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艺术全书(第二册)
3493800000016

第16章 语言智慧充满魅力(3)

萧伯纳说得好:“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5.坦诚相待

人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坦诚的精神。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人们更喜欢性格坦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当有自己的隐私权,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彼此间的坦诚相待。这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种信号。

6.相互宽容

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己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膜、怨恨,甚至仇视的溶解剂。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企业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彼此有一颗相互体谅的心,就是荒漠里的甘泉。”

培养自信的心理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会说话,其心理素质一般都优于常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以口才素质和需要来说,口才家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择其要者介绍以下3个方面。

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一次演讲中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有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演讲上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2.自控

冷静,是使人们的智慧保持高效和再生的条件。因为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还是在自己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脑子不冷静,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口语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

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3.自强

对于一个说话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口语交际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代表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妥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紧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心理状态的调节

1.自卑心理调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妒忌、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

要想调节并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再对自己的心理及身体特征研究分析形成自我意识,也可以以自我的监督教育形成自我意识等。其次就要进行自我强化,即通过自己定的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讲话时姿态总是不好,老一个肩低一个肩高,还不停地耸动。古希腊极崇尚口才,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想成为演讲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苦恼万分,心中便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更没有被自卑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及吃苦精神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最后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2.羞怯的心理调节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达情意与思想交流的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美国有一个心理调查,表明在宴会上和陌生人相处时,约有3/4的人会感到局促不安,尤其在一些演讲的场合,由于心理羞怯造成演讲的失败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说话时羞怯,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就任其发展。

因此,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要勤于说话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还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可见,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一位英国演讲新手向一群教养水平很高的听众讲话,尽管他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不放心,就去请教英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法拉第先生,什么是听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干脆利索地回答道:“他们一无所知!”

3.表现欲调节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是一种自我表现。一名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的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太过强烈,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公众可接受的限度,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演讲前显得跃跃欲试,急于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要是听众并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望值和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成了泄了气的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