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3497400000049

第49章 周颂(4)

【赏析】

这是一首周王朝祭祀时的颂歌。它的歌颂对象与主祭者,历来说法不一,朱熹称“此武王祭文王之诗”,这是比较符合本诗的原意的一种说法。周代天子十分重视祭祀先王的活动,在《诗经·周颂》的三十一首中,有分别歌颂其先王文、武、成、康的诗作多篇。是在位者借以宣扬祖宗弘德,壮大声威,并祈神降福,维护统治的手段。而《邕》这首诗,正充分体现了这一主旨。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祭祀先王的仪式开始了,敬献上来的是“广牡”,诸侯们在忙着陈设祭品。这说明礼节的隆重,祭物的盛多。在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主祭者开始颂扬先王的伟绩,并祈求赐福:“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这二句是颂词中的开端,主祭者由于心情激动,因而发出了内心最热烈的礼赞和最真挚的乞求。当充满激情的闸门一旦打开,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滔滔不绝的大片言辞。于是在第三个层次中,进入了全面的歌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这四句从用贤臣、做明君、安天下、昌后世等标志王朝兴旺发达的几个最重要主面,为先王唱赞歌。最后四句以祈神赐福与祭奠父母作结,点明了诗的本旨。“绥我眉寿,介以繁祉”,这二句紧承“克昌厥后”,颂先王之神威,求自身之寿福,将颂扬与呼告融为一体,也是对颂词开端中的“绥予孝子”的具体申述。结尾二句,点明了祭祀对象与主祭者,活动内容在此落到实处,于是“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诸句,就出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选取了“武王祭文王”这一特定事件,依次展开。其中,有生动的人物情态,有盛大的祭祀场面,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是《周颂》祭祀先王乐章中的一篇成功之作。

载见

载见辟王[1],初次朝见周天王,曰求厥章[2]。要求车服符合典章的要求。龙揼阳阳[3],交龙大旗真漂亮,和铃央央[4]。旗铃和车铃一起作响。蓨革有氻[5],皮制笼头铜饰光,休有烈光[6]。美丽辉煌好派场。率见昭考[7],在武王庙率领谒见群臣,以孝以享[8],尽孝献祭请安享,以介眉寿[9],祈求众人长寿考,永言保之[10]。永远地保佑子孙幸福安康。思皇多祜[11],君王身体健康天下也会一起幸福,烈文辟公[12],有功有德的诸侯,绥以多福[13],安享太平又得福,俾缉熙于纯嘏[14]。使国家光明更伟大。

【注释】

[1]辟:国君。[2]曰:语助词。求厥章:孔颖达以为是指诸侯“内修诸己,自求礼仪车服文章,使不失法度”。厥,其。章,文章,指礼乐法度。[3]龙胰:“交龙为旃。”(《诗毛氏传疏》)即绘有两龙蟠结的旗子。阳阳:色彩鲜明的样子。[4]和铃:《毛传》说“和在轼前,铃在旗上”,和亦铃。央央:铃声。[5]蓨(tiáo)革:皮制的铜饰马笼头。有氻(qiānɡ):即鸽鸽,《郑笺》释为“金饰貌”。[6]休:美。烈:明亮。[7]昭考:指周武王。周制,王七庙,太祖居中,在东三庙为昭,在西三庙为穆。武王庙当东为昭。[8]享:献祭。[9]介:求。

[10]言:语助词。[11]思:语助词。皇:君主,指成王。祜:福。[12]烈:功业。文:文德。辟公:指诸侯。[13]绥:安。[14]俾:使。缉熙:光明。纯嘏:陈奂说“纯、嘏,皆大也。”

【赏析】

《毛诗正义》说本诗是“诸侯始见武王庙之乐歌也”,这是根据《诗序》“诸侯始见乎武王庙”而来。关于诸侯始见武王庙在何年,各种说法都不一样,基本来说有三种说法:唐孔颖达说:“周公居摄七年而归政成王。成王即政,诸侯来朝,于是乎率之以祭武王之庙,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毛诗正义》)明郝敬说本诗是成王刚即位,“初见诸侯,率之以祭武王庙之乐歌也。”(《毛诗原解》)陈奂说:“成王之世,武王庙为祢庙(父庙)。武王主丧毕(指成王除丧服)入祢庙,而诸侯于是乎见之。此其乐歌也。”(《诗毛氏传疏》)如果把本诗头句“载见”解释为“始见”,则以后一说为胜。因为孔说把诸侯始见成王时间推得过迟,于情理难合,前人已有辩说;郝敬说亦难从,因为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曾经有严重内乱发生,短时间不大可能举行如此大典。因此,按照古代礼制,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推算,本诗可能作于成王三年左右。

本篇用韵复杂,前六句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七、九、十等三句一韵,第十句韵脚在“保”字上;八句与前六句同韵,在结构上使诗前后两部分相钩连,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后四句又改用间隔韵,十一句与末句相押,十二、十三句不押韵。译文保留了原诗的押韵形式。

有客

有客有客,客人来了,客人来了,亦白其马。那匹雪白的马。有萋有且[1],人多呀,人众呀,敦琢其旅[2]。大家都打扮好了,有客宿宿[3],客人住下两天了,有客信信[4]。客人住下四天了。言授之絷[5],拿根绳儿来给他,以絷其马。绳儿拴着他的马。薄言追之[6],他要走了,饯送他,左右绥之[7]。大家都送他礼物,既有淫威[8],有这样的好品德,降福孔夷[9]。大大的福气降给他。

【注释】

[1]有萋有且:萋,借为氻,绸缎上的花纹;有且,即且且,随从众多的样子。[2]敦琢:即雕琢。旅:众。指随从。[3]宿:住一夜。宿宿,住二夜。[4]信:住二夜。信信,住四夜。[5]絷:绳索。[6]追:送,饯送。[7]绥:赐。即赐礼物。[8]淫威:淫,大。威,德。即大德。[9]孔夷:孔,甚。夷,平安。即很平安。

【赏析】

这是周王为诸侯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它歌吟君臣之间的亲密交往和深厚友谊,是对朋友的真诚和美好祝愿,全诗抒发了作者真挚愉悦的感情。此诗艺术上有两点特色:

(一)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抒情和叙事在此诗中紧紧融合在一起,真挚愉悦的感情流贯全篇。诗叙述主客相逢别离的故事,简短洗练,充满感情。“有客有客”,诗的开头重复咏唱、表达了主人看到客人到来时兴奋喜悦的心情。“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这是视觉描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这是通过客人的行动,折射主人热情挽留的心理。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怎样在四句短诗中将这一矛盾解决得恰到好处、生动有趣,进一步突现主人对客人的真挚感情,作者在此用了不少心思。

(二)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依次描述挚友相逢别离的情景,层次井然,有着非常严密照应,首尾对仗完整。诗以时间为线索,依次描述主人迎客、留客、送客。层次井然,有声有色,清晰可见,犹如组接得很巧妙的场面镜头。我们仿佛耳闻目睹一对老朋友相逢的喜悦,挽留的恳切,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真切动人的情景,感人肺腑。这首诗把人间的常事——相逢与别离,写得娓娓动听,令人神往。

於皇武王[1]!啊!堂皇呀,周武王,无竞维烈[2]。他的功业无人能够比得上。允文文王,文王直有文德呀,克开厥后[3]。能把后人事业来开创。嗣武受之[4],继承他的有武王,胜殷遏刘[5],战胜殷商、灭亡殷商,耆定尔功[6]。大功告成,意气芬发。

【注释】

[1]於(w ū):是赞叹的口气。皇:大,美,光耀。

[2]竞:争,强盛。无竞,是说没有人再比他强盛的了。维:其。烈:业。引申为功绩。[3]克:能。[4]嗣:继。武:训迹,迹,道。言武王继文王之道而卒其伐功。武,一说为武王。[5]遏刘:遏,禁止。刘,杀戮。[6]耆:

致,做到。定:成功,言武王伐纣,致定其功。尔:武王。

【赏析】

《武》为《周颂》第二十篇。《诗序》说:“《武》,《大武》也。”《大武》是周初时期的大型舞曲,也就是所谓的周邦国歌。《武》属于其中之一章。《礼记·正义》曰:“成谓曲之终成,每一曲终成而更奏,故云:’成,犹奏也。‘”根据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关于本诗的大概情况。本诗属于大型舞曲之一章(成、奏)。当时乐有文武,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概括了周初文武两代英主的开国大业。特别是歌颂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武王灭商。浓厚的感情蕴含在朴实的语言中。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不全在叙事,而重于抒情。武王克商,被称为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因而表现武王克商的《武》,对它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也应该给予肯定。

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1],可怜我还这么小呀,遭家不造[2],家门遭丧真不幸,筇筇在疚[3]。感到孤独忧伤心中悲痛。

於乎皇考!啊,赞美我伟大的先父!永世克孝[4]。一辈子都能做到尽孝。念兹皇祖,远念我伟大的先祖,陟降庭止[5]。神灵常降保王庭。维予小子,我现在还小,却已有如此大业,夙夜敬止。发誓一定要日夜恭谨理朝政。於乎皇王[6]!啊,敬告我伟大的先王!继序思不忘[7]。继承宏业不敢忘。

【注释】

[1]予小子:成王对先王、先祖自称。[2]不造:不吉祥,不幸。[3]笻(qiónɡ)笻: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疚:心伤致病。[4]永世:终生。[5]陟(zhì)降:升降,此指文王灵魂时时升降于王庭,以赐福佑。[6]皇王:此兼指文王和武王。[7]序:绪,即王业。思:语助词,犹“兮”字。

【赏析】

这篇诗据《诗序》说是“嗣王朝于庙也”,即认为这首诗是继位的君王朝拜先王之庙所作的诗,而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朱熹《诗集传》则进一步指明:“成王免丧,始朝于先王之庙而作此诗。”据史载,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建立国家不久之后,武王就去世了,他年幼的儿子成王继位,由周公辅政。等他长大一些才亲自己执政。这首诗大约就是成王亲政时前往视庙祝告时所用的诗。

《周颂》本王朝庙堂用诗,要求肃穆恭谨,符合礼仪。这首诗先诉先王去世后的哀痛,再颂先王之美德,最后化悲痛为力量,表明自己绪志不忘的决心和责任。章法严谨,条理井然,一诗而三转折,感情亦随之起伏回荡。这篇诗的章法格局,后世哀祭体作品大都借鉴它。

访落

访予落止[1],当初我即位就设想,率时昭考[2]。追随我英明的父王。於乎悠哉[3]!啊!聪明才智的父亲呀,朕未有艾[4]。我缺乏经验哪能跟上他。将予就之[5],努力呀,靠拢他,继犹判涣[6]继承国家大事,努力奋斗。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未堪家多难[7]。家里发生许多祸事快要承担不了了。绍庭上下[8],继承直道施行于上下,陟降厥家[9]。一举一动不曾离开家。休矣皇考[10],美好啊,我的父王,以保明其身[11]。他能平安又清明。

【注释】

[1]访:咨询,商议。予:成王自称。落:开始。

一说借为略,谋略,策略。止:语助词。[2]率:遵循。时:是。昭考:指武王。[3]於乎:同“呜呼”,叹词。悠:远大。一说忧。[4]朕(zhèn):我,成王自称。艾:阅历。此句谓年幼尚无知。[5]将:扶,助。就:因,遵从。之:指先王的法典。[6]犹:通“猷”,图谋,谋略。判涣:大。

[7]多难:指遭武王之丧,遇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和武庚叛乱等事件。[8]绍:继承。庭:直、公正。上下:指官吏的升降,与下句“陟降”同意。[9]厥:其。

[10]休:美。[11]以:语助词,无义,或作“而”解。明:勉,尽力,勉励。保:佑助。

【赏析】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讨伐商纣,一举灭商。按惯例必须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分商地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据一部,监视武庚,称为“三监”。武王灭商后两年病逝。其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中;但是这个时候周朝统一天下时间并不长,国家大事又多又杂,百业待兴;再加上各国诸侯并没有完全归服于周。基于这些原因,武王同母弟周公决定摄王位,暂时代替小皇帝行使国政大权。管叔、蔡叔、霍叔等疑忌周公,在王位继承权上引起周朝内部的不和。武庚乘机勾结东方旧属国及淮夷等起兵反周;三叔造谣周公伙同武庚谋害成王,于是发动了所谓“三监之变”。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攻灭奄等十七国。从此,列国诸侯咸服宗周。周公执政七年,成王长大了一些,周公就还政于他。《访落》诗中有言:“未堪家多难。”所谓“家多难”,指的就是武王丧亡,三监之变。则知此诗当作于周公东征前后。

此诗与前篇《闵予小子》,后篇《敬之》、《小毖》诸篇意旨相同,写的都是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庙祭祖时,表示延访群臣、追念皇考盛德、继承其道的意思。诗仅一章,十二句。首二句揭明题旨:延访群臣,属望昭考。三至六句,铺写素志,展望宏图。七至十句,反思家国得失,申述承继先王法度刻不容缓。结末二句以保身收住,仍归结为祈祷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