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艺术全书(第二册)
3493800000035

第35章 语言的力量(15)

研究表明,男人与女人在表达方式之上,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活之中类似的例子十分常见。人类文化学家罗丝·波克和丹尼尔·马尔兹总结了男性与女性社会交际中五种最主要的形式:

问答式:在男女谈话时,大部分问题都由女方来提出,女性觉得提问题是对话进行的有效方式,男性确认为提问题是把握状况的主要方式,所以男性比较少问到私人问题。他们觉得,要是对方有什么想说的,会主动告诉我;女性却相信,假如我不提问,他就会觉得我并不在乎他。男性觉得提问纯属多管闲事,女性却坚信这是一种亲密与关心的标志。

鼓励式:女性往往用“哦”“嗯”之类的字眼鼓励对方继续,男性却会认为这是女性同意他意见的表示,因此当他发觉这只是一个谈话继续的表示时,就产生了被背叛的感觉。女性则会由于男性不经常使用“哦”“嗯”而觉得自己未受重视。此外,女性往往用“不错,可是……”一类的句型承上启下,可男性极少这样做,这更会让女性觉得受到忽视。

打岔型: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做出反面评论,女性往往把这看成有意打岔,她们常常用沉默来表示抗议。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正是女性总是抱怨“他从不专心听我讲话”的原因所在,而男性却会把这类“打岔”看成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一体式:女人习惯用“我们”、“你们”来给对方整体感,可男性总是强调事实与想法。

判断式:女性分析问题倾向于相互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女性和男性谈论问题的时候,男性常常认为对方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非只是寻求同情。

在化解婚姻之中的矛盾时,妻子们会想,只要双方还可以讨论婚姻,那么它就可以继续下去。丈夫们却相信,若是彼此需要讨论婚姻的话,它就不能再维持下去了。

提醒自己这些男女差异可以防止夫妻之间的误解。其实,夫妻之间完全能够找到更好的交流方法。没有什么会比获得配偶发自内心的理解更令人欣慰的了。

“唠叨”也温馨

唠叨是夫妻之间的常见病之一,但不是不治之症。可以遵循下文提供的良策,让自己的家成为“无唠叨区”,家人之间更亲密,生活也会更温馨。

1.提出明确的要求。我家厨房的天花板有10英尺高,上面的灯泡坏了,我认为,这当然应当由6英尺多高的丈夫来换。“厨房天花板上的灯泡坏了。”吃晚饭时我这样提醒他。我把这句话重复了一周,居然还不见动静。我终于发火了:“你怎么总不换灯泡?”“你又没让我换。”和我结婚18年的丈夫这么说。

“如果女人不提出明确要求,男人很可能会误解或是忽略她的要求,”作为婚姻学家的梅洛迪·洛曼说,“你可这样告诉他:‘我有个麻烦了’。丈夫就会明白你并未责怪他,会更愿意听你的吩咐。然后你就可以解释问题或提出要求。”

对待孩子们也同样,与其责备“别总把房间弄得这么乱”,还不如告知“将脱下来的衣服放在衣架子上”;与其训斥“怎么总晚回家”,不如定下具体的时间。

2.不责怪。一对新婚夫妇共同使用一个活期存款账户。丈夫的工作是簿记员,职业习惯良好,每回开支票花钱都会记账。可妻子却不记账。每回透支单寄到家里,丈夫就会唠叨着责怪妻子。虽然妻子说下次一定会记,可到了月底,银行结单依旧透支,两个人又重复老样子。

很多夫妇都会陷入这种无赢家的争论之中。有位银行出纳提议这对夫妻使用复写纸支票,能够自动就留下副本。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3.抓住问题的重点。“今晚我会做一桌丰盛的晚饭,你一定要在7点钟回来。”妻子在丈夫上班之前叮嘱。晚上8点,丈夫不慌不忙地跨进家门。“你一直迟到!”妻子生气道。“你一直唠叨。”丈夫反驳说。

“唠叨可能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让争执的焦点从原本的问题转向唠叨本身。”婚姻专家乔·拉森讲道,“不愿意遵守时间或者懒得换灯泡的人,正能够以此抱怨自己总忍受唠叨。”

拉森提议说:“抓住问题的重点。例如:‘现在不谈唠叨的问题,谈迟到的问题’。应当怎么来解决?重点是做一番对话,来彼此沟通,而非轮番来讲独白!”

4.谈判(商讨)。妻子把车存进车库时,车库的脏乱劲儿让她忍不住唠叨开了。可是最终,再次失败后她想出一个聪明的策略。她问丈夫觉得要怎么办。“得把那些东西收拾起来。”丈夫回答。两个人立刻付诸行动,过了几个小时,车库已经焕然一新。唠叨也就不会出现了。

5.对优先事项合理安排。早上妻子在浴室的洗手池旁梳头,总有一些长发掉落在池子里面。“这样会把排水口给堵上的,”丈夫对她说,“必须要清刷干净。”可是妻子忙着梳妆完毕赶去上班,还得为孩子收拾东西送去上学,就把这事情忘了。丈夫为此气愤地喋喋不休,说她邋遢,妻子感到非常委屈,这字眼太伤人又缺乏公平。

如何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收拾洗涤池,或者用过牙膏拧上盖子?“应当学会请求,而不是命令,”拉森建议,“不要使用威胁或者气恼的口吻,少说些‘不要’‘不能’之类的否定词,多说些‘请’和‘谢谢’之类。”

6.巧言代说。有的男人不喜欢受人指使,你叫他干啥偏就不去干啥,至少不会马上行动。碰到此类男人的时候,女人常常觉得是话没说清楚,认为只要他能心领神会,就会立即去做,因此一再重复。可是他依旧拖延行动,由于他不想有遵命办事的感觉。碰见这样的男人确实头痛。可是如果能“灵活施法,因人制宜”,总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有个房地产商叮嘱自己的丈夫做家务活一直没有下文,她越是唠叨,他就越是躲避。最后她改变做法,“以写代说”,将需要做的家务活一项项在纸上写出,再贴到冰箱上。“后来我每回下班到家时,丈夫已经把家务都收拾停当了。”

7.不计较鸡毛蒜皮。美国犹他州某位妇女在一个星期六录下了自己对十几岁女儿说的一些话:“你一天都在睡觉?”“你的衣柜乱七八糟的!”“站得端正点!”

你若为人父母,这些话应当非常熟悉。你总是数落孩子的各种不足,对让你烦恼的大事小事都钻牛角尖。可是为什么不问一下:这些事情到底造成了多么大的后果,会让我们反应这么强烈?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自身有问题?

“我们总是倾向于将配偶和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属物,”拉森说,“当他们无法做到我们的一些标准或要求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可是不易承认却又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对自己所爱的人在很多方面既不能控制也不该控制。”

我们要做的应当是:将焦点从短处转向长处。“在你说出你欣赏他人哪几种品行之时,”拉森说道,“对方就乐意在这些领域锦上添花。”

说话别伤人

(1)你不会自己泡

在中国,有十之七八的男人都喜欢烟和茶。有的时候点上一支香烟或是雪茄,希望有杯热茶能在跟前放着。让妻子为自己端茶倒水的希望并不算很高,可是在一些妻子眼中,就好像比移开王屋山还要难。严守“男女平等”这一原则的妻子,直觉的反应一直是“你为什么不去自己泡一杯,这么容易的事?”当然,最后茶还是会喝的,男人自己去沏茶的时候,心就冷了。

(2)交给保姆去洗

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爱做饭的日益减少,而关于洗碗,简直称得上厌恶。男人做过饭,肯定没有洗碗的心情,女人就会说“交给保姆洗吧”,这就等于说,“别想让我做家务啊!”可是没有哪个男人结婚只是想要找个同事、合作者或是心灵交流的伙伴的,中国的妻子最好还是具备点传统女性的美德,只要别发挥得太过了,使陌生人看了误以为是丈夫家请的保姆就行了。

(3)你妈怎么能这样

中国的男人对母亲的尊敬,是几千年来教育的成果,而婆媳间的战争,或许和这教育的过程同样的长。即使好脾气的男人,在他的母亲受到攻击的时候,也可能爆发出极度的不满。而正是由于这是男人的痛处,女人在和丈夫争吵时,总是要扯出丈夫的母亲,这样能够直接伤害他。可是,伤得越重,留下的疤痕也越清楚,越难痊愈。

(4)你跟他去过吧

往往可以听到妻子们暴怒地大喊:“你跟他去过吧!”此处的“他”并非男人的同性恋男友,只是他的某个朋友而已。重视义气是男人的一种美德,如果重色轻友会遭到鄙视,因此缺少朋友的男人,比穷得叮当响还令人同情。很多目光短浅的女人,老是想要把丈夫绑在自己裤带上,“你跟他去过吧”这样的话说多了,也许丈夫就真跟别的“她”去过了。

(5)我真是瞎了眼

其实男人的自尊是很可怜的东西,一句话就能够令他飘飘欲仙,一样也能够令他生不如死。妻子们总是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停数落丈夫的缺点,说着隔壁王五、赵六的长处来比较一番,结论就是:“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才找你!”这种时候丈夫的心情是最糟糕的,妻子此时的夸张,他是难以领会的,这时倘若有个人表示赞赏,非常容易在婚姻中跳槽。

(6)为什么我不去管别人

专家的研究显示,有种女人拥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在众人面前或高朋满座的时候,这种妻子总是要借故数落训斥丈夫一番,以炫耀她治家有方,旁观者虽说暗自庆幸,做丈夫的却想要找个地缝钻,以便赶紧躲起来。“为什么我不去管别人”就是这种妻子的逻辑,可是对男人们来说,极少有认为当众被训斥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