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全书(第二册)
3493500000036

第36章 中外节日习俗礼仪(6)

(六)德国

德国人不喜欢首饰或鲜艳夺目的礼品,价格适中、风雅别致的礼物最受欢迎。只有当关系发展到相当密切时,才有必要送礼。应邀去朋友家进餐,事先应送花去,但不要送红玫瑰,这种花只送给相爱的人。应避免13这个数字。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对礼品的适当与否要特别注意,包装更要尽善尽美。在德国,忌用钱送礼。如果送钱,受礼者会认为送礼者既然连礼品都懒得去选购,可见送礼之心不诚,对受礼者缺乏挚爱。德国人还不允许拒绝收礼。无论送礼者是谁,无论送礼的缘由,也无论送何种礼品,受礼者都应欣然收下,否则是非常失礼之举。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主人在出发前会做好细致周密的安排。

(七)法国

对法国人来说,初次见面就送礼被认为不善交际,甚至行为粗鲁。

到法国人家里登门拜访时,送花是不可缺少的,但千万别送菊花,它表示悲哀,只在葬礼时才用。也切忌赠送康乃馨,在法国人看来,所有花中最令人厌恶的是康乃馨,视其为不吉利之花,尤其去医院探视病人,万万不可赠送康乃馨。如果要在主人家住上几天,送一件铜制礼品比较恰当。不要送香水给法国女性商业对手,这对一般只具业务联系的人来说未免太过于亲密了。礼品应该表达出对她的智慧的赞美,不要显得过于亲密。

(八)俄罗斯

送礼是俄罗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礼品的实际价值并不像挑选礼品本身那样重要。他们送礼既不奢华也不一本正经,而且通常是在亲戚及好友之间送礼。小巧而有新意的纪念物、旅游纪念品都极受欢迎。若应邀去某人家里用餐或参加聚会,习惯上要送花、糖果或一件纪念品作为礼物。俄罗斯人赠送鲜花时忌双数,花枝一定要单数。俄罗斯普遍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施舍之举,是对自己的怜悯,因而也是对自己的侮辱。因为俄罗斯人对酒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许多人不再欢迎烈性酒,所以你要了解对方的爱好后才送酒,但葡萄酒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商务礼物一般在会谈结束时赠送,且不必奢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以及书籍都是赠礼的佳品。

(九)各国送花禁忌

出国访问、考察或旅游,有时为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送些鲜花以致谢意,但不能乱送,否则会犯忌。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国家表示不同的感情。

在国外,给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着他们不成熟。不要给年轻人送大朵大朵的鲜花。

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诚悼念品。

日本人讨厌莲花,认为莲花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给日本人的话,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

在拉丁美洲,千万不能送菊花,人们将菊花看做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

在巴西,绛紫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看望病人时,不要送那些有浓烈香气的花。

墨西哥人和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

与德国、瑞士人交往时,不要送红玫瑰给朋友的妻子或普通异性朋友,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使他们产生误会。

德国人视郁金香为“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代表绝交。

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象征着悲哀和痛苦,绝不能作为礼物相送。

在俄罗斯和某些南欧国家若送鲜花的话,记住一定要送单数,因双数被视为不吉祥。

罗马尼亚人什么颜色的花都喜欢,但一般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时则例外。如果您参加亲朋的生日酒会,将两枝鲜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欢迎的。

百合花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眼中代表着死亡,绝不能送。

世界各地有关守时的习俗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通知你的时间是7:00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最好在7:15到达,不能在此之前,但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7:00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在欧洲,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国家如德国、瑞典、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法国的人是极为守时的。有一句流传在那些有经验的美国游客当中的老话:当你在欧洲坐飞机时,通常只要通过观察每个旅客的行为,你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旅客是德国人、瑞典人或瑞士人了,即当飞机起飞时,只要是从这些国家来的人他们总会看一看手表,而同样,当飞机降落时,他们也会重复相同的动作。

在拉丁美洲,如果你被邀请7:00到某人的家里喝鸡尾酒的话,你就不应该在7:00到。因为如果你7:00到的话,很可能邀请你做客的主人正在冲澡呢。事实上,即使你8:00到,也不会令人感到惊讶。更何况,这可能还会被认为略微早了些。对此最好的解释正如一位拉丁美洲的生意人所说的:“你们为什么要生活在精确计量的时间里呢?”

同样,在泰国或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里,准时就不一定是一种美德。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主要城市,如东京、香港、新加坡、伦敦或纽约,要是因为天气和交通原因迟到是可以原谅的。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德国、瑞士、比利时等)。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以及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关于“准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态度,这一点你要搞清楚。无论你准备去哪里,你都应该事先了解一下当地人的时间观念。

英语与美语的差异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中国的商务人士在从事商务活动时难免会遇到各种使用英语的场合。因此,了解一些英语与美语的差别,对增进你的商务活动能力大有裨益。

对于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非英语母语)的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中国人说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语言——English(英语)。即使有机会去英国或美国留过学的人,倘若不是从事语言研究或教学的人,也未必能察觉到英语和美语的差异。或许那些有机会在这两个国家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少数人,能实际感受到英语和美语这两种语言的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说,美语是在英语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或者如某些语言学家们所说的,美语是一支一直在美洲土地上使用的英语。虽然英语和美语两种语言的主体部分(语法、词汇、读音、拼写等)是相同的,但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语有显著不同。

英语和美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读音、拼写及说话的气质等方面。

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第三者说来,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英语与美语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他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美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反而会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

英语和美语在用词方面差异甚大,以致在二次大战中,美国军方不得不向派往欧洲战场的美国士兵和后勤人员每人发一本《生活指南》(A short Guide to Great Britain)。这其实就是一本美语—英语对照词典,里面收集了近200条美国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而在英国则是罕见或生疏的词语,用英国人熟悉而美国人未必知道的对应词语加以对照注释。与此同时英国军方也为派往美国受训的皇家空军飞行员每人准备了一本《Notes for Your Guidence》的小册子,目的也是帮助这些前往美国的英国人学会他们也许根本没听说过的美国日常生活用语。

虽然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与英语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在二次大战之后,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关系的发展,英语与美语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这并不能消除英语和美语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