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父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3492000000042

第42章 点亮心灯(3)

弓比弦长

小时候,儿子常缠着人高马大的父亲比个子。儿子朝父亲跟前一站,头顶还不到父亲的肝脏部位。父亲就笑他,说:“这不是明摆着嘛,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呢!”儿子歪着脑袋说:“哼,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后来儿子上初中了,又上高中了,再后来工作了,又当干部了,个子就像春天的秧苗哧哧地长,渐渐地赶上了父亲。父亲心中欣喜不已!没事儿时,父子俩常在一起比个子,不过,每次都是由父亲主动发起的。

“来,看你比爸又高出了多少?”父亲朝人高马大的儿子跟前一站,秃顶正好被儿子的肩膀“没收”,儿子就笑:“咱俩不成了高尔基(低)啦!”

父亲开始驼背了,晚年驼得厉害,远远地看,整个身子就像把弓!然而,没有“自知之明”的父亲,却偏偏爱穿儿子的旧衣裳。他穿儿子衣裳的样子很不雅:前面拖得老长,后面吊得老高,比赵本山扮演的老太婆还要滑稽!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儿子回家,他还是死拉硬拽地要和儿子比个子。

儿子逐渐地读懂了父亲的心思。父亲和自己比个子是假,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因为儿子在他的心目中,是神,是鹰,是希望,是寄托!只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成树根旁的一片枯叶、一摊黄泥,父亲也愿意!

有一天,父亲又要和儿子比个子。儿子说:“爸,别比了……”

父亲说:“怎么不比了呢?是嫌爸爸不配和你比?”“不、不是这个意思。”儿子的眼眶里浸满了泪水,说,“青胜于蓝而出于蓝!就像弓和弦一样,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弓永远都比弦长啊!”

“唔,弓比弦长……”父亲把儿子的话衔在嘴里,嚼了又嚼,觉得有点儿咸,更有点甜。

年幼时,父亲是孩子的天空、孩子的犬树,可以依靠、可以仰望;孩子长大了,便成为父亲的仰望对象,因为孩子是希望、是寄托。只是无论孩子长得多高,都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

一条棉被

那年秋天,天气冷得特别早。爸爸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要求把我从南方一下子送到了北方一所城市里读书。因为路途的遥远,再加上家里棉被的老化,母亲为了让我从高考不尽人意的沮丧的情绪中一切重新开始,她让爸爸在那所学校里给我买了一整套床上用品。

那买来的棉絮好看不中用,没盖上两个月就从中间分家了。每当半夜被冷醒的时候,我在别人响亮的鼾声中慢慢地翘起身来把散乱的棉絮重新整理均匀。然后每天早上清理着有些嘶哑的喉咙开始一天的生活,情绪有多低落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家里也艰难,为了我考大学的事,他们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平时一直引我为自豪的他们终因我不争气只考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专科校而遭到旁人的嘲笑。我只好默默地消化着我的不如意的一切。我在忍无可忍的痛苦中终于再次来到学校的服务公司买来了一条棉絮。

终于睡上了好觉,心情自然就舒畅多了。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又出现类似的情况。我气得真想操他棉絮的老祖宗。一日复一日,我努力地挺住,我都快逼疯了。终于让我铁了心向家里求援的是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对我的折不起轮廓的被子发出了最后的通牒。他警告我,要是因我而影响我们学校这次国家的检查评估验收,结果是让我立马走人。我担当不起这样的罪责。

我把我睡觉的情况如实地写信告诉了家里。我真的害怕家里会叫我再去买一条。我在信中这样写到,当我半夜醒来的时候,身上只盖着一张被单,并且没有一天睡好过。我相信父母会流泪,因为我都是流着泪写完的。

不到二十天,一个快递的包裹邮来了。我高兴极了,一张十一斤的棉絮,让我的心里荡漾着春天般的温暖。能睡上好觉了,温饱都解决了的我终于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冬天。

可以回家了,我归心似箭地踏上了征程。万万没想到的是呈现在我眼前的不再是一个温暖的家,而是一遍残垣断瓦的废墟。我站在那里任凭寒风的吹割,看着父母老泪纵横的苍老的脸,我决定再也不上学了。父母没有说什么,他们认为是他们没有保护好这个家。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串木结构的院子房是抵挡不了火灾的。据说是有一家的电线老化造成的。

回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我安慰着父母,一切都会有的。我把我准备退学到外面打工的计划给他们说了,妈妈听了只是蹲在那里默默地流泪,爸爸则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样没有出息的儿子,他把我赶出了那个“家”。

我走到了离帐篷很远的一个大石包上坐下,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渐渐长大后,每当我遇到烦心的事的时候,我就会跑到这里来追忆儿时的快乐,便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

忽然有一只粗壮的手抚摸着我的肩膀,从我的脑后袅过一股股呛人的旱烟雾来,我知道是我父亲找来了。他因为患气管炎已很多年没抽烟了,如今又重操旧业,可知这火灾对父亲的打击有多重!我抽过身来看见父亲的眼里噙着眼泪。

他用平稳而又沉重的声音对我说:“孩子,让你受苦了!你知道收到你的信,我们有多着急吗?那正正是我们遭遇火灾的第三天。从哪里拿被子啊?我给你妈说干脆写信告诉你,让你在学校想想办法。你妈一万个不同意,她说你见信后一定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周围的村里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怎能又开口向人家借钱借被子呢?你是你娘身上的肉啊!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你娘便决定到远一些的村庄去要粮。现在骗人钱财的又很多,谁知道你是不是发生了火灾呢?所以几天下来,你娘粮没要回多少,脚走肿了不说还要背到别的镇上去卖。在本镇上卖是要被别人笑话的。为了给你买床新被子,她硬是要撑着去。我叫她把政府发的救灾棉给你寄来,她害怕这被子让你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

父亲说着又喝了一口烟,接着又伴随着几声咳嗽。

他又说:“正好这天,村头你王二爷专门到我们家来看看,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娘说没有。王二爷突然看到石凳上放着你写回来的信,他便打开来看。看后,他都忍不住抽鼻子了。他当场决定给你买一床被子。他说,咱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得买张像样的,他说得多自豪的样子。我说他读的是专科。他说专科又怎啦?照样是大学生,吃公家粮的。下午他真的拿了六百元来,其中一百元制被子,另五百元作你的生活费用。”说到这里时,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那个平时极不讲究,总是穿一件破旧得补了又补的中山装的王二爷来。他自从年轻时刚过门的媳妇不小心从悬崖上掉下来摔死后就再也没有娶过女人。从那以后他的性格就变得怪怪的,平时相当节省,从不乱花一分钱。在八十年代末,六百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王二爷的义举,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他老人家。大学的三年是他和父母酿制的这床被子驱走了我冬天的严寒,让我念完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出来工作后,我因在镇上工作的出色调进了县城。许多旧的家具扔掉了,但那床已经老化的被子却一直跟随在我身边。我几次想把王二爷接进城里耍,可是都被他一次次地推掉了,最终未来成,我心里遗憾极了。

在物欲横流的繁华城市里,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脑海中一想起那床被子以及朴素得如一张白纸的王二爷和亲爱的父母,我不再为他们穿戴的华贵所动了。因为华贵的服饰虽然美丽,但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人的真诚、真情和关爱。

父亲的火柴

朋友递过来一支烟,他摸着口袋,没打火机。只见朋友笑着摸着一盒火柴,握在手心里用大拇指推开它,抽出一根,对着侧面“扑哧”一声,他把头斜着凑过去点着了烟。“时尚吧!”朋友笑笑,确实,来这个城市以后,还是第一次见到火柴和它点烟的用途。他想起了父亲……小时候,陪父亲干活,父亲说“歇一会儿”,然后就把锄头横在地上当凳子,再他总是见到父亲先从中山装的袋里摸着两块钱一包的烟,再摸着火柴点燃它;而他,看着不远处抽烟的父亲,顺手抓了一根嫩草,叼在嘴巴上,又摸着旁边的小泥块,砸着旁边过往的小青蛙。

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会叫他“给我找盒火柴”,当他找遍了所有的抽屉都没有,跑到父亲面前,却看到父亲已和客人抽着烟,——客人面前有个打火机。于是,他偷偷把母亲给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好几盒火柴,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再有客人,当父亲准备开口的时候,他就很快地张开小手,把手心里的火柴递给父亲,父亲朝他笑笑,客人也笑着摸摸他的头,他就害羞地低着头,在桌子上一根根地摆弄着那些火柴,摆成人、摆成画、摆成数字……有次,他问父亲:爸爸,你为什么不用打火机?父亲只是笑笑,因为他觉得奇怪,火柴五分钱一盒,打火机五毛钱。还不如买个打火机,因为父亲每次干活都是汗津津的,那些火柴点不着烟,父亲就无奈地扔了,他想父亲为什么不买个打火机?

后来,他为父亲买了个打火机,父亲用的时候他很开心,他看到父亲也可以像人家那样摸着打火机,而不是火柴点烟。可父亲只用了一两回,又摸出了火柴。他觉得那恐怕是父亲习惯了。

躲在树荫下休息的他问着太阳底下还在翻泥块的父亲:“爸爸,你挖一锄头有一分钱吗?”父亲转过身,用衣服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没有吧!你以后别留在农村!”父亲走过来坐下,他便移着位子,把水递给父亲,父亲“咕噜咕噜”地喝,还是用火柴点着烟,吐着烟雾说要好好读书之类的话,听着听着他就想,以后一定要把父亲带到城里。

朋友问着他:“想什么呢?”他回过神:没想什么。似乎,那应该是十来岁以前的事情了。

再后来,他去外地上初中,念高中,考大学,如父亲心愿那样在城里工作。他很久很久没见过父亲抽烟的样子,当然也没再为父亲找过火柴,他快忘了——这么多年的父亲,抽烟的时候还是不是用火柴?他又向朋友要了一根烟,学着记忆中的父亲那样子用火柴点着它,再默默地抽着。或许,自己这么多年来习惯了忘记一些人。

夜里,他流了两行泪,自己为那么多的人点过烟,可今生却一次也没为父亲点过烟。

父亲两年前就离开了。文中的父亲为了节约,用自己的火柴代替了打火机,孩子永远是父亲的天空,是父亲的希望与寄托,而当孩子们长大后,蓦然回首并且想拾起这份爱,可拾起的确已成为一种美好的追忆。

天唱

她被病魔击倒了,医生断定,她只还有三个月的生命。

得知消息后,万众歌迷悲恸不已,因为他们将失去自己喜爱的歌手。就连她平日里得罪的那些人,也为她感到扼腕叹息,她到底是优秀的歌手啊。她的歌唱美妙动人,这么些年来,一直像夜莺歌唱在这个城市上空。

但是现在,她躺在深切治疗病房,漠然地等待死亡。突然有一天,她隐约地听到有谁在窗外歌唱,那是她登上舞台,在聚光灯下唱的第一支歌:

我要搭乘歌声的翅膀带着理想在阳光的欢笑里去远航……她想爬起来看看,看看究竟是谁,在唱她最开始出道的这首歌。她一直被这个欲望驱赶着,但是无能为力,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然而歌声却带着她的思绪,走过童年的小河,穿过古老的弄堂,越过秋天的金黄,飘荡在这个城市的上空……爸爸,外面是谁在歌唱啊?她问年迈的父亲。母亲去得早,是父亲拉扯她长大的。父亲背着琴箱牵着她的小手去上音乐辅导课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但是眼前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这么些年里,自己一直忙碌着追赶那些掌声和鲜花,父亲是什么时候老成这样子的,自己居然没有注意到。她不由得一阵心酸,歉疚不已。

没有谁歌唱啊,孩子,你听错了吧。父亲侧着耳朵,仔细倾听了一阵,说道。

她不说话了,因为那歌唱声依然在她的耳畔萦绕着。她知道,自己没有听错,听错了的是父亲。父亲老了,他的脚步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力,他的腰板不直像一棵树那样笔直。由于自己的病,父亲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欢笑,可怕的是他的耳朵,现在连美妙的歌声也失去了。

呵,我的父亲!在那歌唱声里,她的眼泪静静爬向嘴角。

终于在一天早晨,她站起来了,她推开窗户,她看见,楼下是一条街道,街道对面是一条河流。那唱歌的人呢?她的目光越过那条河流,落在一个在一棵树下徘徊的人身上。不,那绝对不会是他唱的,那是个哑巴,她从小就认得。

歌声很欢快,阳光将那欢快的歌声照耀得金子般灿烂。

她回到了病床,眯缝着眼睛,露出微笑,像一尾鱼一样,快乐地游荡在那金子般灿烂的歌声里。多美妙的歌声啊,我还能唱出这么美妙的歌声么?

她轻轻地问自己,感觉自己尘封许久的心打开了一扇密,有阳光照射进来,那些郁积的灰暗慢慢清亮起来,她的心开始鲜活得犹如清晨爬满露珠的花朵,随着灿烂的阳光,歌唱起来。

她听见所有的花朵在歌唱,听见阳光在歌唱,听见小鸟在歌唱,听见天空在歌唱……如此,她每天都鱼儿一般欢畅地游在那金子般灿烂的歌声里,自己那阳光灿烂的心,随着歌声一起飞翔……一天一天过去。终于有一天,医生说,你是一个奇迹。她走出医院,立即被歌迷和记者包围住,大家和她一样,都兴奋不已。请问是什么创造了你的奇迹?记者问。歌声,犹如天籁的歌声,它让我在不知觉中就离开了病魔。她快乐地接过歌迷送来的鲜花,笑容比那花儿还要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