动,如果总是犹犹豫豫,反而造成畏缩,以致计划迟迟未能实行。

胡雪岩认为,只要发现是财源,甚至只要产生一个念头,就立即去付诸实施,这就是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总是与时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具体的市场。市场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也就是为自己开拓出新的财源。

胡雪岩为销“洋庄”走了一趟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夕“花酒”,酒宴上与那位后来成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应春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极要紧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今天的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其实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职能,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自然一定要结识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后,设法托人从中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场面上往来应酬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出面,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

酒席上,古应春谈起他自己参与的洋人与中国人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下关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都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接头,听说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是军火,洋人一听就立即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人家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古应春讲这段经历,是因为愤慨于中国人总是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

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引起了胡雪岩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票军火生意的兴趣。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情况决定了这军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兵马,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知道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这条路子。第二,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地方自保,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火药,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促使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也不成问题。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没有不卖给官军的道理。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进行,这是胡雪岩一贯的作风。请古应春吃花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联手同洋人做军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将如何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都考虑到了。第二天他又约来古应春,又细细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帖”等事宜。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军火购进事宜。从动起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此时,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

快速决断的能力,有助于一个人筹划应付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避免因为拖泥带水、犹豫不决带来的失误和风险。

就实际而言,人一生之中,每个人都有种种的憧憬,各样的理想和计划,假使我们能够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那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意义非凡,并时刻与成功同行。而之所以我们往往并不成功,甚至有一些不如己意,就是我们对于心中的憧憬、理想和计划不能去立即执行,最终坐视它们逐渐地幻灭和消逝,留给自己无限的唏嘘和遗憾,甚至酿成悲惨的结局。

拖泥带水,缺乏果断不仅难以成事、甚至会造成恶果。“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莫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时?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是清朝诗人钱鹤滩对拖延时间的人的忠告。“命运无常,良缘难再”“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的诗词,无不是在鼓励人们果断行事,迅速行动,不拖延,不犹豫。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成功者要果敢行事,必须善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曾说:“机会不会坐着等你,若奢望机会可轻易到手的话,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此,对命运赋予的良机,只有那些善于果敢行事不拖泥带水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才可能把机会所蕴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梦想是成功者的起跑线,决心便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起跑者全力的冲刺。行动很重要,一个性格果决、快速决断、做事不拖泥带水的人,方可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