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3516200000016

第16章 勇往直前,百折不挠(9)

张中和高世在同一公司上班,高世比张中早来3年。由于同在一家公司上班,他们彼此就更加熟悉起来。高世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对工作非常认真,几乎每天都要加班,虽然他们的工作并不忙,但每个周末高世都会来办公室看看。他对工作的执著,大家都看在眼里,认为他是个“工作狂”。生活上,高世是一个性格非常爽快的人,也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跟大家一块打牌、玩球。周末,高世经常会把张中这帮单身族招呼到家里吃饭,最多的一次,居然去了三十多个人,50平方米的房子一下子拥挤不堪,年轻人在一起当然闹得很,他妻子也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常来常往,大家对他了解得越来越多。后来单位调来一个领导,居然是张中父亲的同学,这实在是个凑巧。

一次,张中去看望这位长辈,话间谈到了高世,张中只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一个人的看法,完全是拉家常,没有任何目的或者意图。没想到这却成了一次机缘,高世被安排担任一个项目的设计师,他本来就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又非常勤奋,项目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赞赏和钦佩。现在高世已经成长为总设计师,而在张中看来,这不过是如实反映情况。对此,高世总认为是张中帮了他的忙。

其实,每个同事都有自己丰富的人生路程,其中不乏经验丰富者。他们会告诉你成败得失,告诉你哪是直路、哪是弯路;他们甚至还“能掐会算”,准确地告诉你在什么样的转折处,会发生什么问题,告诉你“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这样充满哲理的人生道理。在你碰到难题时,经过他们的指点,你就会豁然开朗。同事在你的工作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与同事处好关系,也是你人脉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项。

老乡

居住地域形成的人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两眼泪汪汪”的老乡关系。

老乡是你的人脉基石,是可以与同学和战友相提并论的,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曾国藩用兵只喜欢用湖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正是同乡之间互相依靠、互相支援,才成就了晋商和徽商在历史上的辉煌。

一个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他对家乡的那份感情,对于家乡养育之恩的感激,那股乡情都会影响到他对家乡人、事、物,独有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一张无形的网,常常主宰着一个人的行为,因此,这张网实际是人脉之网。

有这样一个例子:张先生原是吉林人,解放战争时,由于兵荒马乱,他跟随父母逃到山东,后来,就在山东定居下来,一家人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张先生一家人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也没有回吉林。

改革开放以后,张先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大胆的进行投资,创办了一个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现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名列全国前5名。

张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年纪大了,他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太忙,无法回去。这时,张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加工厂,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1/3,于是就派出王某去找张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王某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工作人员,为人聪明,善于交际,而且工作很有办法。他看了张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判断张先生也有回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陪同,也没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山东,并且打保票定会筹到款项。

当张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在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信息,突然有人来了,他疑惑该不会是招摇撞骗吧!张先生忧心忡忡,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同王某见了面。

王某一见张先生的神情,知道他还是不太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解放前及三十多年来的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那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张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张先生记忆深处中的那种思乡之情已被王某揭开了,蕴藏在张先生心中的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

就这样,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王某对借钱一事,只字未提,只是与张先生回忆了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般。最后,张先生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提出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希望。王某依靠老乡的关系打动了张先生,而且效果还大大超出了王某的预料。

现在社会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大,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处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老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历史上的项羽入咸阳以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回他的楚国老家去,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他却理由十足地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富贵了,就是要让乡亲们看一看。这种炫耀乡里的心态,虽然显示出的是见识浅薄,但还是能显出对乡里的情意。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老乡有一种天生的热情,特别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越发强烈。

现在在一些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某地学生组织同乡的“联谊会”,他们那种“抱成团”的观念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对内则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不可否认,老乡也是你建设人脉时不可忽视的群体。

人脉与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营人际关系是面,经营人脉资源是点;人际关系是花,人脉资源是果;人际关系是目标,人脉资源是目的;人际关系是过程,人脉资源是结果。可以这样说,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而人脉资源的开花结果则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为人情开个“账户”人们曾在做人与做事这个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还有人说先学做事,再学做人。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到底谁对谁错呢?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所以凡求人办事就需要讲人情,凭关系。没关系你就得靠边站,所以大家一提到办什么事情,头脑中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我有没有认识的人。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生、老、病、死,无一例外。其实,如果社会关系很简单,大家就完全可以抛弃复杂的人际关系,专注于做事,真正把精力都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减少没有必要的消耗。但是这在我们这个讲人情的大国似乎不太现实。

万事万物必有根基,学会做人才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所以,要想做成事、做大事,就要先把“做人”这个根基打牢。相信没有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愿意一直停留在地基这个位置,宏伟的摩天大厦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有了根基,才会有机会建设你的摩天大厦。但有些人却偏偏做人做到炉火纯青,而做事却一无是处,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任何事总要有个度,毕竟过犹不及。那我们也套用一下比较经典并HAE 在流行的20∶80原则,20%做人,80%做事。

要注意,急功近利不可取,友谊之花是需要长年累月来浇灌的,所以就要善于平时的感情积累。

其实我们做事求人不能追得太紧,只有耐心等待,才有可能办成事情。

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通常这位董事长总是会在事前,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有培养前途,有可能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

而这位董事长的心里十分明白,10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9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得到回报。

所以,在他看到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备受感动,他们就会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产生了感恩图报的心理。而这位聪明的董事长会说:“我们企业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不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在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都不会忘记。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就算有许多承包商倒闭、破产,而这个公司仍旧生意兴隆,这是由于这位董事长在人脉资源的开发上颇有成效。

这位董事长的做法也揭示出,做人要有长远眼光,要能慧眼识英雄,那么剩下的就是做事了。

所以,在看到对方确实是个英雄之时,就该及时的接纳,多与之交往,或者多加指点,使其顺利成长。如果需要的话,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甚至物质上的支援。而物质上的支援,不要等他开口,要主动尽力帮忙,以使对方有知己之感。就这样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能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需要,这样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通常会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是看你如何做。如何建立人脉、经营人脉、开发人脉,利用人脉资源,在人脉网中提升自己,为自己铺平人生发展的道路。

世界一流人脉资源专家哈维·麦凯,是怎样利用人脉来推销自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哈维·麦凯从大学毕业那天就开始出来找工作。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但最后的结果却使他大大失所望。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在几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因此赴监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喜欢那些文章,他几乎落泪地说,在许多不实的报道之后,只有哈雏·麦凯的父亲最终写出了公正的报道。

查理·沃德在出狱之后,他就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

哈维·麦凯的父亲说:“有一个在上大学。”“何时毕业?”沃德问。“他刚毕业,正好需要一份工作。”“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叫他来找我。”沃德说。哈维·麦凯在第二天就打电话到沃德办公室。开始,秘书不让见。后来提到他父亲的名字3次,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竟想不到的是,招聘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聊哈维·麦凯的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使之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就这样在街上闲逛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现在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极其豪华的办公室内,这使他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到“金矿”工作。所谓“金矿”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

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哈维·麦凯在42年后还在这一行继续寻找那个捉摸不透的金矿,并成为了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当中,哈维·麦凯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正是这些人脉使哈维·麦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事后,哈维·麦凯说:“感谢沃德,是他给了我工作,是他创造了我的事业。”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与人交往,因为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中重要的顾客。沃德,一个曾经身穿囚衣的犯人,都有可能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开发你的人脉金矿!

其实,只要你善于开发,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金矿。

如果你的人脉关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就必须持续下去。人生存在许多变数,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人脉关系会在什么时候对你有所帮助,或者为你带来好处或利益。

人脉关系,精心呵护,切忌以小失大。危机关头,拉人一把雪中送炭,当你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就更能让人体会到真诚,不经意间温暖了一颗心。你向别人伸出过援助之手,以后别人就会知恩图报,会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回报。所以,朋友是否能结交成功,是需要你自己来把握的。

在《天堂与地狱》这个故事中,讲述的是同一锅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长于自己手臂的大勺子,结果谁也喂不到自己。而在地狱里的人,人人只想着喂自己,结果个个吃不到东西,面黄肌瘦,面临死亡;而天堂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每个人都在喂对方,结果大家都吃到了东西,个个幸福健康。

这就告诉我们,有时候帮助别人实际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如果人人只想着自己,就不会有互相帮助。所以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在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