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3516400000080

第80章 做好工作是人的一种尊严

在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日本有家非常有名的布厂,产品质量很好,顾客买他们的布,是从来不用检查质量问题的,连日本皇宫都一直使用他们生产的布。但该厂的布做得很好,染料却不行,需要从德国进口。

二战期间,有一天,布厂的老板找到皇宫的主管,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不能供布了。因为战争,今年无法进口到染料。只要能进口到染料,我们将第一时间供布给皇宫。真的很抱歉。”

有什么企业能做到这样?要知道给皇宫供布是一种荣耀,对市场是有指标意义的。皇宫都用的布,质量肯定是最好的。但他因为进不到染料,觉得布的质量做不到最好,就宁愿放弃这笔生意。

回厂后,老板又想:我已经耄耋老矣,说不定哪天就会驾鹤西去,到时那些人会不会将仓库里的布用别的染料染了,拿出去卖呢?于是他在半夜拿着一把剪刀,将仓库里的布全都剪了。

没过一年这位老板果然去世了。但他的举动保全了这个厂生产的都是优质布的名声。现在他剪过的一块布就挂在公司的大堂里。随时警醒着人们。

该厂还有一批退休的老师傅,隔三差五就会来厂里转转,检查各项工作,他们拿的还是退休工资,没有任何别的报酬。别人问为何要如此,他们回答:“我们担心我们这帮老东西死了后,他们会把布做得不成样子。”

在他们的意识里,做好产品是做人的尊严。我们下棋会争胜,打麻将会争胜,但人最应该争胜的,是做好工作,做好产品。我们要能自豪地告诉别人说:“这产品是我们做出来的。”这产品就代表着我们的尊严。我看书喜欢看名人传记,凡是能收集到的名人传记,我基本都看了。看名人传记我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看完后我都会问自己,这位名人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因为直觉上的印象,往往就是他成功的最大特点。

我看《本田传奇》时,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本田对技术的专注和对做好产品的执著。

本田一生都梦想着制造汽车,但在经济实力、技术实力都还不够的时候,他选择了先从生产一种汽车零件开始。他的想法是这种零件要能以极少的原材料卖出个好价钱。最终,他选中了生产活塞环。活塞环虽小,但却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而且本田认为将铁熔化,再铸成活塞环的样子,应该很简单。但事实上活塞环的生产却不是那么简单。为了研制活塞环,本田吃在工厂、睡在工厂,头发、胡子长得都快遮住眼睛了,他才不得不去理发店,还央求师傅“在15分钟内完事”。但就是这样的努力,那个宝贝的活塞环任他怎么研究。做出来就是达不到要求。

本田明白了他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必须充实知识,于是他在近30岁的时候,去做了工学院的旁听生,同那些比他小十一二岁的学生一起听机械课。

掌握了理论知识,再加上本田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本田最终生产出了活塞环。几年后,日本《读卖报知新闻》还登了一篇文章,把本田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他着眼于有关内燃机的活塞环方面的技术,进行独自开发和研究。至今,已取得有关活塞环方面技术的28项专利,如果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技术,他已获得了近40项技术专利,为此他得到了日本发明协会的表彰。为什么他有如此卓越的才能并得以发挥,那是因为他深信:我们不能过分依靠美国的财团和美国的机器,那样怎能在日美战争中取得胜利?日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自己的技术。

本田的零件生产厂越办越成功,几年后,本田又成功地开始了摩托车生产,办厂之初本田就将目标瞄向了销往全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广品牌,扩大知名度,他倾全力研制摩托车参加世界级的摩托车大赛,但当时他微出的摩托车赛车完全无法与意大利、德国的竞争,于是,本田决定去欧洲考察。

为了学习欧洲的技术,他将旅费都用在了购买赛车零件上,以致他不得不削减伙食预算。经常腹内空空,饿得咕咕乱叫。

在准备启程回国时,由于东西太多,本田已没有钱付超重运费,他就将车辐条和轮胎扎结实后背在身上,将各种零件和衣服塞得满满地放在手提行李包里。他奇特的样子,引得机场里的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他。

在过机场安检时,本田被检查员拦住了,指出他的行李超重。这时,从本田身边走过一位身材肥硕的黑人妇女,她刚刚通过安全检查。本田朝她看了一眼:哇,体重绝对超过一百公斤。

本田指着那妇女的背影,英语夹带着日语朝检查员劈头盖脸地说过去:“那位妇女你怎么算?她连飞机的椅子都快嵌不下了吧?比起我来,她的总重量要重得多吧?不是也通过了吗?。

但检查员不予理会。只是说:“这是规则!”

本田问:“如果手提行李轻了就行了吧?”检查员说:“当然。”本田就将包里的毛衣、西服等衣服,一件件地往身上套,将所有的小零件全塞进里里外外的衣服口袋里。这么一来,手提行李顿时瘪了。但是本田却像刚才走过去的那位妇人,浑身裹得鼓鼓圆圆的。

正值七月盛夏,天气热得不动也会出汗,更何况本田一气穿上许多衣服,自然是汗水直淌。

“这样行了吧?。本田耸起额头,嘴撇成八字状。

一直面无表情、形如木偶的检查员,也忍不住被逗笑了。

检查员说:“这样,行了。”本田终于回到了日本。在机场本田一见到迎接他的人,就急忙从口袋里往外掏东西,可口袋里塞得满满当当的,他掏了半天也没掏出来。他又找呀找的,突然他叫起来:“哎,有了。”

本田张开他因工作而满是伤痕的手,露出了一颗钉子。

本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看到他们工厂的地上,正好有颗螺丝钉,就拿了回来。”

这是一颗十字的螺丝钉。当时日本只有一字的螺丝钉,一字螺丝钉只能用手工操作,而如果用了十字的螺丝钉,用机械器具就可以拧紧了。本田在欧洲捡的一个螺丝钉,不仅仅是带给本田公司,也是带给整个日本工业生产的一个革命性礼物。

我每看名人传记,都感觉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本田的成功不也正在于他想尽各种方法追求产品的卓越吗?

我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上《如何找市场》节目时,就提出:更贴切地说,真正的市场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领导常说:“要让市场说话。”但市场是什么?就像德鲁克说的:它只不过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需求趋势。

电视没被发明前,看电视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直到电视被发明后,这种潜在的需求才转变为真实的需求。这种由潜在到真实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的创造性,人的主观努力,人有做好产品是人的一种尊严的强烈意识。

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是后进者的名言;创造机会,引导消费,是先驱者的座右铭。

记者曾采访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问:“你们如何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舒尔茨回答:“我们从来没有刻意打造品牌,我们只是努力追求产品的正宗,珍视人们的工作激情。”

专注于产品,专注于真正要做的事情,这是舒尔茨秉持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创造了奇迹。而这种理念的建立,源于一次他收看对披头士的专访节目,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次访谈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

在节目中,披头士谈到了他们的最后一次巡演,之后他们就决定退出巡演。在那次演出中有5万名听众,他们狂跳着,尖叫着,披头士都听不到自己的演唱声音了。披头士组合的保罗说:“他们喜欢我们当然很好,但听不到演唱声了,也就没有音乐了。当事情变成这副样子时,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只能回到录音棚里去,再次找回自己的声音。”

披头士不为外在的喧嚣和浮华所迷惑,在各种赞誉和疯狂的拥趸欢呼声中能保持冷静,专注于音乐,这也正是他们的音乐能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人生中也一样。当我们在某一天只想专心做好某件事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诱惑引诱我们偏离方向,或这样那样的琐事、烦心事来搅局,弄得我们不能专注于真正要做的事。我们要学会像披头士那样,不管周围有多少喧嚣、引诱,我们都必须保证自己仍然能听到音乐之声,专注于自己真正要做的事,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将心注入。

舒尔茨说:“最强大最持久的品牌是建立在人们心里的——这才是真正可持久发展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