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3497400000026

第26章 小雅(5)

方叔率止,方叔带兵去沙场,约媄错衡[13],车毂横梁饰花样,八鸾掅媄[14];八个车铃响叮疣。服其命服[15],大将官服穿身上,朱芾斯皇[16],红色蔽膝好辉煌,有掅葱珩[17]。葱绿佩玉铿锵响。矧彼飞隼[18],飞行极快那隼鸟,其飞戾天[19],一飞直冲上云天,亦集爰止[20]。又忽落下来休息。方叔莅止,方叔紧急受命儿来,其车三千,他有三千兵车,师干之试。士卒为国捍疆边。方叔率止,方叔率领军队上前沿,钲人伐鼓[21],钲人击鼓把令传,陈师鞠旅[22]。列队训话好威严。显允方叔[23],方叔的号令明确有威信,伐鼓渊渊[24],战鼓敲响都上前,振旅阗阗[25]。钲声阗阗个个停。蠢尔蛮荆[26],荆州蛮子太愚蠢,大邦为雠。与大国敢结怨仇。方叔元老[27],方叔原本是周元老,克壮其犹[28]。大展谋略显身手。方叔率止,方叔率领着军队来讨伐,执讯获丑[29]。俘敌审讯或杀头。戎车唏唏[30],战车一片声隆隆,唏唏旽旽[31],车声吼声相交会,如霆如雷。既像响雷也像霹雳。显允方叔,方叔号令明有信,征伐畠狁[32],北征畠狁大获胜,蛮荆来威[33]。风闻荆蛮畏神威。

【注释】

[1]薄、言:都是语助词。芑(qǐ):野苦菜。[2]新田:开垦第二年的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奅(zī),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yú)。”[3]方叔:周宣王时朝廷元老,受命为将。莅:临。止:之,此,指前线。[4]师:众,指士兵。干:借作捍,即捍御。试:用。[5]止:之,指军队。[6]骐:身上带有青黑色的好马。[7]翼翼:严整威武的样子,指训练有素。[8]路车:大车。路,借作辂(lù)。有噬(shì):同“噬噬”,鲜红的样子。[9]簟(diàn):竹帘。匐(fú):遮蔽。鱼服:姚际恒引沈无回说:“此章言车马,不言器械,不当独言矢服。左氏云:‘归夫人鱼轩’,服虔注云:‘鱼,兽名。’则鱼皮可以饰车也。”(《诗经通论》)[10]钩膺:马颈下的带饰,亦称繁缨。鞗(tiáo)革(lè):皮革制的铜饰马笼头。[11]乡:所,处。[12]旐(qí):画有蛟龙的旗。狣(zháo):画有龟和蛇的旗子。央央:很明显的样子。[13]约:束。

媄(dǐ):车毂。错衡:有花纹的衡。衡,车前驾在辕上的横木。[14]鸾:鸾鸟形车铃。掅(qiānɡ)掅:铃声。[15]命服:天子按照贵族的爵位规定的服装。[16]芾(fú):蔽膝。斯皇:皇皇,光亮,明亮的样子。[17]有掅:同“掅掅”。葱:绿色。珩(hénɡ):佩玉的一种,形似磬而小。葱珩为爵位高者所佩戴。[18]矧(yù):鸟疾飞的样子。隼(sǔn):鹞鹰类猛禽。[19]戾:至。[20]集、止:止息。爰:语助词。[21]钲(zhēnɡ)人:古代行军掌管鸣钲击鼓的人。朱熹说:“言钲人伐鼓,互文也。”(《诗集传》)钲,古代乐器。伐:击。[22]陈师:列队。鞠(jū):告。旅:指军队。[23]显允:明信,指号令明,赏罚信。[24]渊渊:擂鼓声音。[25]振旅:操练队伍。阗阗:钲声。[26]荆蛮:即楚蛮。周人称南人为蛮。陈奂说:“荆蛮作蛮荆者误。”[27]元老:君王的重要大臣。[28]克:能。壮:大。犹:谋。[29]执:擒拿,俘获。讯:审讯,审问。获丑:获,借作馘,“杀而献其左耳”(陈奂疏)。丑:众。

[30]唏(tān)唏:众车行声。[31]旽(tūn)旽:浓重的样子。[32]畠狁(xiǎn yǔn):西周时北方少数民族,春秋时称北狄,秦汉时叫匈奴。[33]荆蛮来威:犹“荆蛮是威”,即“威荆蛮”的倒装。来,是,宾语前置标志。

【赏析】

西周后期自夷王以后国力渐衰,厉王实行虐政,更加剧了国内矛盾,政治日益腐败。周围不同的种族就会趁机而入,带给周王朝和周边百姓极大的威胁和灾难。因此,当周厉王子靖(宣王)继位之后,对内改革内政,对外铲除威胁:先后派秦仲攻西戎,尹吉甫伐畠狁,方叔征荆蛮,召虎平淮夷等,这对安定国内社会,保卫华夏文化起了一定作用,所以史称周宣王“中兴”。本篇所反映的便是方叔征荆蛮这段历史,《诗序》说:“宣王南征也。”题旨虽不错,不过说得有点过于泛泛。前篇《六月序》称“宣王北伐也”,我们从诗的内容看,无疑是尹吉甫北伐胜利后为庆功而作,方玉润认为“乃幕宾之颂主将”(《诗经原始》),虽是揣度,这也是一种看法。而此篇与前篇有所不同。从内容看,似是方叔率军初到荆蛮时所作。诗中没有写到敌我交战的内容,立足点很明显是放在赞美军容、军纪、军威方面,也昭示着不久将会胜利。方玉润说:“观其全诗,题既郑重,词亦宏丽。如许大篇文字,而发端乃以采芑起兴,谁能与之相比?盖此诗非当局人作,且非王朝人语,乃南方诗人从旁得睹方叔军容之盛,知其克成大功,歌以志喜。”并推测是“流寓荆蛮”的周人,这虽非的论,但可供我们领会诗意参考。

第一、二章写军势、士气和主帅的威仪。头两句是起兴,旧注理解有分歧,朱熹以为芑人马皆可食,“军行采芑而食,故赋其事以起兴”(《诗集传》)。方玉润驳之:“夫以赫赫王师,何至采芑而食,有如饥军困卒之所为?”

所言有理。陈奂说:“芑菜之可采,以喻国家人材养蓄之以待足用,凡军士起于田亩,故诗人假以为兴。下章同。”(《诗毛氏传疏》)此可备一说。其下进入正题,首先称颂方叔南下的队伍浩浩荡荡,声势之大。西周盛行车战,“其车三千”,按照清人金锷《求古录礼说·军制车乘士卒考》的说法:车一乘有甲士十人,步卒十五人。照此计算,车三千乘,则共有甲士、步卒七万五千人。“三千”虽不一定是实指,不过可以想象这支南下的队伍是极为庞大的。以上是两章共有的;以下则是两章互见的内容:除写到土气、旗帜外,其着重点是放在写主帅方叔的战马、战车的披挂装饰及其队列整齐威武。这样写其想法是重点表现方叔指挥有力;所以第二章末刻意描写方叔的服饰,特别强调他所穿乃天子赐赏的官服,无比华贵,从而见出他是国家重臣,位权重,威风凛凛。第三章赞美方叔军纪严明和师旅训练有素。这章头三句也是兴,同样含有比义,当是以猛禽隼直冲云天忽有所止,比喻方叔率领的南下士兵之神勇,行军速度之快,倏忽之间,便到前线。以下转到集中笔墨写方叔号令严明,军队调度自如。当他一声令下,数万人马立即停下,队列排得整整齐齐,静静地听着他威严的训话。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完全按照鼓声、钲声行动,一点不错乱。冬冬的鼓声一响,个个精神抖擞的前进;阗阗的钲声一响,个个即刻停止行动。赞美其军纪,用意是表现其战斗力,这样的队伍当然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第四章赞美方叔的谋略和大军的威势震慑了荆蛮。旧时的注解把本章看作事实较多,因而诸多误解产生,如朱熹猜测“南征荆蛮,想不甚费力,不曾大段战斗,故只极称其军容之盛而已”(《朱子语类》);有的还为方叔是否参加过北伐畠狁争论不休。其实这正如吴诫生所指出的:“皆误以荆蛮为服为实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虚拟颂祷词。”(《诗义会通》)诗最后两句说“北伐畠狁,荆蛮来威”,其意只是说,方叔南征,借北伐畠狁胜利的余威,定能一举制服荆蛮,并不是说方叔既参加了北伐,南征也取得胜利。旧注的失误主要是受了前篇《六月》的影响,以为这篇与《六月》一样是写于班师之后。

这首诗虽前三章用兴,类似风诗,但遣词造句有较多的修饰,不像大多风诗那样朴素自然。用韵也颇复杂。如第一章是一、三句和二、四句交错用韵;后四句又是句句用韵。第二章是二、五句和三、六句交错用韵,以下除第七句、第十句不用韵外,其他各句或与第三句、或与第六句同韵。第三、第四章用韵又同前两章不一样,不一一详说,诗人原来只是随之提笔,并无着重压韵之意。

车攻

我车既攻[1],猎车修理已完工,我马既同[2]。马儿同速队伍齐。四牡庞庞[3],四匹公马多强壮,驾言徂东[4]。驾驶猎车向东驶。田车既好[5],猎车修得很完好,四牡孔阜[6]。四匹公马大又高。东有甫草[7],东都甫田有草原,驾言行狩[8]。驾车行猎走一遭。之子于苗[9],君王夏天狩猎讲究场面,选徒嚣嚣[10]。清点随员闹洋洋。建旐设旄[11],树起旗子插上旄,搏兽于敖[12]。到敖山狩猎场去。驾彼四牡,诸侯驾着四马来,四牡奕奕[13]。四匹轻快又从容的良马。赤芾金舄[14],大红蔽膝金头鞋,会同有绎[15]。共同会猎好气派。阢拾既莱[16],扳指臂莱都齐备,弓矢既调。强弓利矢两相配。射夫既同[17],猎罢射手都集中,助我举柴[18]。助拣猎物抬又背。四黄既驾,四匹黄马已驾上,两骖不猗[19]。两旁骖马不偏向。不失其驰[20],来往驰去序不乱,舍矢如破[21]。射出一箭就杀伤。

萧萧马鸣,耳听马鸣声萧萧,悠悠旆旌[22]。眼望旌旗悠悠飘。徒御不惊[23],驭手机警又严肃,大庖不盈[24]。野味满厨充嘉肴。之子于征[25],国王猎罢归京城,有闻无声[26]。人马寂静排列整。允矣君子[27],真是明智好君王,展也大成[28]!会猎胜利大有成!

【注释】

[1]攻:通“工”,整治,修理。[2]同:整齐。[3]庞庞:健壮肥大的样子。[4]驾:驾车。言:语中助词。徂(cú):往。东:指东都雒邑。雒邑在周都镐京之东。

[5]田车:狩猎乘坐的车子。田,通“畋”,打猎。[6]孔阜:极为肥大健壮。[7]甫草:广大丰茂的草地。甫,《韩诗》作“圃”。一说甫为地名,即圃田,一名原圃,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南。宣王时在五畿内,后归郑国。[8]狩:特指冬日狩猎。春猎为蔸,夏猎为苗,秋猎为阢,冬猎为狩。这里指打猎烧田放火。[9]于:往。[10]选:通“算”,清点。一说具备的意思。徒:步卒。嚣嚣:形容声音杂乱。[11]建:树,竖。设:陈。旐:画着龟蛇的旗。旄:旗杆顶端饰牦牛尾的旗帜。[12]搏兽:“薄狩”的假借字。薄,语助词。敖:山名,在今河南成皋县西北。[13]奕奕:形容马行快而从容。[14]赤芾(fú):朱芾,红色蔽膝,诸侯之服。金舄(xì):即赤舄,黄红色的金头厚底鞋,诸侯所穿。[15]会同:古代诸侯觐见天子的专称。这里指诸侯参加宣王的狩猎活动。有绎:犹绎绎,形容有众多的人数,接连不断。[16]阢:同“抉”,扳指,用象牙或兽骨制成,射箭时套在右拇指上,用以钩弦。拾:又名臂呴(ɡōu),用皮革制成,套在左臂上,射箭时用以护臂。捱(cì):齐备。[17]射夫:射箭的人。同:协同。一说,同,聚集。[18]举柴(zì):指堆积动物尸体。柴,“骶”的假借字,积,指动物积尸。[19]猗:应作“倚”,倾斜的意思。[20]驰:指驰驱的法则。

[21]舍矢:放箭。如:同“而”。破:中,射中禽兽。

[22]旆旌:泛指旗帜。[23]徒:步行的。御:驾车的。不:岂不,哪不。下同。惊:当作“警”,指严肃地警卫着。一说不惊是不喧闹的意思。[24]大庖:指周王的厨房。盈:充满。《郑笺》:“不警,警也。不盈,盈也。反言之,美之也。”一说不盈是不满,表示周王用之有量,取之有度,不贪图。[25]征:行,这里指狩猎归来。

[26]有闻:指听见队伍归来时的步伐及车轮滚动声。声:指步卒车夫的喧哗声。[27]允:信,诚,确实。君子:指周王。[28]展:义同“允”。大成:取得圆满胜利。

【赏析】

《车攻》是一首写周宣王东狩的诗。

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成、康继业,号为盛世;昭、穆以后,国势日渐陵替;传至厉王,国事几不可收拾。姬静即位(公元前877年),是为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秋”(《诗序》),享国四十六年,号称中兴。

周以农业立国,但狩猎不废,春欛,夏苗,秋阢,冬狩,一年四季都有狩猎活动。不过这时的狩猎,与远古时狩猎是不相同的,像风有雄、雌之分一样,狩猎也有庶民、诸侯和王者之别。庶民之猎,是为谋取衣(兽皮)食(兽肉);诸侯之猎,有的是为了娱乐,有的则是用来搞军队训练、军事演习,乃至军事讹诈;王者之猎,往往是在礼的外衣掩盖下的准军事行动,政治性质较为明显。所谓狩猎队伍,也就是军队。《吉日》和这首《车攻》描述的就是周宣王进行的狩猎活动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