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
347700000008

第8章 摆脱心灵的枷锁,让心自由飞翔 (1)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有很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困扰我们心灵和行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想要寻找快乐和解脱,就要跳出自我的局限,摆脱困扰自己心灵的枷锁。

是谁捆住了你

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卡尔·桑德堡

有一个年轻人四处奔走,希望能够早日找到解决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牧童逍遥自在。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渔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渔翁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道:“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点亮心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困扰我们心灵和行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想要寻找快乐和解脱,就要跳出自我的局限。

不要到处寻找假想敌

不要预期烦恼,或者为可能永远不发生的事情担心,要保持快乐。

——富兰克林

有一位年轻人,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想看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当他读完介绍癌症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癌症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他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一身什么病都有!

他去图书馆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医生,一见到医生,他就说:

“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为他做了检查,然后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就将处方塞进口袋,立刻去买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

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这位年轻人幸亏及时得到治疗,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真得病不可。

【点亮心灯】

有一些人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毛病,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了避免对健康无谓的担心,可以定期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一旦证实自己是健康的,就不要再多管它。

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内心

思想自由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最珍贵的自由。

——高尔基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之手,唯一剩下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有一天,他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然而,最可贵的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无论是身陷囹圄,还是行将就木,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外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处于崩溃的临界点时,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点亮心灯】

真正的自由取决于你的内心,而不是取决于外部条件,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自由地决定外部条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金斯利

有一位哲学家将自己的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要在那里对他们上最后一课。在草地上,他对学生们说:“10年苦读,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要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数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点亮心灯】

一个人若要获得心灵自由,就要忘掉猜疑、仇恨等困扰心灵的痛苦。忘掉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内心重新种下幸福与欢乐的种子,就像在杂草地种上庄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