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3467100000007

第7章 智用外力,找对帮手让你做成事业(1)

在很多人看来,成功做事有三个基本要素:自我、贵人、机会。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与贵人的相遇可以作为机会来临的最大标志,生活中的任何成功都是“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贵人”。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胡雪岩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他懂得“借力”、利用贵人的缘故。

胡雪岩也离不开伯乐

胡雪岩出身并不是大富大贵出身,从小家里就比较穷。他的父亲虽然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但是还是没有财力让儿子多读些书。当然这可能跟胡家的祖训有关,胡家有一条祖训就是“后代子孙,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可能胡雪岩的父亲想反正读书不能做官,那还不如早早工作挣点钱养家呢。于是胡雪岩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去给地主家放牛了,成了一个放牛娃。

虽然读书可以让一个人成才,但是并不一定能让一个人的心智成长的很快。胡雪岩有后来的成就与其说他读了几年书,还不如说是他的家庭环境(父亲早逝,兄弟几个就靠母亲养活),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早早的成熟了起来,成为了一个勤劳简朴,认真努力,又不乏胆识的人。

由于母亲的管束和调教,胡雪岩为人很沉稳,人品又好,又读过些书,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就这样在家乡放牛岂不是太可惜了。于是上天就安排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伯乐。

一天,胡雪岩又和往常一样去给地主家放牛,把牛在草地上拴好后,他就去旁边的凉亭里面休息了。然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凉亭里多了一个包袱。胡雪岩打开看了看,里面是一些账簿和很多金银。上面说过了胡雪岩的人品很好,于是他就等失主前来认领。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过来了,一路走还一路低头东张西望。等那个人到凉亭后胡雪岩问了他几句话,确定这就是失主时把包袱还给了他。这个失主也是个有道德的人,于是就要给胡雪岩一些奖励(银子),但是胡雪岩不要,于是他想这个年轻小伙子看到了这么多的金银却能不据为己有,很不错。在这里放牛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胡雪岩得到了自己第一个伯乐的赏识,成为一名杂粮店的店员。

这按照现在的观念看就是不再在土地上挥洒汗水了,成了一个上班挣工资的人。这对他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转变。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个失主(也就是杂粮店的老板)没有带胡雪岩走出那个小山村,结果会发生什么,也许胡雪岩会继续放牛,直到另一个赏识他的人出现,但是伯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谁知道下一个伯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也许胡雪岩自己后来创业,也就是自己做生意发了大财了……但是那就不是现在我们所知道和了解的胡雪岩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界上有伯乐去发现千里马是幸运的,因为千里马不能到处跑去发现伯乐,它们虽有一日千里,俊美结实的筋骨,却也只能等到伯乐来赏识他们,然后宣告于世人。

姜子牙可以说是个“千里马”,他有一身的抱负和雄才大略,胸怀济世之志。可是却也不能到处去寻找伯乐,或者说他去寻找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见伯乐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他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曾经在朝歌做过屠夫,宰过牛;还在孟津卖过面,当过厨师。

岁月匆匆而过,而他转眼也已经到了垂生暮年,头发都苍白了,而且结发妻子也终于受不了他的“宏伟志向”(连家都养活不了,还整天出去赌钱,这样的人再说自己能力强,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有人会相信)而离开了他,回娘家住了(最起码娘家还有一口饱饭吃)。这时的他可以说是最贫困潦倒的时候,一身抱负没能实现,连妻子也抛弃了他。但是越是这样也越表明转机就快到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当时,夏桀荒淫无道,各地诸侯多有不满,夏朝已经面临被取代的命运。他听说当今的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是个圣贤的人,便来到渭水河边,用一个直钩钓鱼——这样能钓到才怪,但是这样却能用作宣传。别人觉得他奇怪,最后才能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周文王的耳朵里,而姬昌也真的听到了。这就是姜子牙懂得宣传自己的好处,终于被伯乐看到自己这匹“千里马”了。姬昌也真是个懂得人才的人,就来找姜子牙,不然就不会打猎专门打到渭水边,再看被人传颂用直钩钓鱼的人,姬昌又不是没事可做的人,整天的公务缠身哪有闲情看别人怎么钓鱼。

再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姬昌和姜子牙谈过话之后发现这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姜子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伯乐,使自己的浑身抱负和才学得到了发挥。他辅助姬昌壮大了自己力量,并且最终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夏朝的残暴统治。

由此可知,即使是千里马,还要有伯乐才可以发挥千里马真正的作用。韩愈写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界上如果没有伯乐,那么到现在我们也未必能知道千里马到底长得什么样。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生命中总会有“贵人”相助:遇事徘徊时出现过,事业低谷时出现过,特别是在低靡而黑暗的日子里也因为贵人而峰回路转。

借用江湖各派的力量

作为商海中的生意人,胡雪岩非常清楚,江湖势力与商业成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处理得不好只会给自己平添许多麻烦,处理好了,则可能在商场中顺风扬帆,大展宏图。

在胡雪岩生活的时代,经商必然要面对一种特殊的势力,那就是江湖帮派力量。在晚清乱世中,江湖帮派力量因社会管理的混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复杂而生,逐渐成为社会上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当时,要行商一定要与江湖势力打交道。

在松江,胡雪岩听到他们的一位朋友说,松江漕帮已有十几万石米想脱价求现,于是他弃舟登岸,进一步打听这一帮的情形,了解到松江漕帮中现管事的姓魏,人称“魏老五”。胡雪岩知道这宗生意不容易做,但一旦做成,浙江粮米交运的任务随即就可以完成,可减免许多麻烦。所以他决定亲自上门谒见魏老爷子。

胡雪岩在他的两位朋友刘老板和王老板的带领下,来到了魏家。时值魏老爷子未在家,只其母在家,她请三人客厅候茶。只见到魏老爷子的母亲,刘、王二老板颇觉失望,然胡雪岩细心观察,发现这位老妇人慈祥中透出一股英气,颇有女中豪杰的味道,便猜定她必定对魏当家的有着很深的影响力,心下暗想,要想说动姓魏的,就全都着落在说服这位“老巾帼”身上了。

胡雪岩以后辈之礼谒见,魏老太太微微点头用谦逊中带着傲岸的语气请三人喝茶,一双锐利的眼光也直射胡雪岩。当三人品了一口茶之后,魏老太太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胡雪岩很谦卑地说道:“我知道魏当家的名气在上海这一带是响当当的,无人不晓,这次路过,有幸拜访。并想请魏大哥和晚辈小饮几杯,以结交结交友情。”

寒暄过后,在魏老太太的要求下,胡雪岩也不便再拐弯抹角了,便把这次的来意向魏老太太直说了。

听完胡雪岩的话后,魏老太太直视着胡雪岩说道:“胡老板,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是砸我们漕帮弟兄的饭碗吗?至于在裕丰买米的事,虽然我少于出门,但也略知一二,胡老板有钱买米,若裕丰不肯卖,道理可讲不通,这点江湖道义我还是要出来维持的。倘若只是垫一垫,于胡老板无益可得,对于做生意的,那可就不明所以然了。”

听了魏老太太的话,胡雪岩心理并没有灰心,相反却更加胸有成竹地大声说道:“老前辈,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今战事迫急,这浙米京运可就被朝廷盯得紧了,如若误期,朝廷追究下来不但我等难脱罪责,我想漕帮也难辞其咎吧!为漕帮弟兄想想,若误在河运,追究下来,全帮弟兄休戚相关,很有可能被扣上通匪的嫌疑,魏老前辈可对得起全帮弟兄?”

江湖中“义”字当头。胡雪岩以帮里义气相激,正好击中魏老太太的要害之处。使得魏老太太不得不仔细思量。

胡雪岩再三强调其中道理,魏老太太听完之后,于是吩咐手下人将儿子魏老五叫来。

过不多久,一男子风尘仆仆地冲了进来,只见他约莫四十上下,个头不高,但浑身肌肉饱满黝黑,两眼目光也是如鹰一样,内行人一见便知是个厉害角色。此人正是漕帮现在的执事魏老五。魏老五向魏老太太请安后,魏老太太引见了胡雪岩和刘、王二位老板,看着老人家对胡雪岩三人的尊敬劲儿,魏老五也很客气地称呼胡雪岩为“胡先生”。

魏老太太说:“胡先生虽是道外之人,却难得一片侠义心肠。老五,胡先生这个朋友一定要交,以后就称他‘爷叔’吧。”

老五很听话地改口叫道“爷叔”。

“爷叔”是漕帮中人对帮外至交的敬称,漕帮向来言出必行,虽然胡雪岩极力谦辞,但魏老五喊出第一声“爷叔”其余的人也就跟着齐呼“爷叔”。

当晚,魏家杀鸡宰鹅,华灯高悬。魏老太太、魏老五、胡雪岩、刘、王二位老板频频举杯,以祝友谊。就这样,凭着胡雪岩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与漕帮的龙头老大魏老五从初识而结成莫逆之交。以魏老五的威信,胡雪岩买米的事已不成问题。

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对待江湖势力有着正确的态度,在胡雪岩的眼里,江湖势力并非都蛮不讲理,随意黑吃黑,他们也有江湖道义可讲,只要你善于利用他们,他们就会成为你商场成功的力量。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事,往往不是自己的势力有多大,也不是自己的个人能力有多强,关键是能利用他人的力量。所以,做事业“有力不如借力”!

学会攀“龙”附“凤”

胡雪岩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了解,深知在这个特殊时代,做生意没有保护是不可能做大的。胡雪岩看准了这一点,为了寻找保护,便倾力攀“龙”附“凤”。

胡雪岩接受王有龄的嘱托出城买粮食,胡雪岩筹集到了足够的粮食,并且护送到了杭州城下,可是晚了一步,杭州城已经被太平军攻下了,而王有龄也自杀殉职。于是胡雪岩只好暂且把粮食运到了宁波,用于慰劳刚刚被清军收复的军民。

但是胡雪岩一直觉得有愧于王有龄,虽然王有龄已经死了,但是还想尽力完成他的遗愿。这时候朝廷已经派了左宗棠率军前来消灭太平军,也只有手中握有兵权的左宗棠才能收复杭州,于是胡雪岩打算拜访左宗棠。

左宗棠此时已经听说过胡雪岩的大名,但心中对胡雪岩的印象并不好,一方面,他听到了对胡雪岩不利的一些传言,另一方面,胡雪岩是个商人,而中国社会自古重农抑商,读圣贤书的人更是如此,认为无奸不商,再者,左宗棠为人虽然正直,但是向来脾气暴躁倔强,也有些傲气。

因此,更不屑于胡雪岩这种人的拜访了。

胡雪岩向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拜访左宗棠之前他已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左宗棠这个人的脾性,甚至连左宗棠不待见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所以在拜访这个不欢迎自己的大将之前他做足了准备。

胡雪岩知道见左宗棠一面并不容易,幸好他认识左宗棠手下的一名军官,并且知道这个军官一般会在军营附近的河口巡视。于是他带着两条船满载着十万石粮食并且两万两白银顺着河道向军营开去。到河口时,他们被巡逻的士兵拦住了,胡雪岩就鞠了一躬,请求会见他们的长官。一会儿那个军官出来后,看到胡雪岩带着两船满载的粮食来慰劳军队,当然高兴,就向左宗棠通报了一声。

胡雪岩进入营地中央最大的军帐中时,抬头看了一下。左宗棠正坐在一张桌后面的太师椅上埋头批阅文件,他当然听到胡雪岩进来了,但是并不起身请坐,依旧埋头看文件。胡雪岩看到他这样也不敢吭声,只是站在一边等待。

过了一会儿,左宗棠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胡雪岩,问道:“下站何人?”

他当然知道是谁在下面,因为已经有人通报过了。这一问显示了左宗棠的态度,胡雪岩心里也明白。于是他恭恭敬敬地上前请安到:“在下胡雪岩浙江候补道参见大人。”

左宗棠站了起来,脸上的神色严肃而凝重,他走到桌子前面说道:

“听说你和王中丞关系极好,并且王中丞很器重你,是吗?”王有龄的职位是中丞。

胡雪岩知道这话里有话,就回道:“我只是帮助王大人做了一些份内的事情,有幸得到王大人的器重,实在是感恩不尽,请大人明鉴。”

左宗棠听了不紧不慢地又说:“那你是怎么报答王中丞的大恩呢?难道就是借助官府的权势为非作歹,还是欺骗王中丞对你的信任吗?”

胡雪岩知道解释的机会来了,他回道:“在下只是一个商人,从来都是奉公守法,从未为非作歹,而我今日前来见左大人,就是因为有负王大人的信任,因而前来向左大人请罪。”

左宗棠就问:“你何罪之有?”

胡雪岩从容地说道:“我受王大人之托拿着两万两银票出城置办粮食,结果等粮食运到杭州城下时,王大人已经以身殉职了。今日来我就是特地把这两万两银票交给大人的。”说着从袖子里面拿出一个信封,“请大人过目。”

等左宗棠看完信封之后,胡雪岩又接着说:“我今日前来还特地运载了两船粮食,慰劳军中将士,请大人笑纳。希望大人早日收复杭州,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左宗棠听到这里,对胡雪岩的态度已经没有先前那么严肃,但还是对胡雪岩的慷慨大方有所怀疑,就说:“你如此破费,图的是什么呢?不然我上报朝廷,就把你的这些粮食作为给你补缺的银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