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3516600000015

第15章 第十一卦泰

亨通泰平

智慧通解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在理想实践之后,接着来的是安泰的局面。

这一卦,“乾”亦即天,下降到下卦;“坤”亦即地,上升到上卦,好像不适当;但实际上,这是天地相交,地重由上下降,天轻由下上升,才不会背离,而能密切交合,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所以,命名为“泰”。“小往大来”,“小”指阴,“大”指阳;上卦“坤”是纯阴的小,下卦“乾”为纯阳的大。“往”是往外,“来”

是人内。亦即“坤”到了外卦,为“小往”;“乾”来到内卦,是“大往”。

又,这一卦是由归妹卦变化而来。“归妹”的“六三”前往“九四”,“九四”来到“六三”,就成“泰”。“归妹”的“六三”是阴天的小,“九四”的阳天是大,所以说“小往大来”。

“泰卦”又称作“消息卦”,是一年阴阳消长的消息。在卦的形象中,以乾卦的阳气最盛的时期,相当于四月。接着由最下方产生阴气,成为塘卦,是五月。然后,随着阴长阳消经过,遁卦是六月;否卦是七月;观卦是八月;剥卦是九月;到达阴气最盛的,坤卦,是十月。到十二月,阳又再生,成为复卦;十二月临卦,正月是泰卦;二月是大壮卦;三月夬卦;最后又循环到四月,重新开始。这十二卦,称作“十二消息卦”或“十二月卦”。“泰”是正月,相当于天地相交,万物亨通的安泰时期;所以,占断是吉祥,亨通。

《象》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泰卦,是阴去阳来,天地相交,万物生长,吉祥、亨通的安泰时期。以人事比拟,即上下意见沟通,而能志同道合的形象。又,内卦的乾卦是阳,外卦的坤卦是阴,以人比拟,是内刚外柔的君子性格。由纯阴的坤卦,变化到泰卦,阳在内卦成长,将阴排斥到外卦,也象征君子的声势伸张,小人的声势消退,必然天下太平。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是天后,即君王。“裁成”原意裁布制成衣服。“宜”即义,正当的意思。

这一卦,天地相交,因而安泰;君王应当效法这一自然法则,适当剪裁运用,以辅助天地,达成养育万物的正当目标,调整人民的生活,使其和谐安泰。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泰卦”的爻辞,不含卦名的“泰”字,大体上都理解困难。“茹”是根相连,相互牵连的意思。“汇”是类,“以”即与。“初九”阳爻,在最下位,已是阳刚开始升进的形象。但升进必须结合同志,共同努力,而下卦的三个阳爻,就象征志同道合,相互结合的同类。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

这一爻,告诫不可耽于安乐,仍应团结,继续求发展。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荒”是污秽。“包”是包容。“包荒”与《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国君含垢”,《老子》中的“受国之垢”的意思相近。“冯河”即“暴虎冯河”,遇到虎,徒手搏击,遇到河,泅水渡河的果敢作风。“中行”即中庸之道。

“九二”刚又在柔位,是内心刚毅果断,外表柔和宽大的性格。因而,对外能够包容污秽,但有时也用泅水渡过大河的果敢手段。不遗忘疏远的人;必要的时候,也不惜断绝亲近的人。这种宽容、果断、不忘远、不溺于私情、光明磊落的态度,符合中庸的原则,占断必然是吉。

这一爻,说明保持安泰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原则。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九三”已经离开“中位”,到达三个阳爻的最上方,是阳刚的极盛时期。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因而复始的循环不已。所以告诫:安泰到达极盛,必然遭遇阻塞,现在正是临界点。因而,以没有平坦的,无不是起伏的,没有只往不返的情形来比拟。所以,必须觉悟,这是大自然法则的常理,应当体会,在艰难困苦中,安泰得来不易,仍然要坚守纯正,一本初衷,才不会有灾祸。这样,应当得到的当会得到,自然在生活上就会幸福。

《象传》说:没有只往不返的,这是天地间的自然法则。

这一爻,告诫物极必反,仍应一本初衷,坚守正道。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翩翩”是鸟轻盈飞翔的形态。“六四”已经超过“泰卦”的一半,由上升到极限,开始回落。所以用鸟轻盈飞翔,来比拟轻率冒进,不可能保有财富。“不富”在《易经》中是专指阴爻的用语,因为阴爻的中间断开空虚。“象征”解释“不富”,是说由应当在下方的阴,上升到上方,因而丧失了实力。

不过,“六四”阴变阴位得正,又与“九二”;阴阳相应,所以能够得到近邻“六五”“上六”的信任,不必提出警告,就能跟随一起行动。《象传》解释,这是志向相同,衷心乐意的缘故。

这一爻,告诫居安思危,仍应团结,不可掉以轻心。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帝乙归妹”在归妹卦“六五”的爻辞中也出现。殷代天子,以“乙”为名号的很多,这是以诞生日的干支命名。“归”是嫁。“六五”在尊位,是泰卦的主体,阴爻得中,柔顺中庸,阴爻的中心空虚,又象征谦虚。这位天子,自己谦虚,又与下方刚健的“九二”相应,是天子将妹妹下嫁给属下有力量的人物的形象,当然吉庆。“祉”是福的意思。

《象传》解释,这是由于“六五”得中,能够把握中庸的原则,信任刚中有才能的“九二”,将自己的理想,交由他去实现。

这一爻,说明在安泰时期,更应当选贤与能。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隍”是城下的沟。“上六”已是泰卦的极点,盛极而衰的时刻。平坦有了起伏,往必然有返,用沟中的土推积而成的城堡,也终于崩塌,又使沟恢复到原来的平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动用武力,如果企图一举挽回颓势,只有加速灭亡。

“邑”指地方的封建国家。君主不能下达命令,相反的,地方的要求,却纷纷到来。在这种状况下,只有采取消极的正当态度应对;但对君主来说,难免是羞辱。这是说,不可以以人力勉强与命运抗争,只有全力防卫;然而,纵然坚守正道,仍不免蒙羞。

《象传》解释,这是国家的政令,已经陷于混乱,所以城堡会崩塌成沟土,亦即物极必反,由“泰”而“否”。

这一爻,告诫泰极而否,颓势已经显现,只可消极地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可逞强力图挽救。

泰卦,阐释持盈保泰的原则。创业固然艰难,守成更加不易,不可以既有成就为满足,唯有精诚团结,力求发展,始可不断开创新局面。应知物极必反,唯有坚持理想,才能突破。居安应当思危,不可轻举妄动,应以促进团结为根本,态度光明磊落,把握中庸原则,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选贤与能,修明政治,于安定中要求进步。当盛极而衰,颓势已经显现时,应知不可抗拒,唯有消极的因势利导,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逞强,反而加速灭亡。

泰卦的综合概述

【含义】国泰民安——没坡无平,无往不复。

【卦意】亨通、泰平、祥和。阴阳调谐。

【导读】泰卦表示天之乾于下,地之坤于上,即天地逆转,但反而佳。因为天之气直往上升,地之气直往下降,如天为上,地为下,二者将逐渐远离,情况相反,天之气上升,地之气下降,二者终合一致,生出万物。在此还表示对立事物之统一,掌握动态的理想易理形态。以人际关系而言,表示上司与下属、夫与妻、亲与朋、强者与弱者,或朋友同事均能和合一致,万事顺利的理想形态。地盘上有稳固的建筑物,即安定与繁荣的情况。不过,大吉易转于凶,所以不能粗心大意,应铭记第三爻、上爻之语句。

【卦意】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坤为地。乾天之气下降,坤地之气上升,天地两气相交,来往,互成雨泽,滋润育化万物。取这一阴阳协谐的意境,体现亨通、泰平之气象。

【结构模式】因势利导,仁和谦下,居安思危,坚守正道。亲贤选能,团结努力,泰(亨通泰平)。

[阴阳]三阴三阳,中和协调。

[位置]初爻阳刚居阳位,为正。显示阳刚初进,二爻阳居阴位,三爻阳居阳,正位。三个爻均有呼应。

[状态]阴消阳长,吉祥亨通。

【卦象】上卦坤为地为阴,下卦乾为天的阳,代表乾天的阳气上升,坤地之阴气下降,阴去阳来。大地相交,显现万物生长的亨通、安泰、吉祥之景象。

【思维模式】通过自然界天地交替,阴阳相谐的变化原理,对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均要遵循三点:

①“无平不坡,无往不复”。事物到一定阶段,要朝反方向转化。

②转化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内构机制(即内外因素)。

③“盛极必衰,衰极复生”是规律,人们处事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

【哲理启示】阐述持盈保泰原则。创业难,守亦不易,不可满足于现状,物极必反,不创新则失旧,要坚持更上一层楼的转级突破创新原则。

【决策思维】“天地交而万物通”,“国泰而民安”当自己的人生事业上达到了这种理想的境界时,要考虑持盈保泰,防止物极必反,面临的决策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创新,一切戒骄傲自满,要制定各项防患措施,采用“内怀刚健,外行柔顺”的策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