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3516400000082

第82章 要有团队意识(2)

因为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车逃票被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

“不、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日本是缺乏创造性的,他们没有什么真正自己的东西,都是把别人的产品拿来拆开、分析,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需要改进,然后做出自己的产品。

但日本人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别人好的地方,然后加以模仿、改进,而后甚至做得比别人更好。日本国民对于诚信精神的重视就是如此。

报上有一篇文章:

初到日本的中国人可能对很多事情都不习惯:开车出行到住宿地,要把车钥匙交给宾馆的服务员;在电器行买东西,店家从不当场开包试用新商品性能……在日本住久了,就都理解了。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交钥匙免去了客人自己泊车的麻烦;买电器时拆包试用则会被误解为对店家商品质量的不信任。

有位跑了一辈子社会新闻的日本记者,把上述日本人的习惯称之为兑现承诺的“契约意识”。承诺人如果没有兑现自己的保证,自会觉得理亏。同时,承诺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丑话说在前头”,要做什么,怎样做,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这些后果谁来承担,都会说得明明白白,您中意与否请事先说好。日本律师协会的笠井先生告诉笔者,日本的各种法律都比较完善,对各种形式的违约行为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日本人维护“契约”的意识非常强,他的律师事务所每年接受的案件半数以上是追究“违约责任”的,案子千奇百怪:

有状告橡皮没标明不能吃的或火车晚点没事先通知的,也有揭发自己丈夫有外遇的……只要证据确凿,按法律,这些不当行为都会受到处罚。

日本的企业文化更是把“兑现承诺”放在经营理念的首位。在日本,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质量问题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有了问题最好老老实实地公开、召回,否则会被市场抛弃。一旦企业爆出刻意隐瞒质量问题的丑闻,也就离倒闭不远了。去年,三菱汽车公司欺瞒质量隐患的内幕被曝光,高层领导集体辞职,几位负责人还在去年6月份相继被捕。但是,日本人仍然拒绝丧失诚信的三菱扶桑牌卡车:不仅日本警视厅和消防厅宣布拒购,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中也有38个拒购,这其中还包括三菱汽车生产基地所在的地方政府。

日本社会对于不能兑现承诺的惩戒来自于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制裁、市场制约和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在种种约束下,兑现承诺已深入到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给记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留学时代,朋友曾在一个比萨饼店打工。有一次,一位客人打电话订了一份普通的比萨饼,累了一天的朋友误把一份比普通比萨饼贵上一倍的特制比萨饼装进了饭盒。结果,客人勃然大怒,不依不饶。老板低声下气地在电话里道歉了好久,后来还是亲自拿了两份比萨饼上门赔罪。朋友也因此事被炒了鱿鱼。闻此,不由人心生感慨。

诚信度差的国家,不仅反映出国民素质低,经济也必定欠发达;诚信度高的国家,不仅表现得国民素质高,经济也必定发达。

3.互相关心

富兰克林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真心的关切,亲切的态度,欢愉的谈话、共感的流露和真心的赞美。”

团队成员间一定还要互相关心。我们和好朋友间都是互相关心的,而我们同属于一个团队,大家的利益休戚相关,我们不是更应该互相心吗?

多年前松下幸之助在对年轻人讲座时,这样谈到他对相互关心的理解:

“年轻人,你会做肩部按摩吗?”“不会。先生。”

“什么,难道你从来没给父母做过肩部按摩吗?’,“没有,”年轻人有些窘迫,“至少不常做。”“好吧,”我告诉他,“这就是说你在事业上将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这是多年以前我和一位年轻员工的对话。他对此显然有些困惑不解:事业上的成就和肩部按摩有什么相干?让我来解释一下。

“假设你和上级因为要赶一个紧急任务连夜加班。你年轻力壮,毫无问题。可是老板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你注意到他似乎有些吃不消了。你能够或者你愿意替他做肩部按摩吗?”

“你们是在办公场所工作,工作就是工作,因此你毋需提供这种帮助。但这一表示会令上级非常感动。他很可能谢绝你的帮助,但一定非常感激你的体谅。实际上,你所做的表示比按摩更能使他心情舒畅。这种交往融洽了气氛,他很可能会善意地回答:很抱歉这么晚了还让你工作,你大概原本今晚还有个约会吧。”

我接着强调道:“同事之间的互相照应是使工作富有成效的关键。我希望你能同样试着体谅你的上司和同事,这只会使你获得更多成就,有百利而无一弊。”

我不是指溜须拍马、戴高帽子,而是强调人之间的真诚体贴。肩部按摩不见得是表达这种体贴的最好形式,但其本质很明确。把你对上级的尊重表达出来、帮助体力不支的人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是这种互相帮助使人类社会更加融洽。

别有用心的花言巧语和乖巧举动终会露出庐山真面目。如果把它作为某种策略,那么很快就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起到相反效果。然而,如果语言和行动出自至诚,别人会因此而了解你、尊敬你。以真诚和自然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关心,会起到积极作用,任何工作场所都需要这种能力。

日本公司强调“爱公司如爱家”,重视营造家的氛围,日本企业基本上可算终身雇佣制。没犯大的错误,公司是不会轻易解雇员工的,升迁制度也是论资排辈,按工作年限提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将公司当家,培养对公司的忠诚心。这种管理方式有利有弊,我们不去深入探讨,但日本企业重视感情投资,提倡互相关心,却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关心他人也正是融洽关系的润滑剂。

我在早期创业时,曾和友人一道办过一个餐厅。记得有次在餐厅,我们一群人坐着聊天,适逢餐厅员工下班,有位女孩上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我看摔得不重,也就没动,心想“摔倒了再起来就得了”。

但此时,只见经理快速起身跑了过去,扶起那位女孩关切地问:“摔得重不重?要不要给你找辆车去医院看看?”

女孩回答:“不用。”“你看腿都摔破皮了,去餐厅搽点药,歇歇再走吧。”经理小心地扶着她回到餐厅,然后就去找药,找到药后,又亲手替女孩擦上,还对她说如果不舒服,下午就不用来上班了,算公假。那住女孩连声说:“不用,不用。”此时,我看在眼里,心里在想:我们这么多人为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做呢?要知道这种做法比发几百元钱奖金更能赢得这位女孩对公司的忠心。

这只是一件小事,可对小事的处理往往却能反映人的素质。

以前,我总认为心里关切别人就够了,说出来有点假惺惺的。在公司的时候,每次员工病了,许久没来上班,见了面后,虽然我心里很关切,但表面上也只是打个招呼就罢了。可经理却不同。他要说的那些话我都可以背下来了,见面后,他必定问长问短:“完全好了没有?要不要再多休息几天?”或者“我认识这个医院的一个医生,要不要再检查检查?”不要认为这样做是惺惺作态,这种简短的问话,能暖人心。

我有一次病了一段时间后来上班,但与一个同事见面后,他只是简单地打打招呼就过去了,我当时心里就有点难受:原来我这么不重要的,我这么久没来上班他都不知道。

你心里关切别人,但不说出来,别人又怎能知道?即使有些极端自私的人表面做出一些关切和问候,往往也能打动人心。

关心别人,意味着被他的兴趣所吸引,为他的高兴而高兴,因他的担忧而着急。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关切,他必将赢得真正的友情。关心自己的同事,他们就会关心你!4.培养坦诚精神事业的成功有赖于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沃尔玛公司的成功有诸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视员工为事业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按老山姆的说法,就是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伙关系”。

团队就是一种合伙关系,但要让这种合伙关系有效运转,团队中就要大力倡导坦诚精神。

杰克·韦尔奇说:“缺乏坦诚是商业生活中最卑劣的秘密。”杰克·韦尔奇一直都是“坦诚”二字的有力拥护者,这个话题他给GE 的听众们宣讲了足足20多年。

通过对11家倒闭公司的第一手调查,马文认定,这些总裁本该获悉的信息被屏蔽掉了,否则他们本来是可以挽救危局的。他坚信,如果公司高层能够获知符合实情的报告与数据,那么这11家公司中有10家本来是可以安然无恙地挺过大萧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