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3497900000016

第16章 唐诗篇(15)

【鉴赏】这首诗的首联写一位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来自巴蜀的峨眉峰。颔联描写僧人弹琴时候的样子: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几曲名曲,他弹奏的时候,我好像听到松涛之间的雄风。诗人用如天风涌动、动魄惊心、气势磅礴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将弹琴僧人的高超技巧和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灵动地表现出来。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情味悠长。颈联写琴声荡涤诗人胸怀,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高山流水的曲调洗去了诗人羁旅的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的霜钟声中。诗人既写了蜀地僧人感人的音乐力量,又借之表达了彼此能够互为知己的美好情意。尾联写诗人聚精会神听琴,不知不觉之中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黯淡了下来。景色反衬弹琴人的高妙迷人。当然尾联也不单是表明时间的晚暮。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玄宗先天元年(712)进士。开元初(713)为荥阳主簿。时马怀素请校正群籍,分部撰录,他被选参与其事。他的诗在当时很负盛名。曾往来吴楚阀,与綦毋潜交情深厚。后终洛阳尉。《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1]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

【注释】[1]次:本指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泊。

[2]乡书:家书。

【鉴赏】“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是描写作者乘舟路过青山,舟行在碧绿的江水之上的情景。“青山”就是北固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前一句是说,潮水上涨的几乎与两岸持平了。诗人由船上向两岸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后一句是说,船行在江面上,江风徐徐吹来,船行得平稳又快速。这句诗中的“正”和“悬”两字写出了江风的和缓和船的平稳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入情入理,缜密细致,言人所未能言者,且发语警策。天将明而未明之时,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之上,那一轮红日冉冉的升起;旧年将尽而未尽之时,江南的物候已经带来了春的气息。就在新的一年快要到来的时候,诗人却依旧漂泊在孤舟之上,怎能不产生羁旅之思呢?所以,作者在见到春天的北归雁群之时,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诗人的故乡在北方的洛阳,鸿雁北归的时候大概要经过他的故乡吧!于是他呤出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754),汴州人(今河南开封)。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期任司勋员外郎。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王维等人并列。早期诗浮艳轻薄,后曾在河东军幕中任职,诗风变得雄浑奔放。殷璠《河岳英灵集》评:“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

【注释】[1]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蛇山黄鹤矶上。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又传仙人费文祎曾在此驾鹤登仙。[2]汉阳:武汉三镇之一。鹦鹉洲:位于武昌城西南的长江中。[3]乡关:故乡。

【鉴赏】这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临怀古。往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这里,此地只空空的留下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不会回来,所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和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平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的吟唱,脱口道出,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在诗人笔下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

后四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内心却乡愁难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处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这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更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触景生情,柔美的薄暮和幽怨的乡思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此时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就仿佛依附在缥缈的烟波中。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互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历任驾部员外郎,汝州长史,化州别驾,道州司马。他恃才不羁,以豪放著称,为诗多壮丽之词。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交游。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

【注释】[1]夜光杯:上等白玉做成的酒杯。[2]沙场:战场。

【鉴赏】这首《凉州词》体现了作者怀才不遇,转而纵酒娱乐的性格。

诗的前两句用极富于地方色彩的事物来烘托出军中饮宴的豪迈气氛,“葡萄美酒”是自新疆一带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指用上等白玉做成的酒杯,专用来盛装葡萄酒;“琵琶”本为北方少数民族乐器。这一切都写出了边塞将士在难得一次的酒宴中的兴奋和欢快。作者这样地大肆渲染军中宴乐的热闹与欢快是何原因呢?我们可以从后面两句里找到答案。

此后笔锋一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这样热闹与欢快的宴乐场面里,参加宴乐的人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喝醉了醉倒在战场之上,你们可不要取笑我。因为我早已把我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现在我只想尽情地欢乐一场。因为从古到今去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呢?

高适(706-765),字达夫,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家贫,仕途失意,长期漫游梁、宋间,与李白、杜甫等有交往,创作最多。731年,奔赴幽蓟(今河北北部)边疆,渴望报国立功,亦未得志。734年,任封丘县尉。因不愿“拜迎长官”、“鞭挞黎庶”而去职。后漫游河西,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曾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故有高常侍之称。封渤海县侯。曾两次出塞,熟悉边塞军旅生活,又关心边塞,创作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并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燕歌行》是其代表作。其诗气势雄健,格调爽朗,融律句入歌行。有《高常侍集》。

燕歌行[1]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2]。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4]。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5]。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6]。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8]。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9]。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0]。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1]。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12]。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13]!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1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1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6]!

【注释】[1]《燕歌行》:古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本诗内容有所开拓,此前多限于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2]开元:唐玄宗年号。[3]汉家:借指唐朝。[4]横行:纵横驰骋于敌军中。[5]摐:击打。金:指形如长形钟、有柄可持的类似钲的行军时所用乐器。榆关:指山海关,是通向东北的要隘。[6]校尉:武官名。羽书:指插羽毛以示紧急的传送紧急情报或命令的文书。[7]极边土:直到边疆的尽头。凭陵:凭借某种有利条件威逼、侵犯他人。[8]军前:军事前线。帐下:指领兵将帅的营帐里。[9]穷秋:深秋。腓(fēi):病;枯萎。一作“衰”。[10]当:受到。恩遇:指受到皇帝的恩惠知遇。[10]铁衣:借指着铁甲的兵士。玉箸:玉制的筷子,借指思妇的眼泪。[12]城南:泛指少妇的住处。萄北:泛指征人所在地。[13]边庭:边疆。飘飘:这里喻动荡不安。

[14]三时:指早、中、晚,犹言整天,与下文“一夜”相对。刁斗:古代军用铜炊具,夜间用以打更报夜。[15]相看:共见。岂顾勋:哪里想到立功受赏。[16]李将军:指汉守边的名将李广,他与匈奴作战时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与兵同甘共苦,屡立战功。

【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边境告急战士奉命出征。汉朝东北烽火连天起,将士为了杀敌离家奔前线。男儿本性崇尚远驰骋,帝王又对勇敢的将士有格外的礼遇和奖励。将士敲击金鼓,飞越而去,战旗飘扬直奔碣石之间。军使在千里沙漠之中传递着军令,单于练兵的烽火照耀着狼山。“在东北”、“破残贼”点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重横行”、“赐颜色”为下文埋下伏笔,看似赞扬将领奔赴战场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了讥讽。

第二段八句写战争的具体经过。战火熊熊燃烧着,敌人的铁蹄像暴风骤雨一样袭来。一场战争下来,大半战士战死阵前,这样也没有能突破围困。由此可见这是一场双方力量悬殊的血战。而“美人帐下犹歌舞”则是暗示了战争必败的原因。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将帅的骄惰轻敌和战士的苦战。

第三段八句写将士们战败被围,战士与家中思妇重逢无期的悲凉,实际是对领军将领极深的谴责。战士守边辛苦多年,思妇在城中愁肠百结;而边境的环境十分险恶,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边关旷远,寒气袭人。这不能不让人去寻求把战士、思妇置于这样处境的根本原因,从而深化主题。

第四段四句写战士以身殉国的悲壮以及诗人的感慨。战士视死如归,不惧血染白刃、为国牺牲不计功名。这多么勇敢,却又多可悲!这样优秀的战士竟没有遇上爱兵惜兵的飞将军李广呢!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1]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2]。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3]。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4]。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5]。

【注释】[1]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长沙:指湖南长沙。[2]衔杯:指饮酒。谪居:贬谪的地方。[3]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此指李少府贬官之地。[4]青枫江:长沙市南有青枫浦。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城东。[5]圣代:圣明时代。雨露:喻皇帝的恩泽。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题表关心友人之意。“君”,指李、王两位少府。

“意何如”,即“意如何”的倒装。诗人因牵挂这两个朋友,邀请两位朋友解下马鞍来共饮分别之酒。席中询问朋友被贬谪的地方在哪里,共话分别之情。

颔联、颈联四句分叙两位友人被谪居的地点,和将要谪居的心情。“巫峡啼猿”,交代了李少府被贬巫峡,一定会被巫峡的猿啼催流伤心泪。衡阳与长沙接近,用衡阳来表王少府被贬去长沙。相传衡阳有座回雁峰,南飞的大雁飞到这里便折回北方。“啼猿”、“归雁”寄寓贬谪愁思,融情于景,感人至深。颔联之中,诗人安慰两友人还可以书信往来,互相传递讯息。互相安慰,互相鼓励。颈联用“青枫江”、“白帝城”分别承接“长沙”、“峡中”,点明被贬谪的具体地点;用“远”和“疏”暗写二友被贬之地的偏僻。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宽慰和希望。当时正逢圣明时代,皇帝恩泽多。我们三个人一定只是暂时分别,千万不要让心情苦闷和烦恼,应该更加积极的工作和生活,等待再次被重用之时。可见诗人对当时王朝的治理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国家的前途也比较乐观。

刘长卿(?-约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天宝元年(742)进士,曾任长州县尉、海盐令,后贬潘州南巴尉,大历(766)时,为鄂岳转运判官,以触犯大官僚吴仲孺,再贬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又调任随州刺史。诗名盛于中唐前期。他的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弹琴[1]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2]。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1]诗题一作《听弹琴》。[2]泠泠:形容琴声的清幽。七弦:琴本五弦,象征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徵、羽。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松风:即《风入松》,琴调名。

【鉴赏】诗的一二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七弦琴的琴声,清幽古典,静静地听,仿佛风吹松林一样。琴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是的琴的声音,逗起“松风寒”。“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将读者引导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听琴入神的情态,由此可见琴声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