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3516400000049

第49章 潜意识的力量(2)

如果将潜意识比喻为电脑,那么意识就相当于操作者。意识能收集信息,观察情况,考量外来的感觉资料并形成判断,但它不能完成工作。发现问题,认清问题是意识的工作,但解决问题却是电脑的事,也就是我们内在的潜意识的事。

现代人紧张、焦虑、担忧,其原因正在于他们不懂运用潜意识,而想用意识的思考来做每一件事,解决每一个问题,而又正是他们的担忧、焦虑抑制了他们的潜意识。

例如在社交场合,有些人的意识思考过分浓厚而表现笨拙。他们过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似乎每一个举动都是“想出来的”,似乎每一句话都要先估计它的效果才说出来。他们的有意识思考抑制住了潜意识的运行。如果他们能够放松心情,不刻意、不担心、不再想他的举止,这样,他的行动便能自动自发,随心所欲。

要记住:激发起了强烈的欲望,确立了目标,拟定了计划,就已经给潜意识下达了指令,你的成功辅助机制——潜意识,就会自动帮助你完成这一切。所以在具体行动时,就不要担忧,让身心都放松,将问题交给潜意识来解决,其实也就是将你对命运的关心交给更高的力量,这样,你将会发现一个更伟大的自我,你的人生也将会因此而既快乐又有效率。这绝不是玄学,而是一门真正现代而新兴的科学。

二、快乐的成功方法记得从读高中开始,我就不太听得进老师讲课,总是习惯于自学,因此知识掌握得很不踏实,到高考时自食恶果,考得很差,勉强被一个小城市的师范院校所录取。那时,我还是踌躇满志的,总想着怎么能一辈子做教师,当一个孩子王呢?于是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这是改变我未来命运的唯一道路。

当时我学的是物理系,但到了大学后,由于各种原因,我感觉物理远不如高中时有趣了,一看到物理书就不舒服,而且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么多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生活在一起,聊天、看球、打球、郊游、聚餐,每天都有节目,加上我天性贪玩,虽然日子过得很愉快,但却总是影响学习。经过几次在思想上痛苦地谴责自己后,我在宿舍墙上贴了一个生活脚印栏目,发奋每天必须学习10个小时,不学足不许睡觉,完成了的那天就打钩,没完成的就打叉。

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那天,晚上和同学一起看亚洲杯中韩男排决赛,中国队最终3:2连追3局反败为胜,大家都兴奋了,一起去喝酒庆祝,折腾到最后,已是凌晨3点多了。我想还学什么呢?反正还有明天。

管理学上有一个“破窗理论”。意思是:如果有一排窗户全部是好的,你不会去踢它;但如果一排窗户中有一扇是破的,你踢别的窗户就会毫不犹豫了。所以规则定下来,就不能有一点违犯,有一点违犯了,这个规则就更容易被违犯。而我的学习计划就像那排窗户,其中有一扇是早就破了的,所以再踢破其余的窗户也就总是显得很容易。

我的爱好实在太多了,因此总有特殊情况,生活脚印栏目上每天都是叉,叉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只好将那张图表撕了。

过了一段时间,受到某种刺激,我又突发感慨,在日记中大骂自己一通,强迫自己必须按计划学习,于是又贴一张生活脚印栏目在墙上。但坚持不了多久又会故态复萌,于是又责备自己,接下来又能坚持几天;但过几天又会给自己找一些理由,反正还早,以后还有时间。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折腾了几年。弄得同宿舍同学都说:“快别理他了,那个家伙精神不正常。”

到最后自己痛下决心,决定春节也不回家,买几箱快餐面,关在宿舍里苦读。但自己并不喜欢那些书,只是靠毅力强迫自己苦读,所以学习效率总也不高,到最后研究生没考上,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那时,我对自己彻底失望了,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毅力、没有出息的人。

现在我懂得了潜意识的原理后,我明白了,其实用强迫的方式逼自己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物理上说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你越是强迫自己,内心的抵触就越大,效率就越低,而且你也越不容易坚持长久。人不是机器,我不相信有哪个人能单靠毅力,强迫自己取得成功。真的不行,我有很深的体会。

你可以观察那些学习最好的同学,他们一定不是靠毅力,强迫自己学习。他们之所以习好,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学习,将学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能在学习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并从中感受到了一份乐趣。潜意识的工作方式告诉我们,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让自己持之以恒,就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也只有在轻松的心态下,你才能逐渐培养出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

有很多人习惯于在听着音乐的状态下看书、学习,而且效率更高,不就是因为音乐有助于人放松吗?

毅力只能帮助人完成工作,唯有爱好和热忱才能使人取得杰出成就。世界上所有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成功一定不是毅力的成功,而是爱好与热忱的成就。

为了避免我讲的潜意识是伪科学,我曾专门上网查阅了一些医学资料。有份资料中谈到,1975年美国医学科学家就发现了大脑内可以分泌一种物质,叫内啡肽。它的成分和吗啡一样。当一个人达到兴奋状态时,大脑里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人就会有快感。

所以你想工作效率高,首先你就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在放松中,慢慢的你就会产生兴趣,焕发热忱,这时你的头脑里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你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我要反驳一个传统而又十分流行观点。现在很多成功学的书鼓励大家,要像奴隶一样地工作,要吃苦、流汗水,要艰苦奋斗,这样你才会成功,才会富有。我说这是鬼话!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得越轻松越好,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做你爱干的事,去感受它的激动和喜悦,这样你就能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取得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才是幸福的成功。

三、用高尚取代低劣我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到森林里散步,最后来到一块大空地旁的小屋。房子的两侧是大花园,两座花园里各有一位园丁。这两座花园很不一样,其中一座杂草丛生,园丁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手边拔着杂草,嘴边不断骂着。

另一座花园则呈现一幅和谐的景象,到处开满花朵,洋溢一片自然美景。这座花园里的园丁做起事来好像很轻松,他背靠在树干上,吹着口哨,哼着歌。

这个小孩决定去拜访那位轻松自在的幸福园丁,问园丁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就把花园打理得这么有条有理,而另一位园丁则要不断地工作,但花园还是一团糟呢?

那位轻松自在的园丁回答:“你知道吗?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也和对面的园丁一样忙着拔杂草,但后来我发现根本无法战胜杂草,它们的根还是留在土壤里。拔杂草时,种子又掉落在土里,不久又生出杂草来。我这边拔完了,马上又要从另一边开始拔。

后来我改变战略,去找一些生长得比杂草还快的花和植物,这些植物没多久就完全占据了杂草的生活空间,有这些花朵的地方,就没有杂草。如此一来,我的花园当然干干净净。”

从小我就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我要重新反省这句话了。如果认为学习、工作是在吃苦,我想也就永远不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将工作看成乐趣的人,才可能最终成功。

其实人都有一些劣根性,都有一些庸俗的爱好,与其想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它,克服它,倒不如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

斯宾诺莎说: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情欲,我们才享有幸福;反之,乃是因为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能够克制情欲。

人在打理自己心灵的花园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人应该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爱好和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这样劣根性就会自动退位。人不能总是刻意抵抗一些东西,你越是要抵抗的东西,它就越会顽固地存在那里,因为是你将它当作对手放在了那里。

当你静下心来,寻找内心的丰富,不再浮躁时,它就会消失幻象。

四、培养兴趣其实人的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天生的东西我们叫本能,比如要吃好的喝好的,住舒适的房子,从性爱中得到快乐,这些只是冲动,这种冲动是天生的,是动物属性,所以称为本能。

但爱好却不同,爱好不是天生的,爱好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学习的。

比如欣赏绘画,你必须先学习,具备一定的素养,懂得一些光线、结构、颜色的理论,你才能欣赏,才能为其所感染、陶冶。

如果你知道自己一生将会从事什么工作,你又想要取得成功,那你就必须将这项工作变成你的爱好。那怎样才能将工作培养成爱好呢?以前有些朋友叫我去打高尔夫球,打了几次我就烦了。

我按照教练教的规范动作,两手握紧,双腿略为弯曲,然后一下用力打出去。结果竿子扔出去了,球还在那里。

打了几次也打不好,教练也不好说我笨,反正我看她就那个意思。

于是打过几次后,我就再也不打高尔夫球了,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但是我学下围棋的时候,开始水平不高,我就找一些围棋书、棋谱来看,感觉有点进步后,就去找一个朋友下,开始总是输,每次输了就回去打棋谱,渐渐我的水平提高了,他开始下不过我了,我很得意,又去找一个更高水平的人玩,开始也常是输,输了就回去看棋谱研究,那段时间我进步非常快,因此我就很喜欢下围棋。只是后来觉得下围棋太耗时间,我才放弃了。

一个人要培养爱好,首先,你得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然后,再让自己不断地取得一些成就。

其实也很容易做到。你只要肯花精力,天天学习,用心钻研,就一定能做好;一旦做好,你心理上就会产生喜悦,就会喜欢它,于是你就更愿意学习、研究它,于是你也就能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环。

我原来教物理,遇到一些学生,特别是女同学讨厌物理。为什么呢?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成绩不好,他们就讨厌物理,讨厌就不想学,不想学,成绩就更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哪一天你转换思想,告诉自己,我好喜欢物理,物理很有趣,很好玩,这个月我要专攻物理,以它为主,这样你的成绩就会提高,一旦有提高,你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你就更愿意学物理,就更能提高,也就形成良性循环。

我读初中学英语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初二时我的英语很差,老师总说我像一个跛脚的人,理科强英语弱,这样是走不远的。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决定用初二一年主攻英语。我用大量的时间学英语,渐渐成绩有了提高,一有提高我就有了兴趣,就越来越想学,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实际上在工作中投入爱好和兴趣,是让潜意识发挥最佳效能的方法。

因为这时不仅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和谐一致,你的大脑还会达到兴奋点,产生亢奋的热情,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状态。

所以不要幻想仅靠强迫、靠毅力就能取得成就,那是骗人的鬼话。

真正杰出的人士我不相信能靠这样的方式取得成功,他们都是将工作变成自己的爱好,而任何爱好都是培养出来的,没有爱好是天生的。

以前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从事写书和办讲座,初中时我的语文并不好,我一直是理科强,文科弱。

当我要从事这项工作时,我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看喜欢看的书,不断地练习写作和讲座,当我做得越来越好时,我就越来越喜欢写作和讲座,我也就越来越容易成功了。

要培养爱好,第一,就要多学习、钻研,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你懂得越多,你就会越喜欢它。第二,懂得越多,你在这方面就越容易取得成就。给自己定一些逐渐提高的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小目标,让自己不断有成就感和进步的喜悦。越有进步,越有成就,你就会越喜欢它。

五、达到忘我的境界曾流传着一个关于伟大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牛顿请朋友来家吃饭,鸡做好,上了桌,他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于是进了实验室。

朋友来后,见到桌上的鸡,他太了解牛顿,于是自己吃了鸡就走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牛顿从实验室出来了,见到桌上的鸡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要有伟大的成就,在工作中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人最有灵感,最有创造力,而且由于全神贯注,因此工作效率也最高。所有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伟大人物,都是因为他们能在工作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不仅工作如此,在学习中达到忘我境界时,理解力也最强,学的东西也记得最牢。

享受人生的快乐也是这样,只有达到忘我的境界,不被任何东西分心时,才能达到快乐的极致。

当你看见池中盛开的莲花,你观看日出,你看见天空中展翅飞翔的鸟儿,或任何能激起你内在细腻情感的景象,甚或是你看见一位靓女或帅男从面前经过,就在那一刹那,你被美所震慑,你的自我消失,整个人受到深深的触动。此时你被某些东西深刻地占据,你忘了自己——你既是你,又不是你。你把自己暂放一边,就在这些片刻,自我会掉落,这时你就是处在神性之际,你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