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父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3492000000045

第45章 点亮心灯(6)

岁月往前走,在一个路口,一个停留处,总是会梦醒似的发现当年不曾记得或竟然是毫不觉察的父母的深恩。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惊心,我原是这样的无知。

前行的路上,抚养儿子成长的路上,处处深藏着父亲母亲的深恩。母亲父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深深埋藏,让他们无知的女儿一次次碰触这人间的珍贵,收获这惊悚无言的感动。

在考场中的儿子,何时能懂得我此时的心情呢,怕也要在二十多年后的某一个时刻吧。

再次默默地朗诵——“担心儿子,想念父亲。”这样的句子经过生活的体验,如同金子一般闪耀光芒,并发出金属的回声。光芒是为人父为人母自身施与爱,感受爱所产生的光芒;回声却要普天之下的儿女用心倾听。这种倾听也许很难完全参悟其中的深意,但是那些牵挂,那份真挚,那种意韵却会叩击心灵,从而奏响心灵的颤音。

献给继父

很久以后,弟弟才告诉我,那次,他接到我装错了信封的信,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直看得热泪盈眶!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封很普通的家信,在信里,我第一次称他——我们的继父——为“爸爸”。

是粗心的我,把写给父母的信和写给弟弟的信装反了,结果弄得弟弟热泪盈眶。由此,弟弟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连同我给父母的信一同装进信封发了出去。

看着继父一笔一画工整的回信,我们难以想象,在他的心里,曾经掀起过怎样的波澜。只是后来听母亲讲,他,我们的继父,捧着我们姐弟俩的来信,独自躲在卧室里,看了一遍又一遍,久久不肯出来……继父是在我们家最艰难的时期走进我家生活的。那一年,我上高一,弟弟上初二。我的父亲,在被病魔折磨了一年之后,终于撒手人寰,留下的是哀痛的母亲、无助的我们姐弟和一贫如洗的老屋。

那时候,我每天往返25公里去上学,除了繁重的功课,回家一边捧着书一边还要做家务。活泼的弟弟,从此也变得沉默寡言,而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侍弄着那几亩薄田。辛苦劳作的母亲那孤独、单薄的背影,深深刺痛了我和弟弟的心!我和弟弟相视无言。我们决定,不能让母亲再这样孤单下去!

在经过我们多次选择之后,他——我们的继父,在我们殷殷的目光中被迎进家门。继父用他那勤劳的双手和并不高大的身板撑起我们那飘摇的家。从此,家里开始渐渐地有了生机。

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继父是带着他全部家产进入我们这个残缺的家庭的。他卖光了自己山上的树木,变卖了全部粮食和牲畜,甚至把他的房子也卖了,还有他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了这个家,支持我和弟弟上学。

在继父无私的支持下,弟弟在初中连年获得一等“李维汉奖学金”,还考上了家乡的重点高中。后来,我们姐弟俩双双考上了大学。“山里飞出金凤凰”,一户农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在我老家方圆百里,传为佳话。当捷报频传的时刻,父母喜极而泣!

继父以他勤劳、憨实的秉性,渐渐融入了我们家,成为我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我和弟弟勤奋、孝顺,也使他备感欣慰。

母亲有了继父的照顾和呵护,使得我和弟弟可以放心地在外地求学和工作,并且相继在北方成了家。

对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的牵挂,父母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在我上大学时,有次回家,看到母亲的眉毛光秃秃的,脸上的皮肤也特别怪。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母亲才轻描淡写地告诉了我。为了多筹点儿钱,农闲时母亲从鞭炮厂批发散装鞭炮,用火引编成一封一封的鞭炮拿去卖。冬日的夜晚,母亲编得又困又累,以至于让火炉溅起的火星点着了鞭炮,母亲的脸和手被烧伤了!此后一个月,一直是继父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喂饭,背上背下地换药,家里家外地照应,直到母亲伤愈能下床干活。而我和弟弟一直被蒙在鼓里!母亲解释说,是继父不让告诉你们,怕影响你们的学习。从那以后,继父也坚决不让母亲再编鞭炮了。

我参加工作之后,有次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继父多年视力不好的那只眼球化脓了,要做摘除手术。握着电话,我突然觉得自己眼前一片模糊。对继父病情的担忧使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立刻通知了弟弟。弟弟的反应几乎和我一样,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汇去了做手术所需的费用,并且一再叮咛母亲要保证继父的营养。在与继父通话时,他感动得哽咽难言。我说,你是我们的爸爸,我们不能没有你,好好治病、养病吧!

想想当年,一贫如洗的家,两个正在上学尚未成年的孩子,这样的条件,会让多少男人知难而退?而母亲也说不上漂亮,为什么我的继父,却义无反顾地走进我们家呢?当多年后我们笑问继父这个问题时,他沉吟片刻,说,因为我看好了你们两个孩子!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出息的,而且这样的家也太需要一个男人了。

当年,也许是我们一边看书一边做家务的情形使他下了决心;也许是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夏收秋种从不叫苦使他下了决心;也许是我们通情达理使他下了决心……继父从没告诉过我们他是通过怎样的思想斗争,不顾家族的反对押上他全部的家产去赌自己的晚年的。他不顾有可能发生的晚景凄凉,连房子都卖了,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后退的余地。在外工作多年的我们,平时谈笑自如,面对继父朴实的爱,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谢意!

每年春节,我和弟弟千里迢迢携家带口回到湖南老家的父母身边,争先恐后地给继父塞钱,给他买衣服,给他买烟、买酒,陪他回他老家省亲。这个时候,是继父最开心、最荣耀的时刻!住在我和弟弟出资给二老盖的新楼里,全身上下、里里外外穿着我俩给他买的新衣服,享用着儿女孝敬的现代化家电,他笑得非常宽慰!

看着母亲和继父恩恩爱爱地生活着,我们心里非常感激他,谢谢他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父爱!谢谢他带给母亲温馨幸福的晚年!对继父,除了献上我们一辈子的孝心外,还要献上我们心灵的哈达,作为父亲节送给继父的礼物!

爱是有所感应的。这种爱并未因为陌生而被漠视,并未因为没有血缘相连而被视之无味。相反,因为接受了苦难的孩子同样有勇气接受爱。爱被接受并融化为内心的壮阔波澜,内心的波澜冲破了一切,开出了一尘不染的“哈达”。这个“哈达”当然要献给施与爱、继续爱的“继父”。

写给爸爸

爸爸:

今天,是我走进清华大学的第一天。今晚,是我在新生宿舍楼将要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趁着同学们还没有来报到,我要在今晚把积压在心头多年的夙愿向您袒露。

爸爸,在我们这个贫寒的家里,您是最苦最苦的一个。由于妈妈痴呆,在我和妹妹出生之后,您只得又当爹又当娘,里里外外全靠您一人张罗。家里的8亩责任田靠您一个人收种,我和妹妹及妈妈的生活都要由您料理,我们兄妹俩的学费靠您挤牙缝供给。在我13岁那年,您病倒了,病得很重很重。您本来就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加上几天高烧不退,您整个人好像一下子垮了。一连好几天,您昏昏欲睡,不吃不喝,嘴里反复说着一句话:“小伟,我不行了,你就是挨门讨饭,也不能停学,不然,爸爸死了也合不上眼呀!”第二天,有人问我:“你爸爸还说胡话吗?”当时我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陡生几分气恼,我在心里说:“谁说我爸爸说的是胡话,他在病危的时候还不忘我的学习,他是天底下最明事理的爸爸。”

有好几次,乡邻劝您说:“乡下学校出不了状元,让两个孩子上几年学,会记个账就行了。看你家这个样子,就让两个孩子早点儿帮你干点儿活吧!”每当这时,您便显得异常严肃,您回答说:“谁说乡里中学出不了状元,毛主席还是在山沟里读的书呢。”无疑,您的话换来的只有嘲笑和讽刺。我曾亲耳听人说您是。“癞蛤蟆鼓肚皮,想充牛皮大鼓”。自从听了这话,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让穷乡村的中学里出个状元,让我可怜的爸爸舒心地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