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3502600000036

第36章 榜样学习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危机的日益严重,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兴起。在此情况下,原来拥护行为主义的人们纷纷自找出路,只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个过程。榜样学习的提倡者班杜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社会学习理论家。

班杜拉出生于加拿大北部亚伯达省一个小镇上,1946年他进入不列颠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9年毕业时由于受赫尔著作的影响,他赴美国伊阿华大学继续学习。在赫尔的学生斯彭斯指导下攻读临床心理学,在这里,他还受到米勒和多拉德等人思想的影响。1951和1952年他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3年他到斯坦福大学工作,由于对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发展产生兴趣,从中受到斯金纳思想在这方面的影响。于是他的思想上存在着“耶鲁小组”和哈佛大学斯金纳操作主义这两种思想的双重影响。以后他将这两种思想的影响融于一身,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来已由米勒和多拉德提出。只因在学习过程是否需要强化的问题上,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学习来提高社会学习的效果是不必用强化来巩固的,从而形成他自己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通过观察学习所习得的行为是一种替代学习的行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观察学习能力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行为,扩大学习的范围以及掌握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不可能或不宜通过多次尝试错误的直接经验而获得的行为模式。例如掌握游泳技术,学会躲避车辆等。借助观察学习还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因为通过观察学习,对于一些复杂的行为,无需通过逐步模仿或者强化来获得。这是因为,人类学习的认知过程包含有言语、符号、思想和自我调节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人类学习和行为的调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相反,多次模仿和强化对于比较复杂的行为则难以解释它。例如,经过观察学习,可以学到榜样的整套复杂的行为,这是无法用渐进的强化学习所能解释的。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行为,还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如几天、几周、乃至几个月。

可以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借助榜样的形象和语义符号形式进行加工编码,并在记忆中贮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用来指导将来行动的学习理论。由于这种社会学习理论吸收了社会认知和信息加工的知识技术,因而取得巨大成就,并且突破了行为主义S—R 的机械公式,形成了一种心理过程的学习模式。可见观察学习的普遍性,就像语言、风俗、职业、文化习俗以及教育和社会的政治道德规范一样,都不是依靠选择性的强化来塑造每个社会新成员的。

恰恰相反,它们都借助于累积起来的整套文化模式的行为榜样,在这些榜样的行为引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