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艺术全书(第二册)
3493800000018

第18章 语言的功效(2)

“无私的人正是观察到这一点,且诚实而自觉地把自己融入了他人的生活,而给他人以关心和诚意,同时也使自己开心和充实。”

“自私的人正是漠视这一点,积极而冷漠地从他人那里为自己索求和争夺着什么,自己臃肿到了可悲的处境,还遭到了他人的蔑视和不齿。”

或许没有比帮别人办事这一义举更能表现一个人宽广的胸襟和慷慨的气度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人说一句窝心的话,对一个不稳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绝望的人赋予一个诚恳的信任的意义。或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但对一个需要帮忙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雪中送炭,就是扶持,就是宽慰。

对于一个身陷窘境的穷人,几十块钱的帮助或许能使他成就一番事业,闯出自己殷实的天下。

对于一个茫然懵懂的浪子,一次秉烛夜谈或许会使他重建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可能在悬崖前勒马之后驰骋于希望的田野上,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个信赖的眼神,这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独特的见解付之赞同的掌声,这掌声无意中或许就是对别人的巨大支持。

即便是对一个陌生人很无意的一次帮助,或许也会使这个陌生人猛然悟到善良的稀缺和真情的珍贵。指不定当他注意到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会迅速从自己以前被人帮助的回忆中吸取勇气和仁爱。

1.君子成人之美

《论语·颜渊》里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就是协助他人促成或实现愿望。《西厢记》里的红娘,怜惜和促成张生与莺莺的恋情,东窗事发后,仍直言不讳,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水浒传》里的武二郎,愤然于蒋门神独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这样的古代故事,皆可算得上是成人之美的义举。

“成人之美”的事,在当今社会到处皆是,如主动替同事值班,帮助同学温习功课,掌握知识,宁其尽早榜上有名;主动帮助暂时经济窘困的朋友,使他无后顾之忧等等。

总而言之,但凡是好事情,好愿望,您伸出热情之手,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功成事就,都可以算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会得民心,受欢迎的。

2.分内分外都要帮

当你正在专注于当下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份你所热爱的事业,或沉浸于你所业已为生的一份职业时,却受到了来自亲人、朋友、同学或同事的求助等额外的事的干扰,需要你匀出时间,需要你多花心思和精力来应付它。

假如接受这类额外的事,肯定对你所进行的工作有影响,你会觉得不痛快、不甘心。假如推掉它、排斥它,你也会感到惶惶不安,或许还会有意外的烦恼,比如遭到曲解,受到无谓的攻击,受到周遭的淡漠,你会同样觉得不顺畅、不痛快。

接受额外之事的干扰或解除额外之事的干扰,不光是一个怎样对时间进行合理操作的技巧问题,更是一个怎么认清自己生存的根本问题。

在接受额外之事或拒绝额外之事的两难情况下,你能从接受额外之事方面入手。你受到了额外之事的干扰,你用于所进行的主要工作的时间相应减少了,你在这儿会感到有所损失,有些担心。但你获得的或许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你不安的感觉又会消除。

额外之事,同事、友人求助等诸如此类可能只是看上去占用了你的时间,用长远眼光看,从整体上想实际上也许并不会对你形成损失,它或许对你手中所进行的工作有间接性的影响,或许对你未来的工作造成间接的作用。这样的话,这份“干扰”也就算是干扰了。古人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何况,你在接受额外之事,在给别人以帮助的时间里,你或许就能够感觉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此时就是快乐的,就是合理的。对你来说就是失中有得,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同时,你帮助了他人方便了他人,得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美好的效应也许你一时还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你经常给人方便,常替他人分忧解难,帮助他人,日积月累,时间一长,你处世行事的口碑将流传八方,这会大大胜过你当初因推脱别人而节约的那一点点时间的损失。

3.懂得相互“借光”

平常我们请人帮个小忙,通常说劳驾、借光。它和借光有什么联系?其实从“借光”一词的典故就说明了求助也就意味着双赢。

传说,古代有个勤劳的孩子,由于家里穷得买不起灯油,晚上无法读书。村里有个大屋子里有很多妇女在那里纺线,所以有灯光。于是他就请求帮助,借点光亮。为了让大家能接受他去,他说“你们给我方便,我也要给大家做些事情,每天晚上我来打扫卫生。”就这样,他每天晚上利用别人纺线的灯光读书了。

互助互利不单指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作为援助者,不一定非得你给别人什么帮助和利益不行,也许一句关切的话语,就可以给你莫大的鼓舞,让你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生活在当今社会,总会有些时候,主动权不会由你掌握,而是由别人掌控。无论你从事什么行当,你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都需要以低姿态表现。须知求人和低姿态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恐慌。低姿态出现和求人,这一方面表明,在一些事情上,主动权没有由你掌控,另一方面同时说明你在成长。一个人在开拓事业的初期,绝大多数求人的时候多。正如俚语所说:“每个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其实这话说得并不粗俗,孙子的意思不就是说你有一个爷爷,每个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就是说你位于一个相对的人际关系之中:你是你爷爷的孙子,你是你儿子的父亲。

在当今社会中,也会有别人需要你的时候,有时你也需要别人帮助,社会本来就是这样。

假如你对社会上求人的这种现状很不适应,你在社会上就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当你的事业发展到自以为不用再求人的时候,也就说明你已经处于闭关自守的时期,这个时候,你必须鸣起警钟了!求人不光有它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那说明你在努力地寻求机会,你在奋斗。

在社会上有求于人和保持低姿态,是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与你的道德和气节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你碰到一个非常低的门的时候,你只有低头。

你要能够平和、从容地接受你的生活,在生活的种种风雨之中,你会意识到,有时,求人和低姿态出现也是一种奋斗,也是一种拼搏。相对年轻一代来说,学会忍耐是比学会抗争更复杂的工程。既然每个人都需要求人,既然每个人都需要以低姿态出现,为何多数人宁可苦守“万事不求人”的古训自我封闭呢?为何宁愿忍受一些生活的不完美,把问题高高挂起而不去求助,不肯去低一下高贵的头呢?

很多人在没求人之前,就幻想着别人可能会对待自己的态度:傲慢、轻视、会对自己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自己,把自己赶出门去……这样没有开始就缺乏勇气,就退缩了。正是如此,你就举起了“万事不求人”的牌子,宁可忍受事办不成的后果,隐忍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高高挂起,也不去求助。事实上,别人重视你与否,别人尊重你与否,这是别人的事,也是别人的权利。你不可能拿着刀胁迫别人重视你、尊重你,特别在你求别人办事的时候,你没有余地可以选择。你只有以低姿态去对待能帮你办事的人,对方会有选择的余地。别人完全有可能漠视到你的价值,有可能因为完全不需要你而忽视你。

假如你想成功,你就得必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必须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要知道你的容貌、智慧、身高、综合素质并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和怠慢而有些微小的改变,也不会因为有别人的夸奖和称赞有些微小的变化。

在一个人外在的实力和成就还不太突出的时候,一个人尊严主要靠自尊来支持,就是人内在的尊严。内在的尊严是一个人的尊严的奠基石,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然后他才能具备真正的尊严。我们来假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因为老板的微笑就精神焕发,因为一个人的轻视而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还能有尊严可言吗?

在我们实力还不足够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期望个人的尊严高高再上,而必须自己依靠内在的尊严来生活和工作。要知道,你有你自己的长项,当你在你实力欠缺的领域之中办事,就需要别人帮忙以解决碰到的问题。如同你就医看病要付费一样,你找别人办事就要付出,包括外在面子,这是你显示低姿态给对方的一种具体的代价。

求人办事的说话艺术

在工作和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者希望别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物质、精神上的东西等等。求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口头提出的。

人们很快能发现,一样的请求内容,不一样的人,用不一样的方法和言词表达出来,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施助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求人语言要做到恳切、礼貌,不能强势有必要时需要委婉一点。“恳切”是指要让施助者感到你是诚恳的、真切的从内心想求助于他,因而重视你的请求,这是求人成功的首要条件。

“礼貌”是指言辞得当,要用让施助者易接受的话语,比方在问路、请求让道时,这一点就显得很重要。问路时,称对方为“老头”、“喂”,那你肯定徒劳无功;假如用“老人家”、“同学”“大哥/大姐”等,效果就会好些。

不强势是指不用命令、祈使的语气,要多用委婉、征询的口气,比如,尽可能地使用“打扰了……”、“劳驾……”、“麻烦您一下……”这样的句式,即使对认识的人也可以这样。

以下是我们介绍的关于运用求人语言的具体技巧,或许对你得到理想的答复有所帮助。

1.以情动人

这通常用在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在动情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的请求,或叙述自己的处境,让施助者理解自己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说明自己所请求之事与被请求者的利害关系,以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先“捧”后求

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的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赞美,并不包括无根据的拍马屁。求人时说点好听的话,特别是就势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一下对方优势,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3.“双赢”承诺

这是指在求人时记得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铭记对方所提供的便利,即便不能立刻报答对方,也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全力以赴。配以“双赢”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还是会有回报,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4.寻求“过渡”

如果向朋友或亲人或很熟悉的人求助,可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但如果求助于关系泛泛的人、陌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通常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这个引导过程可长可短,须视情况而定。

而且还要尽量避免自己的话无意间冒犯对方,因此,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施助者是有必要的,若无意中冲撞了对方,岂非竹篮打水?

对所求之事要有预见

当你满心希望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却遭到对方的直接回绝,那场面是很令人尴尬的。这种被回绝而产生的难堪,通常使你感到失意、沮丧,伤害自尊,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仇或报复的心理,因此会影响彼此之间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尴尬很常见,造成尴尬也有不少原因,有些是无法预见的,不可避免的,但有些还是可在努力之后加以避免。从交际的方面来看,灵活避免尴尬也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交际者都应该掌握避免不必要尴尬的方法。

1.对所求之事要有所预见

在交际活动进行之前,要对求助对象和自己提出的请求和可能被满足的程度有所预见。至少要对三个方面做一定的预见:一是看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在对方的承受范围内。如果要求太高,不现实,对方能力有限,最好不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否则,势必会自取其辱。二是看对方的人品和自己与他关系的深浅、性质。假如他不是乐善好施的人,即便你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对方也会习惯性拒绝。像这种人尽量不要提要求,不然也会自寻烦恼。另外还要看相互关系的深浅,当自己与别人并没有多少交情,就提出过高的要求,碰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三是看你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假如所提要求有违法律法规,人家是会回绝的,最好免开尊口。在实施求助性交际活动之前,需要先预见、思量,然后再做提出自己的要求的决定。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场面出现的。

2.要学会交际的试探技巧

人际交往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有时,即使你事先预见、思量,也难免碰到意外,或出现预见失误的情况。这样,你仍然可能难逃难堪场面。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可以运用试探方法,就有了交际临场避免尴尬的选择。常见的方法有:

(1)自我否定法

即是自己对所述问题不确定,假如开门见山提出来唯恐失言,造成冷场。这时,就可能用边提出问题,同时也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试探。在这样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就暗含了两种可供对方选择,又使对方的任何选择都不会令你感到忐忑和难堪。

(2)投石问路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先不直接说出,而是先说一个与本意密切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假如从答案已经得出否定性的结果,那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来的意图,这样可以避免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