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3516400000035

第35章 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1)

人人都向往成功,街上各种成功学的书籍也成千上万。成功是很难,但成功的方法真有这么复杂,要这么多吗?如果说成功有秘诀,那么我认为人生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只有两条,这两条秘诀不一定保证让你成功,但世界上所有成功人士一定是这两条秘诀应用得很好。当你掌握了它以后,你就可以踏上成功之路了。我经常开玩笑说,掌握了这两条成功秘诀,街上所有成功学的书籍你都可以不用看了。是不是很划算、很能为你省钱啊。

只有开始,才有未来

好好想一想,5年前或10年前你对自己有怎样的期望?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梦想?现在,是否做到了呢?

在大学毕业5年后的一个晚上,我作了这样一个回顾,我流泪了……那天是学校的校庆,我们参加完校庆后,同学之间组织了一次聚会。在餐桌上大家畅谈着各自的事业和生活,有些同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比他们我内心只是感觉到惭愧。

读大学时,我与他们一样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生活能过得快乐而浪漫,人生能像一个生动的故事。但现在呢?一事无成,每天只是为生存奔忙,没有醉心的事业,没有对生活的热忱,每天只是在无聊中打发时光,生活郁闷而痛苦。难道以后的生活还要这样下去吗?我的梦想、我的快乐呢?

5年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瞬即逝。我怀抱着梦想和热忱走上社会,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欲望,也曾奋斗过,努力过,但为什么还是虚掷了光阴,到头来仍然无所作为呢?

第二天大学时期的辅导员来了,面对老师,我谈了我的苦闷。

听完我的倾诉,他沉思了一会,然后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A、B 两个点,问我:要从A 到B 点,怎样走才是捷径呢?我说这是小学生的问题,我在A、B 间画了一条直线。随后他将一点擦掉,问我再怎么走才是捷径呢?我说只有起点,没有目的,怎么可能有捷径呢?他说:“你有没有觉得你的问题就在这里呢?”

我突然明白了,我有欲望,有梦想。也有热忱,但学生时代的梦想,更多的只是一种诗人式的浪漫,是为梦想而梦想;我也有欲望,但我的欲望太多了,我从未将欲望集中于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欲望上。我既想事业有成,又贪恋娱乐,还想生活轻松写意。这么多的欲望混杂在一起,互相抵触,结果自然一事无成。

我的失败正在于缺乏一种强烈的欲望,一个为了实现它我愿意舍弃其余一切的欲望。我的各种梦想、欲望都太空泛了,只是一种笼统的想法,既不够强烈,又没有具体化,因此无法在生涯中规划、操作它。也就导致了方向的不明确。

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开始偏离了一点方向并不觉得,但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它就驶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人,在人生路上往往就会偏离最初确定的航向。

一、人生是从树立清楚而明确的目标开始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书中,当爱丽丝来到一个通往各条不同方向的路口时,她向小猫邱舍请教。“邱舍小猫咪……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

“那要看你想到哪儿去。”小猫咪回答。“到哪儿去,我都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你走哪一条路,也都无所谓了。”小猫咪回答。

很多人想知道如何选择成功的生活道路。但你问过自己没有,怎样才算成功呢?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如果你都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你就不可能有具体的成功标准,既然你都不知道怎样才算成功,那你怎样选择又有什么所谓呢?

人生就是这样,你漫无目的,那走哪条路都没有什么所谓。人生是从树立清楚而明确的目标开始的。你只有先树立了目标,确定了人生方向,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控人生。

约翰·亨利·法伯是法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曾利用松毛虫做了一次最不寻常的实验。松毛虫有一个特点,喜欢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松毛虫走。法伯很小心地将它们排成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间放一些松针,这是松毛虫最喜欢的食物。每条松毛虫都跟着前面的松毛虫,开始不停地兜圈子,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连七天七夜,它们一直在绕圈,最后,终于因饥饿与精疲力竭而死去。但在距离它们不到10厘米远的地方就有很丰富的食物在等着,它们却饥饿致死。

活动不一定就能导致成就。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只是在日复一日地兜圈子;每一个今天都只是在单调地重复着昨天,这样活100岁也只等于活了一天。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来没有尝试过,没有一个开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浪费不是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有些人对我说:“集我20年经验之大成,我告诉你……”

我总是笑着说:“你哪有20年的经验,你最多就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20回而已。”我们大多数人不正是这样吗?一个没有人生目标的人,永远不会体认到自身的潜能,永远只能是“徘徊的普通人”中的一个。

一次在家吃饭时,我们讨论起了成功学。我问我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她说:“是勤奋!”我笑说:“我们家妈是最勤奋了,但社会上为什么不认为她成功呢?”(当然,我认为我妈是最成功的。)勤奋不一定就能导致成就,只有朝向目标的勤奋工作,才能使你取得成就。

不成功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艰苦的工作,就一定会带来成功;其实任何活动本身都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一项活动要有用,就一定要朝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了多少成果。

目标有助于我们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又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自然就会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向工作成果了。单单用工作来填满每一天是再也不能接受的了,做出足够的成果来实现目标,这才是衡量成绩大小的正确方法。

人生就像建造一幢大厦,你以为用一些材料胡乱拼凑就行了吗?真正的建筑师总是事先要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描绘一幅蓝图,然后再根据蓝图准备材料,挑选施工队,并在整个过程中监督、管理,让工程严格地按蓝图进行,最后,描绘的蓝图就变成了现实。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工程期限,你见过一个没有期限的工程能完成的吗?

同样道理,我们要建造人生的大厦也需要一个蓝图,并确定期限。这个蓝图就是我们的目标和人生规划。要掌控人生,使人生有序,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首先就要从树立清楚而明确的目标开始。

唯有目标能帮助你控制人生的方向,帮助你做更好的人生决定及选择;帮助你明确、合理地分配时间和资源,使你的人生更具效力。

目标也正是我们动力的来源。回忆我的生活,在我最消沉的时候,也一定是我丧失了目标的时候;我最富激情的时刻,也正是目标明确,看到了即将达到目标的时刻。

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了目标,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动力,才可能激发出全部的潜能。

人不是机器,因此都有惰性,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没有惰性的人。但为什么有人能克服惰性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却完全被惰性左右呢?那些能克服惰性的人就是因为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目标就是一种导向,就是一种规范的力量,能帮助人控制自己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能混就混,得过且过,工作起来无精打采;一杯茶,一张报纸,一些无聊的闲谈,就能打发一个工作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仅是糊口之需。他们的生活漫无目的,也就没有向目标迈进的动力的控制,生活就容易变得混乱无序,而最终无所事事。

我们说纲举目张,目标就是人生中的纲,你只有在人生中举起了纲,在纲的作用下,人生才会变得张弛有序。就像一堆珍珠,只有用绳子串起来才成为项链,否则只是一堆混乱的珠子。目标就是我们人生的主线,它串起了我们整个的人生,否则人生也会散乱。

一旦你树立了目标,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二、只是开始向前走我去过很多大学讲座,大学生问我最多的问题是:

如何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准人生定位?以前我渴望成功,看了大量成功学的书,那些书都告诉我做人要有长远规划,规划越长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于是我认真地按照做,但我发现对我没有效果。

如果说十几二十年前人们的生活变化不大,人生方向基本上是从一而终,那时还容易预测未来。那么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变数越来越多,人生就像去解一个x+Y+z……=P 的拥有无穷变数的方程式,你已很难真的预测到你的未来。传说中的神仙可以预测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但我们都是凡人,我不相信有人可以预测到他几十年后的发展状况。那些成功学书中侈谈的什么人生长远规划,真的不足信。很多成功学书的作者自己都没有切身去追求过成功,他们只是在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成功的法则。其实计划不如变化快,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订立今年的计划,现在的计划,要马上行动的计划。而且订好后就一定要去做,在做中检验、改进、思考,行得通的计划就继续做下去,并想办法做大,不行的就修改,再不行就淘汰,再想新的办法,再行动。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你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世界第一CEO 杰克·韦尔奇在上海演讲的时候,TCL 的总裁李东生问了他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预测企业10年后的发展方向?”

杰克·韦尔奇回答:“预测一年后的情况都是很难的,预测10年后的情况是愚蠢的。”

一个人如果总想着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规划再行动,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件事情。

邓小平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开放这样的大事上不也说过:“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也许即使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心里,也只知道要变,但是却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变,既然大家都看不清楚,就只有去尝试,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省、总结、提高,也正是这种策略,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

吉姆柯林斯先生的研究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多年来能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几千家,但其中能持续50年上排行榜的只有18家公司。吉姆柯林斯找出了这18家公司,并研究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结果他发现与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这18家公司中,几乎没有哪一家开始就有一个长远规划或者伟大的构想,它们只是在不断地尝试,好的保留,不好的放弃,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说的那样,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不断地进化成功的。

山姆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和惠普的创始人休利德同属传奇人物,但他们创业时都没有伟大的构想,他们只是开始往前走,尝试做任何可能的东西。他们创办事业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要成功的意愿和一股伟大的热情,并随时准备取消、修正或改进一种构想。

3M 的CEO 卡尔顿说:“我们公司其实是无意碰上了一些新产品,但是,千万别忘记:一定要行动才能碰上。”

行动、改正、尝试,如果你尝试的某些事情有用,就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就改正,或是尝试别的事。企业就是逐渐演进的物种,人也是逐渐演进的物种。

很多年轻人都想寻找人生中的定位,其实人生中的定位坐在那里想是怎么也想不出来的,对于任何一个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是无法一眼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只有去做,去尝试,在做中找,在尝试中找,在不断地寻求发展中找。

从我自己来讲,我是学理科的,从来就没有做过作家梦,开始也找不到人生定位。当一位朋友鼓励我同他一起创办公司时,我们决定了办公司,但却不知道办什么公司。那时审批公司是很严的,我们思来想去,决定办公关公司。因为我们当时身处特区,了解国外公关的发展,而1989年内地人一般听都没听说过“公关”,我们号称中国第一家私营公关公司,工商局容易批。果不其然,公司最终批了下来。但公司办成了,却没有企业找我们公关。记得公司成立时,我们在门口挂了一条巨幅的广告:通联公关,有求必应。公司成立了几个月,只有一个老太太来找我们,说她女儿不见了,要我们去找。我们说我们是公关公司,怎么帮你找女儿呢?她说你们不是“通联公关,有求必应”吗?

公司是成立了,但靠什么赚钱呢?在现实的逼迫下,我就想到了办公共关系的成人培训;开始了成人培训后。渐渐地我就喜欢上了培训,于是就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培训上;培训时间长了,有影响了,就有电台、电视台请我去讲座了。在一次电台讲座时,一位听众打来热线电话说:“你的每一次讲座我都听了。我听都听腻了,你还没有讲烦吗?何不写本书一了百了呢?”我一想也是,写成书后可以一劳永逸,免得总是重复地讲那些内容,于是我就开始写书了。没想到一炮打红,于是我也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