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3516200000027

第27章 巧妙迎合,左右逢源(8)

美国老牌流行歌手麦当娜在这方面也感受很深。处在流行工业最前线的唱片业,十年来每年都有前赴后继的新人,以数百张新专辑的速度抢占唱片市场,稍不留意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麦当娜觉得:“老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已成旧才是最悲哀的事。”所以,面对推陈出新的市场,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抛出轨道,“我是个容易忧虑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不行了。”这样的忧虑是进步的动力。

每个人都不想当温水中的青蛙,绝大多数人也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绝不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但是作为青蛙,你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水中,你怎么能分辨得出哪部分水域安全,哪部分水域危险呢?何况安全只是相对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来安全的水域就有可能变得危险,你必须十二万分小心,才能避免陷入危局。所以,不管你曾有过怎样的辉煌,你都得在职业生涯的成长中不断进取,千万不要自我膨胀到目中无人的地步,要居安思危,时时保持警觉,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工作随时保持在巅峰状态。

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

技能都是练出来的,不管你怎么练,有一条就是,不能有畏难情绪。勇于挑战高难度工作的员工,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而能够正确面对压力,通过积极的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挠,可以粉碎障碍。心,最终必会达成你的期望。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困难。

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体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是很难超越的瓶颈。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世界上有六位举重好手在一瞬间就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有一位撑杆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杆上跳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杆又跳了一次,果然跃过。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不敢向高难度的事情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会让人的天赋减弱。

在你和老板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其实不是虎视眈眈的竞争者,也不是嫉贤妒能的昏庸老板,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是你面对“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工作,心中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消极态度。

职场之中,很多人如你一样,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极限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因觉得不能做好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

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犹如稀有动物一样,始终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无知的障碍,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跻身老板认可之列,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就像一个高尔夫球员,不停地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他脑子里将出现球掉进水中的映像。试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打出的球会往哪里飞呢?

当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被誉为“不可能完成”,针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须知道,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而你的挑战力往往使两者只有一线之差,不可不慎。

但换言之,如果你对自己的挑战力判断有误,挑战之后让“不可能完成”变成现实,千万不要沮丧失望。聪明、成熟的老板,一定不会只看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他决定你是否应该受到器重。还会观察你的敢于挑战的工作态度和头脑的运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没有一种挑战会有马到成功的必然性。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你依然是老板喜爱的“职场勇士”。同时,你所经历的、所得到的,都是胆怯观望者们永远都没有机会知道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尝试。从这个过程中你不但锻炼了胆识,也增长了更多的技能,这也为将来的成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突破陈规,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整个世界都在变革的大环境下,主动应变胜于被迫改变,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把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比喻为世界经济大战的话,那么,这场大战的核心和前端则是创新再战。创新时代,谁能够走在前端,谁就赢得了胜利的先机。

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决定企业成败的已不再是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数量,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善于创新的员工是非常受老板青睐的。

时代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突破既有的思维习惯和陈规陋习。只有勇于突破陈规陋习的人,才能做出更多的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要做一个老板欣赏的员工,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而且更需要具有冲破传统的勇气与决心。

打破传统的陈规陋习,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与怀疑,才能坚持走自己正确的道路,才会在你的事业上有所创新。优秀的员工,面对束缚,不管是纤细的绳索,还是结实的铁链,都会勇敢的冲破它。作为一个员工,需要努力锻炼你发散思维的能力,勇于突破习惯的思维,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对事物进行创新,并让自己不可替代。

职场上,可供员工们创造的机会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们可能藏在你高兴时的眼角里,也可能隐藏在你沮丧的眉宇间。关键看你能否拥有时刻创新的意识,将自己的大脑用活,任何时候都追求改进,这样自己的创新能力会大大提高的。

一家百货商场,地处闹市中心,地理位置也不错,但总是门外车马喧嚷,而店内冷冷清清,许多人都是从店门前的大街上匆匆而过,很少踅进店驻足。没有顾客,商场的生意就一直很清淡。经理对此一筹莫展,经常叹息商场的惨淡经营。一天一位员工在深思熟虑后找到经理,他对经理说:“要让过往行人都能到我们店里来看看并不难,有一面镜子就行了。”经理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这个员工的建议,在临街的墙上装上了一面仅几个平方米的镜子。镜子的上方,用红纸贴了一行大字:朋友,请注意你的仪容!镜子的下方还贴了一行字:店内备有免费使用的木梳。

当许多人从商场门前经过时,会不由自主地走到镜子前照一照,然后就踅进了商场梳理头发,如果需要打鞋油,鞋刷备有十几把,可以免费使用,但各种鞋油却在店内柜台销售。

商场内的人一下子拥挤起来,有买鞋油就地擦鞋的,有买发胶就地梳理头发的,有买口红对着店里的镜子涂抹的,当然,店内的护肤品、日用小百货等也销量激增,商场的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一面镜子,就把匆匆而过的路人“照成”了店内购物的顾客,就这么简单。

每个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之中都要有创新意识。这种自我超越式的创新精神,是每个人成就卓越的必要修炼。

作为一名正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员工,每天到岗之前,都应清理一下思路,思索一下“今天我应该在哪里改进我的工作?”“我哪里可以变得更好?”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你就可以从容地面对崭新的一天了。

在工作中如果每天你都能这样做,它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当你随时随地地要求自己不断改变,不断创新,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般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时刻拥有创新意识后,你就会在工作中时时处处留心,对企业的各种业务及其各个环节也更加了解和精通,这样,你不仅会成为“专家”级的职员,也有利于根据实践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新,成为一个创新能手。

拥有创新意识吧,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逐步成为企业所急需的、不可替代的员工。

要物有所值,更要物超所值

我们都知道,一件商品有没有竞争力,除了要看它本身的品质,最重要的是在看顾客的感受。广告中大量的顾客见证、明星见证,就是为了告诉你:他们用了都说好,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毕竟只有使用过的人才认为它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那才是最有竞争力的商品。

职场中的你不也是这样吗?学历、能力和资历当然是一种竞争力,可是老板对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期望值。当你的表现和他的期望基本吻合,他就会认为你物有所值,当你的表现超越了他的期望,他就会认为你物超所值。

要想获得晋升,不仅要达到老板对你的期望,更要超越老板对你的期望。

真正的竞争力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它是你做事的表现和老板的满意度,而不只是几张“质量认证书”。

所以在你打算推销自己之前,最好先搞清楚老板对你的期望值。如果你是一个主管,率领团队达成目标是理所当然的,月月如此,你自然物有所值。要是你还能培训员工、激励员工、营造高效的工作氛围,那你就身兼领队、教练和队长三重角色了,这时你自然就是物超所值。想一想,做老板的通常会选择哪一种人?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把事情做好,帮老板“救火”,那些只是分内的事。懂得自我教育、始终保持成长、主动沟通、积极合作的人,才是物超所值有竞争力的。现在,很多公司招聘人的标准已经从原来的重学历、重资历,转变到现在的重态度、重价值观、重综合素质了。

今天的商场,要想获得高额利润就必须甩开竞争者,而甩开竞争者的最佳选择就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这条规则在职场同样有效,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年代早已过去了。竞争迫使你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附加值在哪里。

把分内的事情做得至微至周的同时,建议你想一想,除了分内的事以外,你还能做什么?这样,你才更有竞争力。

对你的老板来说,一个物超所值的员工意味着效率、价值和榜样。对你来说,它意味着机会、成长和实力。

如果我们总是能让老板领略到喜出望外的感觉,他将会对我们建立起更高的信任与依赖,产生赏识,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中向我们倾斜。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个月得到多少钱是企业制度决定的,但对工作赋予多少内容则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给工作附加多少价值也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分外事做得越多,你的“附加值”就越高。这种物超所值,会使你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不可缺少。

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世界千变万化,时过事迁。想想我们中学或大学毕业的同学,有些人当初很幸运,他们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的人屡试不中,只能被排斥在大学校门之外。但若干年之后,你也许会发现,有些当初的落榜者并非没有作为,还真干出了名堂,他们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当起了老板。而那些昔日的幸运者,有的也只是平平常常,悠闲自在,每月守几个工资,混点事做。

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成就卓越,其实很简单——不断提升自己,并全力以赴地把应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达到标准甚或超越标准。

一个人没知识,可以补;没技术,可以学。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安于原来的“水平”,不去提升自己的价值的话,那就永远是一个平凡者,甚至是一个失业者。

正如人们知道的那样,在今天这个社会,几乎没有稳固可靠的工作这一回事。很多企业都在紧赶一种被称为“缩小规模”或“合适的规模”或别的什么规模的新潮流,于是,“下岗”也被视为是合理的或是必需的。无论你称之为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没有工作保障。大部分人患得患失,处于下岗的恐慌之中,但同时那些大公司、大机构却又到处寻觅能把工作做到最好的先知先觉的员工。

你得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学历可以帮助你进入职场,却很难帮你获得职场的成就。毕竟,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这种资源,你想要脱颖而出只能不断提高自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职场上,原地踏步就是一种退步。如果别人都在提高,而自己却静止不动,老板很快就会把你的位置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