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509500000051

第51章

“全数通过。”然后是布鲁兹扎克上台讲话。他不爱说话,曾经当过波利托夫斯基的助手,现在是一个司机。他讲了自己艰难的一生,发言完了时,又谈了自己的近况。他声音虽然很低,可大家都能听得见。

“我应该完成我两个孩子未完成的任务。他们牺牲了,但我不能总是伤心。他们牺牲以后,我还没有做什么。可领袖的去世让我猛醒。不要再问我过去的事情了。我想从今天起,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

布鲁兹扎克想起过去的事情,心情非常不好,会上谁也没有为难他,一致通过他入党,这时,他眼睛里又充满了活力。这次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只有大家都了解的最优秀的经受住考验的人才入了党。列宁的去逝使几十个人入了党,虽然领袖逝世,可共产主义大树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有两个人站在音乐厅门口,其中戴眼镜的是侦察队长。丽达问道:“请问乌克兰代表团是在这里开会吗?”队长说:“是的,什么事。”“请放我进去。”队长挡住门说,“请出示证件,只有代表可以进去。”

丽达掏出了自己的金字证件。队长一看,上面印着“乌克兰中央委员会委员”。队长马上换了面孔,显得又热情,又有礼貌。

丽达从过道走了进去,看到有空位就坐下来了。看来会议已近尾声。丽达听那主席的说话声很熟悉:

“同志们,出席全俄代表大会各代表团首席代表会议的代表和出席代表团会议的代表已经选举出来了,还有两个小时才能开会。请让我再核对一下代表名单。”

丽达知道了,是阿基姆在那里匆忙地念名单。他每念一个人的名字,台下就有人举起自己的证件。丽达仔细地听着。突然,她听了一个非常熟知的姓名:

“潘克拉托夫。”丽达回头朝举手的方向望去。然而,在一排排坐着的人中间,她没有办法打量那码头工人的脸。名字还在不停地读,又有一个特清楚的姓名——奥库涅夫,然后又是一个——扎尔基。

她发现了扎尔基。他坐在离她很近的地方,半侧着身子对着她。看,这就是他那快被忘记了的侧影……是的,是伊万。他们有好久没见面了。

名单还在继续念,猛然,丽达哆嗦了一下。“保尔。”与已死的朋友同名的人。真奇怪,丽达特别想看看那个和她那死去的朋友有相同姓名的人。她凝神地盯着刚才那只手的位置,然而看到的人大致看来都差不多。丽达站了起来,顺着墙边的通道朝前排走去。阿基姆已念完名单,大家开始站起来准备离开。代表们高声谈论,青年人高兴地笑着。阿基姆尽力想压倒大厅里的吵闹声,高声喊道:

“大伙快一点!……大剧院……7点钟!……”人们拥向了大厅门口。丽达知道现在要找朋友根本不可能。只能先找到阿基姆,再找其他人。她让过了最后一些代表,然后去找阿基姆。

“柯察金,我们也出去吧!”她身后传来了话语声。

接着一个她那么熟悉,那么令人回忆的声音回答说:“走吧!”

丽达马上转过身,看到一个又黑又高的年轻人。他穿着身军服。

丽达直勾勾地看着他,当他亲热地拥抱她,用激动的声音轻轻地叫了声“丽达”时,她才醒悟,这的确是保尔·柯察金。

“你没有死?”这句话向他解释了一切。她一直不知道,关于他的死纯属是谣传。大厅里已经没有人了,只能听见街道的喧闹声。已经6点了,但他们两人觉得才刚刚见面。然而钟声告诉他们该走了。他们沿着宽阔的台阶往出口处走去,她又看了看保尔。长的没什么变化,只是看来更成熟了。

“你现在干什么呢?”“我现在就像杜巴瓦说的当‘官’了,在专区任团委书记。”保尔说着微微一笑。“你认识他吗?”“我认识,可那次印象并不好。”

他们走到大街。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响起阵阵着急的笛声,行人很多。在去剧院的路上,他们想着同一件事。剧院已经挤满了人,顽强固执的人们不顾红军的拦阻想冲进去。然而,无私的卫兵只允许代表们进去。

代表们自豪地手持代表证走进剧院入口。共青团员围住了剧院,他们什么证件都没有,但还是想方设法要去参加这次会议。有些灵活的团员混在代表们中间,手里拿着一张红纸片假冒代表证,有时也可以混进会场入口处,而且有的人也走进大门了。可是他们一碰到值班的中央委员或是纠察队长——他们在那里负责引导各个代表分别入座——就又被赶出来了,这让其他没票者心里有了安慰。

希望参加大会的人太多,剧院连这些人的1/20也容不下。

丽达和保尔艰难地挤到了门口。代表们都已乘车赶来了。会场门口挤得风雨不透,红军战士——他们也是共青团员——难以做好正常工作。他们被挤到墙边,大门前的叫喊声响成一片:

“加把劲啊,鲍曼学院的小伙子们,快挤呀!”

“挤呀,老弟,胜利在望了。”

“加——油——啊!……”一个聪明的戴着青年共产国际徽章的小青年,像泥鳅似的同保尔和丽达一同混进了门,躲过了纠察队长,朝休息室走去。很快他就在人群里消失了。

“咱们就在这里!”他们走进正厅,丽达指后排座说。他们就坐在角落里。

丽达看了看表。

“还有40分钟才开会,把杜巴瓦和安娜的事情说给我听吧。”丽达说。保尔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她看上去有些不大好意思。

“我不久前去参加全乌克兰代表会议,顺路去看了他们。同安娜见过好几次面,同杜巴瓦只见了一次,这一次还不如不见反而会好些。”

“为什么?”保尔沉默不语。他右眼的眉梢微微颤动了一下。丽达知道他眉梢颤动的原因,通常这说明了他内心很不平静。

“告诉我吧,我不了解他们的事。”

“丽达,我现在真不想说这件事,可你坚持要我说,那我就说了。他们是当着我的面彻底决裂的。而且照我的看法,安娜也没有别的选择。他们之间积累的矛盾、分歧那么多,唯一可行的便是终断关系。感情破裂的原因是他们在党内问题上的分歧。杜巴瓦一直是反对派。我在哈尔科夫就听说了他在基辅的讲话,他是和舒姆斯基一起上基辅去的。”

“怎么,难道舒姆斯基也是托洛茨基分子?”

“是,从前他是,不过现在已经退出了。我和扎尔基同他谈了很长时间。他现在和我们站在一起。可杜巴瓦却不是这样。他是执迷不悟了。咱们还是再来谈谈安娜吧。她告诉我所有的情况。杜巴瓦一头扎进反党活动的泥潭,他常用侮辱性的话嘲笑安娜,比如说‘你是党的一匹小灰马,主人叫你往东,你就不会往西。’还有比这更难听的。几次冲突以后,他们的关系就疏远了,形同陌路人一样。当安娜提出离婚时,杜巴瓦显然不想失去她,就向她保证,说他们之间不会再争吵了,求她别扔下他不管,帮助他走出困境。安娜就同意了。有一段时间,她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了。她没再听到他说恶意攻击的话,她向他讲道理,他也一言不发。所以,安娜相信,他在重新考虑他过去的那些想法。”

“从扎尔基那里她才知道,杜巴瓦在共产主义大学里也不再胡闹,和扎尔基的私人关系也开始好起来。可前不久有一次,安娜上班时,感觉身体不大舒服(她已快要当母亲了),就回家去,关上门躺下了。她和杜巴瓦各住一个套间,两个房间有门相通,不过两人商量好钉死这扇门。”

“过了一会儿,杜巴瓦带了一大帮同志回家来了,所以她在不经意中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托派分子小组会议的见证人。安娜听到了很多她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而且,为了在全乌克兰共青团代表会议上有所准备,他们还印了一份宣言之类的东西,打算藏在衣襟内,到会上偷偷发给代表。安娜这才恍然大悟:杜巴瓦原来是在耍手段。”

“等大家都走了,安娜把杜巴瓦叫到她房间里,要求他解释刚才所发生的事情。碰巧那天我到哈尔科夫去参加代表会议,在中央委员会遇到了基辅的代表。塔莉亚给了我安娜的地址:她就住在附近。我决定午饭前抽出点时间去看她,我们在她工作单位党中央妇女部找到了她。她在那里担任指导员。塔莉亚和其他的人也答应去看她。你瞧,真是太巧了,就在这时我到了他们那里。”

保尔苦笑了一下。丽达听着,微微扬起了双眉。保尔沉默着。他望着丽达,回想她以前在基辅时的模样,又比较她现在的样子。他再次发现丽达已长成了一个成熟而迷人的青年女子。她不再穿那件军便服。现在穿着的是一件朴素的但缝制得很雅致的蓝色连衣裙。她的手指抓住了他的手,轻轻地碰了一下,让他再接着往下讲。

“保尔,讲下去。”他又接着说下去,他也抓住了她的手指,并不松开。“安娜见到我,非常高兴,可是杜巴瓦却是一副冷淡的模样。原来,他已经知道我同反对派做斗争的情况了。”

“这次见面非同一般,我得扮一个法官角色。安娜不停地讲给我听,杜巴瓦则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很明显,他又烦躁,又恼火。”

“‘你看,保夫鲁沙,他不仅欺骗我,还欺骗党。他组织什么地下小组,仍在搞他那套勾心斗角的把戏,却告诉我他不做了。要知道他在共产主义大学里也公开表示,他认为代表会议的决议是正确的。他自称自己很正直,可同时却厚颜无耻地进行欺骗。当然,我们之间已没有一处共同点。我要把今天的事写信向省监察委员会报告。’安娜对我气愤地说。”

“杜巴瓦透过牙缝轻蔑且不满地挤出几句话来:‘有什么了不起?去吧,去报告吧。你以为,我就那么想当这个党的党员。这种党,连老婆都当特务,偷听丈夫的谈话。’”

“这种话对安娜来说当然是太过分了,她气得冲他大喊,让杜巴瓦滚开。杜巴瓦出去之后,我对安娜说,我想跟他谈谈。她说这是没有用的。但我仍然去了。我和他毕竟曾经是好朋友。我后来也认为,根本没有用。”

“我上他房间去了。他躺在床上,警告我说:‘你别再给我讲大道理,我讨厌这些,然而我还是得说。’”

“我回想起了过去的事,说:‘难道你从我们以前所犯的错误中没有吸取一点教训吗?德米特里,你记不记得,小资产阶级的自发性是怎么把我们推上反党的道路的?’”

“你想他怎么说的?他说:‘保尔,当时我和你都是工人,没有什么顾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而我们那时的想法也并不错。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革命是真正的,而现在却是一种半资产阶级的革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暴发户个个富有华贵,穿金戴银,可是国内失业的人很多。我们党和政府的上层人士也有靠新经济政策发迹了,还跟一些女资本家勾三搭四。整个政策目标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说到无产阶级专政就像羞于启齿似的,对农民则放任自流,培植富农,要不了多久富农在农村里就会当家做主。你看着吧,再过五、六年,苏维埃政权就会在毫无知觉中被埋葬,像法国热月政变一样。新经济政策的暴发户会当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部长,而我和你这样的人,如果再敢骂骂咧咧,就会被杀掉。一句话,很快就要走上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