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3502600000053

第53章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幼年身体孱弱,4岁才能走路,5岁患肺炎,长大后决定学医。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眼科和内科医生。从1906年开始他参加弗洛伊德的每周讨论会,从此追随弗洛伊德。后来由于他轻视性本能而强调社会因素,于1911年被弗洛伊德开除。

1912年阿德勒在《精神病的组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把他自己的体系定名为“个体心理学”,创办了这个学派的机关报《个体心理学杂志》,1935年移居美国。

由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接近现实生活,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很合讲求实际的美国人的口味,所以,他在美国的影响很大。新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决定论思想就是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阿德勒受尼采生命哲学中“权力意志”理论的影响,认为人人都有追求优越于他人的欲望。但是,人往往都有缺点:如有天生器官缺陷的人,由于身体缺陷而产生自卑;没有这种器官缺陷的人,也由于人类儿童十分孱弱,需要大人长期抚育才能成长,从而生来就有自卑感。为了克服自卑,超越他人,每人都假设有一生活目标并以一定的生活方式来实现他的生活目标。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采用某种生活方式以实现他的生活目标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为了克服自卑感,他告诫父母必须引导孩子设置正确目标,培养孩子和他人合作的兴趣和能力,就能使孩子从小获得一种超越常人的成就感而形成健康人格的优越性。相反,如果娇生惯养,教育不当,那么,孩子就会懒惰、畏缩,胆小怕事,无能力与他人合作,甚至以敌意的态度对待他人。凡此情况则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结,从而导致疾病或者形成不良的人格。

为此,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一再指出,如果家庭娇生惯养,为家庭的生活方式所束缚,孩子不会与人合作。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处在无亲人照顾的情况下时,一切麻烦的事就开始接踵而来了。他警告父母,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做父母的不仅要关心孩子害怕的原因,还要关心孩子害怕的目的。因为所有被宠坏的孩子害怕某种东西,是利用害怕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的。这种害怕情绪就成为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便达到重新受宠的目标。同样,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并且随着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变化,学校的性格教育是寻求社会生活中增加合作程度的方法。他语重心长地说,当教师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人类利益而工作,要意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要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孩子没有合作能力,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应付才好。因此他再三叮嘱: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这种估计能力的培养则要靠教育。天才是人类中最能合作的人;罪行是懦夫错误地模仿英雄行径的表现。

和荣格相比,阿德勒的心理学虽然比较重视社会的生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而有别于弗洛伊德,但是,在以生物本能为人格形成的最后决定因素这一点上,他们三位都还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