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3502600000026

第26章 特质层次说

艾森克,德裔英籍心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柏林,父母都是名演员,曾想培养他成为艺人,8岁便让他扮演小配角。后因父母离婚,他由祖母抚养,从此形成一种逆反心理。1934年因他不愿意参加德国纳粹组织,未能进入柏林大学,后来经法国,移居英国。在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他曾任精神医学研究所心理学部主任。1954年后,任伦敦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宾夕法尼亚、加里弗尼西大学客座教授。在人格心理学上,艾森克是特质层次论者,他采纳了荣格的性格内外倾类型概念,加上他自己创制的神经质和精神质概念,最终形成一种特质层次学说的三维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他以测验统计和因素分析为主,辅以实验法。

通过进一步研究,1964年艾森克按人的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倾三维绘制了情绪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内倾和外倾的相关图。如前页图所示。从图中可以找出一个人的特质。例如,在健谈的特质上得高分的人,在情绪稳定性和性格外倾上也有相关的高分。这就可以诊断他是属于情绪稳定的外向型性格类型的人。如果另一个人表现出行为被动,思维迟缓,那么他可能属于情绪稳定的内向型性格类型。艾森克的特质层次论发表后,评论也不一致,其中比较多的意见是说,这一理论太抽象。

自从1937年奥尔波特提出人格特质理论后,经过卡特尔和艾森克等人的努力研究和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格特质理论已成为人格心理学主流。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艾森克的特质层次论和卡特尔的16种特质理论逐渐提出异议,于是出现了人格五大因素模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