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700000026

第26章 三国·蜀(2)

这时,占据汉中的张鲁进攻益州,刘璋便派法正去见刘备,想请刘备出兵攻打张鲁、没想到法正见了刘备,就直接请刘备去当益州的主人。刘备没有立即答应,法正说:“以将军的才华,正可利用刘州牧的懦弱,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然后依靠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蜀道天险的地理位置建立帝王的基业。”刘备心动了,可嘴里还是说:“我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打他可就大逆不道了!”庞统听说益州的法正又来了,刘备还有些犹豫是否入川,于是大力劝说刘备夺取益州,刘备假惺惺地推辞一番后,终于答应了。

刘备让法正先回成都禀报,诸葛亮带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自己由庞统辅佐,带黄忠、魏延、刘封、关平西进入川。随后在张松,法正等人的支持下,与刘璋大战,进占涪城、绵竹,包围雒城后(今四川广汉),攻了足足一年,方把雒城攻下,军师庞统也在攻城中中箭身亡,攻下雒城后,刘备即率军包围了成都,十几天后,刘璋终于出城投降。刘备攻下成都后,自称益州牧。

曹操见刘备夺得益州,便率兵来攻。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杀掉夏侯渊,随后逼得曹操无粮而退兵。

刘备遂乘胜占领汉中,又派刘封、孟达等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

扩展了疆域。此后。在部下的拥戴下,刘备自称汉中王。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不久,就得到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刘备痛哭失声,并下令文武百官披麻挂孝,遥望北方设祭,追加汉献帝的谥号为“孝愍皇帝”,可心里想的是自己荣登帝住的时机临近了。

为了达到其目的,他煽动亲信四处制造所谓西南方向多现帝王之相的瑞气祥瑞。时过不久,各地果然都纷纷报告出现了吉祥的黄风气、彩云和丹凤,还说在汉水中发现了汉高祖的玉玺。刘备手下的文武大臣,都很想刘备早日称帝,他们纷纷向刘备上书劝进。刘备还假惺惺地加以拒绝,但是以诸葛亮为首的文武大臣再次面请刘备称帝。但刘备此时还是不敢轻易答应。

诸葛亮见刘备还下不了决心,就装病不出。刘知此消息后,亲自到家中问候,问他得的什么病?诸葛亮说:

“忧心如焚,命不久矣!”刘备有何忧事,诸葛亮都不回答刘备的问话,刘备再三询问,诸葛亮才有气无力地说道:“我自被您请出茅庐,相随到今,您每次都是言听计从。现在您的时机已成熟。文武百官想奉您为皇帝,一来是因为这样做是顺从天意,并可同您一起灭魏兴刘,二来您应该明白,现在天下分崩,英雄齐出,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之生而事其上者,都是想攀龙附凤建立功名啊!想到您至今不肯,文武大臣都有怨恨之心,他们不久肯定会远走他乡的。如果都离您而去,吴和魏来进攻,您的江山会保不住的,我作为您的臣子能不为此而忧吗?”刘备听完此话说道:“不是我推辞,我是怕天下人心还不服哇!”诸葛亮紧接着说:“‘圣人讲的,名不正,别言不顺’,而今您是名正言顺,别人有什么话可说呢?你没有听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见诸葛亮如此说,就顺口应道:“等军师病好之后,再行登基大礼也不迟。”诸葛亮一见刘备答应了此事,一跃而起,用手一击屏风,躲在屏风后面的众大臣一齐拥出来,齐刷刷地跪拜在地,口称:“主公既已答应,就择定吉日良辰,举行登基仪式。”刘备见是诸葛亮与众大臣设的圈套,是催自己早日表态,装作无所谓地说道:“陷我于不义者,是你们这班大臣啊。”没有过多久,就在成都武当山之南举行了即位仪式。祭文读完,文武百官一起高呼“万岁”,歌舞礼毕,刘备定国号为蜀汉。

这时,在荆州那边传来关羽被东吴杀害的消息。原来关羽在荆州与曹操作战,从荆州出兵,进攻襄阳和樊城,并利用水势,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败曹仁,势不可挡。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但随后,曹操便与孙权结盟,共同袭杀了关羽。这一来,荆州就全部落入孙权手中,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荆州对于刘备来说,至关重要。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刘备以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名义,两路进攻中原。

一路出汉中,一路出荆州,互相呼应配合。失去荆州之后,北伐曹魏只剩汉中一路,况且山路多险,粮草难继,取胜希望不大。如不夺回荆州,刘备便被封闭在三峡之内、极难发展。因此,刘备决计进攻东吴,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耻。

大将赵云说,篡夺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如果能灭掉曹魏,东吴自然就会屈服,不该放了曹魏去打东吴。

别的大臣劝谏的也不少,但是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刘备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今四川重庆)会师。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警报到了东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

没过几天,蜀汉人马已经攻下吴县,一直打到秭归。

孙权知道讲和已经没有希望,就派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

刘备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土地五六百里地。他从秭归出发,急于向东继续进军。随军官员黄权拦住他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

刘备心急火燎,哪儿肯听黄权的话。他要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一直进军到了搋亭。

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

陆逊说:“这次刘备带领大军东征,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再说他们在上游,占领险要地方,我们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们硬拼,万一失利,丢了人马,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们还是积蓄力量,考虑战略。等日子一久,他们疲劳了,我们再找机会出击。”

陆逊部下的将军,有的还是孙策手下的老将,有的是孙氏的贵族,对孙权派年轻的书生陆逊当都督,本来已经不大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怕打仗,更不满意,在背地里愤愤不平。

蜀军从巫县到彝陵(今湖北宜昌东)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里地。刘备以为这样好比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东吴人来攻,就能把他们消灭。

但是陆逊一直按兵不动。从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双方相持了半年。刘备等得急了,派将军吴班带了几千人从山上下来,在平地上扎营,向吴兵挑战。

东吴的将军,耐不住性子,要求马上出击。

陆逊笑笑说:“我观察过地形。蜀兵在平地里扎营的兵士虽然少,可是周围山谷一定有伏兵。他们大声嚷嚷引我们打,我们可不能上他们的当。”将士们还是不相信。过了几天,刘备看见东吴兵不肯交战,知道陆逊识破他的计策,就把原来埋伏的八个蜀军陆续从山谷中撤出来。

一天,陆逊突然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

将士们说:“要打刘备,早该动手了。现在让他进来了五六百里地,还占领了主要的关口要道,我们要是现在打过去,不会有好处。”

陆逊向他们解释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士兵们已经很疲劳了。我们要打胜仗,是时候了。”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击蜀军的一个营,刚刚靠近蜀营的木栅栏,蜀兵从左右两旁冲出来厮杀;接着,附近的几个连营里的兵士也出来增援。东吴兵抵挡不住,赶快后退,已经损失不少人马。

将军们抱怨陆逊,陆逊说:“这是我试探一下他们的虚实。现在我已经有了破蜀营的办法了。”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只等三更时候,就直奔江边,火烧连营。

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士兵,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

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逃上了马鞍山。陆逊命令各路吴军,围住马鞍山发起猛攻,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吴军发现了,紧紧在后面追赶。还亏得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挡住了东吴的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仓亭之战”,也叫“彝陵之战”。

火烧连营之后,对于已进入暮年的刘备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次失败使他心情郁闷终致一病不起,后来病势加重,他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后事。在这场白帝托孤的戏里,刘备上演了他最后一场哭戏,并以弱势强,逼得诸葛亮不敢在刘备死后篡位自立,这也算是刘备临死前为蜀汉尽的最后一点功劳罢。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岁。

后主刘禅

(公元205年~公元271年)

在位时间:公元223年~公元263年

曾用年号:建兴、延熙、景耀

谥号:无

庙号:无

安葬地:不详

公元205年,刘禅出生。

公元208年,刚满三岁的刘禅随父逃避曹操的追击,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差点死于乱军之中,幸得赵云拼死救出。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刘禅被立为太子。

公元223年,刘备率军东征东吴,大败而归,在白帝城病死,刘禅即位。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最后平定南中。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北伐曹魏。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

公元263年,曹魏大军攻入蜀汉,进逼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71年,刘禅病死。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而刘禅“隐于宫”,乃是隐士中的隐士,闲人中的闲人了。刘禅生于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出生伊始,就随着父亲东奔西逃,辗转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如果不是赵云拼死相救,刘禅还差点死于长坂坡的乱军之中。后来刘备巧夺益州后,刘禅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后方过起了丰衣足食的太子生活。封建军阀之间的尔虞我诈、生死一线间的逃亡生活,给刘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使他在后来的太子及皇帝生涯中,两耳不闻宫外事,一心只在玩乐中,糊里糊涂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刘禅做皇帝做了将近40年,几乎就没有一天为朝政操过心。他整日隐居宫中,吃喝玩乐,把朝政都交给了权臣去打理,即便是亡国之后,刘禅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对故国的眷恋,并因此得以善终,没有被司马炎杀掉,可以算是“难得糊涂”的古今第一人了。

刘备白帝托孤诸葛鞠躬尽瘁

公元223年,东征孙吴的刘备大败而归,惆怅郁闷中,刘备刚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境内),就一病不起。

考虑到儿子憨厚而诸葛亮权倾朝野,刘备想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计,并在临终前演出了他生平最后一次哭戏,将诸葛亮牢牢固定在丞相的位置上,稳固了儿子刘禅的帝位。后人往往把这场白帝托孤的悲剧当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事迹,但如果不是刘备临死前的这一哭,说不定怀有雄心壮志的诸葛亮就会取刘禅而代之。刘备历尽千辛万苦方才创立起来的基业,也可能毁于一旦。刘备临死这一哭,总算将蜀汉刘姓王朝多延续了40年。

刘备死后,诸葛亮果然谨遵刘备遗训,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中,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不管事的刘禅省了不少心。

有这么个不管事的皇帝,诸葛亮倒也愿意做个大权尽在掌握的辅佐之臣,无论大小诸事,都由自己决定:

为完成刘备的遗训,更多的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诸葛亮在其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东征西讨,巩固了蜀汉王朝的统治,在刘禅上台后,诸葛亮就把整顿内政、发展蜀中经济和与孙权重修旧好作为首先必须解决的几件大事。公元223年,诸葛亮派尚书郎邓芝出使东吴,邓芝不辱使命,说服刊、权和曹魏断绝关系,专与蜀汉联和。

在恢复吴蜀联盟的同时,诸葛亮又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奖励生产,积聚粮草。过了两年,蜀汉的经济情况好转,诸葛亮见条件成熟,遂于公元225年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