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3498200000034

第34章 唐诗篇(33)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这两句写少女坐在华美的房舍前面,弹着华丽的古筝。这里没有说是一个人还是好几个人,可能是几个人在一起弹奏。这是因为下面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位姑娘为了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眷顾而频频拂错了弦,显然这里不只是她一个人。“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说周瑜作建威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国人皆呼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凡是演奏有误,一定会被他发觉。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这里当然是用“周郎”代指这位姑娘的心上人。但对“误”的原因历来有这样的解释,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这里将“误拂弦”的原因归结为妇人的卖弄与做作。当然,这位姑娘“误拂弦”的间接原因已经很清楚了,是“欲得周郎顾”,但她并不是因此而搔首弄姿,故意“误拂弦”。而是由于她感情太饱满,心情太激动了。因为她的情人就在眼前,她时时刻刻盼望她的心上人给她投来会心的一瞥,因而她不知不觉地频频地拂错了弦。这才是她“误拂弦”的直接原因。这是她的真情流露,而不是有心机地勾引别人。所以,用“时时误拂弦”来描写姑娘的动作和心理是很细腻很精彩的。

可见,这首诗并不是写一个姑娘的“邀宠”,而是写一个正在热恋中姑娘的真感情的自然流露。

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德宗时曾任秘书郎,著作郎等职。郁郁不得志,以作诗嘲诮权贵得罪,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炼丹修道,自号华阳山人。他工画山水,善为诗歌,诗中有不少反映现实,关心民疾,具有讽世意义的诗篇。著有《华阳集》。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1]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2]

【注释】

[1]天半:形容楼很高。宫嫔:宫女,嫔妃。[2]漏:古代通过滴水计时的工具。水精帘:水晶一样的珠帘。

秋河:秋天的银河。

【鉴赏】

宫词是写宫女生活的,而且一般是写其怨情的。这首诗没有标明“怨”字,似乎与“怨”无关,但细细品味,却可以体会到诗人的韵外之音。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这两句意思是说,高到半天的玉楼上笙歌四起,宫女嫔妃们欢乐的说笑声随风传来。宫中如此豪华气派,宫中人是否都在欢乐地说说笑笑呢?“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两句是说眼看明月的银辉照着殿庭,耳听着漏斗计时的滴嗒声。卷起水晶一样的珠帘,遥望窗外银河正横亘在秋天的夜空。作为一个宫女,在笙歌四起,嫔妃笑语的时候,她独自一个人看着月光映照着宫殿,听着象征青春流逝的滴漏的声音;卷起珠帘,看见将牛郎与织女隔在两边的银河,她能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吗?她也许曾是一个受宠者,但现在新的受宠者已代替了她的位置。这正是“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宫中的豪华与热闹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伶仃孤苦,反衬出失宠者的深深的怨情,这里作者虽没有点出这个“怨”字,但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这个“怨”字。

本诗的优点就在于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但暗含的意味幽微而深刻,将一份幽怨哀婉之情在一种轻淡的氛围中烘托了出来。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约生活于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曾任洪府户曹。与其弟柳中行皆有文名。萧颖士爱其才学,以女妻之。擅长写闺怨与边塞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十三首。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

【注释】

[1]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今甘肃玉门关。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2]三春白雪:言春季三月尚有白雪。青冢:指王昭君的墓。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

【鉴赏】

本首诗是流传极广的边塞诗。盛唐时唐王朝国力强盛,边塞诗多言建功立业的豪情斗志。晚唐由于国力渐弱,边塞诗多言征戍之苦。本诗属于后一种情况。

唐初的府兵制在中唐已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雇佣军制。这首诗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些专业军人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的哀怨之情。

前两句通过边陲的两个相互之间十分遥远的地名(“金河”,“玉关”)和两个整日伴随的东西(“马策”,“刀环”)的对举,既写出了军旅生活中转战南北的辛苦,也写出了它的单调与乏味。再加之前边加了“岁岁”与“朝朝”两个叠字,更加强了这种意味,使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单调不仅从词意上表达了出来,也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凸现了出来。

后两句一方面写出了这些军人所处之地的时令的反常,也写出了他们所处之地的地理环境。“三春白雪”极言所处之地的苦寒,“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塞外草呈白色,独有王昭君因为生前回到故乡的愿望没有实现,死后不忘故乡,故其冢上的草是青色的。这句诗显然含有这些军人不愿像王昭君一样,害怕像王昭君一样回不了家的结果。“万里黄河绕黑山”,虽然字面上只是写眼前所见之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黄河和黑山,虽然不过是两个异地的地理景观,但异地的地理景观不正勾起我们对家乡山川亲人的思念吗?这两句诗虽然脱胎于盛唐诗人尉迟匡的名句“夜夜月为青冢镜,年年雪作黑山花”,但比原诗更胜一筹。

这首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言华丽。不仅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而且上、下句皆对。语言运用上既注意用醒目的字眼,还注意音调的铿锵和谐。

韦应物(737-786以后),京兆长安人,诗人。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开始静心读书,应举中进士。先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因此有韦江州、韦苏州之称;又因曾任左司郎中,还有韦左司之称。其诗集有《韦苏州集》,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忤时愤世、描写田园景物;艺术手法上受谢灵运、王维,特别是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很深,语言简淡,风格秀朗。韦诗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尤为后人传唱不绝。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1]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3]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4]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5]

【注释】

[1]淮上:指淮水边。梁州:又作梁川,唐州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东。[2]江汉:即汉江,在梁州下游。

[3]浮云:分别后似浮云,各奔东西。[4]斑:指鬓发花白。[5]何因:因何,因什么原因。

【鉴赏】

本诗是作者在淮上遇梁州故人而作。题目《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一“喜”字,充分表现了久别重逢的喜悦;朋友间再相看,不免又生发老衰的感慨。

首联忆往事,概括往日的情谊。十年前,作者与这位老朋友在梁州江汉一带经常相聚痛饮,述说心曲,只觉酒逢知己千杯少,每次都大醉而还。情谊如此深厚的老朋友久别后的重逢,一定有很多感慨。

颔联直接抒发分别十年的伤感。两朋友行踪不定,年华易逝,十年的时间如流水匆匆。诗人用“浮云”比喻两人行止的不定,用“流水”比喻年华的逝去。这在“喜会”中生出岁月蹉跎的“悲”意。本联十字,概括的时间为十年,概括的空间为两朋友十年中所到之处,概括的人物为两朋友十年中所交之人,文字极富概括力。

颈联承接前两联,乐今日有机会相见,哀叹各自已老。今日相聚欢笑依旧,也像十年前那样,也有痛饮,也有欢歌;但“十年”的光阴必定引起敏感的诗人的伤感,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两朋友历尽艰辛,使得两朋友两鬓萧疏。因为相逢,才有机会互诉漂泊之感,才有机会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朋友情谊进一步得到增进和加深。结句以反诘作转,又谈到目前的归宿问题。故人将归去,为什么诗人不归去呢?原来诗人早已爱上这淮上秋山,所以,老而不归。如此作结,出人意料,给人留下一定的回味。

这首诗歌采用今昔结合的手法,从相会之时回忆到十年前的常相聚,从今天的喜会写到别后的坎坷,充分表现了喜悲交加的复杂感情,语言简朴而真情呈现。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1]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3]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4]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释】

[1]扬子:指扬子江,地近瓜州的古渡口,为唐代长江南北的交通要道,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南。元大:姓元,排行老大。校书:校书郎的简称,官名。[2]凄凄:形容心情悲愁。[3]归棹:归舟。棹,船桨,指代船。广陵:今扬州。[4]此:此处,指广陵。[5]沿:顺流。洄:

逆流。

【鉴赏】

本首诗是作者在回洛阳的路途中,由长江转大运河北上,途经扬州,刚刚从广陵(今江苏扬州)起程,寄别广陵朋友元大之作。诗歌通过舟行中的作者所特有的景物感受的描写,抒发了离别的情怀、对世事多变的感叹。

首二句写“初发”,用叠字描绘情感。作者对朋友元大以“亲爱”相称,足见感情很深。感情颇深的朋友分别,心情自然十分悲伤。船离开码头起程,没尽头地在烟雾中飘荡。“凄凄”和“泛泛”将情景自然融合。

三四句具体交代分别的地点,切题目中的“扬子”。船已出发,回洛阳去的诗人还不停地顾盼广陵城,城外的树木由清晰到模糊,忽然又闻在广陵城听惯了寺庙钟声的袅袅余音。离愁别恨、袅袅钟声以及城外迷蒙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内心空空荡荡、一片迷茫。诗人借助形象,抒发内心的愁情。

五六句交代这首诗的寄赠对象为“元大”。今天在此地广陵城一别,何时才能再相聚呢?分别已引发深深的愁绪,现又不知何时在何处再相见,又引发一层愁苦,从而强调朋友重逢的不易,同时也照应了三四句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所为所感,让读者深深地体味和理解作者与好朋友的难舍难分。结末二句从泛舟悟出普通道理。用行舟作比,波永不停,舟永不静,在水流上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总之没有“住”的时候。一方面宽解了眼下与好友的分别(从舟行水上得到的启示,分别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也感叹了未来的不可捉摸。

此诗语言平实,情景融合自然。写的是眼前景,说的是口头话,悟的是人人意中之理。

寄李儋元锡[1]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2]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4]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5]

【注释】

[1]李儋元锡:指李儋,字元锡,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官至殿中侍御史,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2]逢君别:相逢不久又分别。[3]黯黯:形容情绪黯淡低沉。

[4]愧俸钱:愧对领取的朝廷的俸钱,因为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5]几回圆:指盼望你来已有好几个月了。

【鉴赏】

本诗是作者任滁州刺史时,听说友人李儋欲来相会,于是作诗催促并寄赠。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倾诉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愧疚心情。

首联叙别。从去年花红时作者与朋友相遇后分离,到今年的花开已有一年。分别仅一年时光,如此惦念,足见二人交谊之深。即景生情,勾起花里相逢又分别的往事,既欣慰又伤感。“又一年”既比喻时光流逝,世间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又铺垫下文。

颔联写作者自己有志而无奈的烦恼和苦闷。人世间的事情茫茫无据,难以自料,春日里情怀惨淡,倚枕不能入眠。“世事茫茫”既指当时皇帝逃难,国家前途不明;又指作者自己作为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百无聊赖,无所作为。“春愁”照应上文的“花开”。

颈联具体写作者内心的矛盾。自己身上多疾病想退归田园,但眼看百姓贫穷逃亡,感觉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啊!诗人有志向,却无法改变大局;多病的身体又想辞官,但职责明确又不忍心让百姓贫穷和逃亡。诗人又积极又消极,内心矛盾重重。“邑有流亡愧俸钱”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是全诗的精髓,感动过不少做官的人。此句足以为千古为官者训。

今之为官者闻此言耳根热乎?结联写感激朋友李儋的问候并急盼他来访慰藉作者的内心矛盾。听说朋友要来探问,作者站在观风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次了,友人何时才能来到呢?作者内心的痛苦才能得到缓解?写尽了相思之苦。“西楼”,即苏州的观风楼。

本首诗充分运用衬托的手法为刻画清廉正直的封建地方官的矛盾思想和苦闷心情而服务:以美景反衬诗人的不欢,用“花开”衬“春愁”,突破情景交融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