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700000067

第67章 北宋(5)

又请求高太后保护好皇帝,言辞十分激烈。高太后于是把所有年轻的宫女都换掉,赵煦心里不说,但非常记恨太后和这些大臣。后来,高太后又亲自为赵煦物色了一个高太后自己喜欢的少女,并亲自立为皇后,根本就不管赵煦是否喜欢。果然,新婚不久,皇帝和皇后不太融洽的关系就公开化了。

赵煦大婚之后,理应可以亲政了,可是高太后仍没有还政退位的意思。赵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又苦于没有办法,只得用沉默以示抗议。

即位以后,他就很少讲话,年龄渐长,话却变得更少了。高太后有一次问他:“大臣们奏事的时候,你心里是如何想的,怎么连句话都不说?”赵煦回答到:“娘娘已处理过了,叫孙儿又说什么呢?”高太后及其大臣也看出了赵煦的不满,为防止他日后翻案,高太后等人一面加紧打击变法派,一面继续训导赵煦,向他灌输所谓祖宗之法。范祖禹曾要求高太后把天下之勤劳,万民之疾苦,群臣之邪正,政事之得失,每天都讲给赵煦昕,使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便众说不能惑,小人不能进。

但无论他们怎样做,怎样说,赵煦一直保持沉默,他准备在沉默中等待着亲政的那一天。

公元1093年,62岁的高太后终于一命呜呼了。18岁的赵煦这时才得以亲政。不久,赵煦正式打出了继承神宗事业的旗号,从此“绍述”之论大兴,国是从根本上改变。变法派分子通通回到了朝廷,王安石得到褒崇,蔡确的官职得到追复,元丰新法得到恢复,《神宗实录》

得到重修。元枯大臣无论活着的还是死去的,其官职都被剥夺或追夺干净,以文彦博为首的30余人被列为司马光的党羽贬罢出朝,吕大防、刘挚、刘安世等人被安置到了最荒僻的地区加以编管,范纯仁、苏轼、程颐等也受到严厉的责罚,高太后的亲信宦官梁惟简、张士良、陈衍等人也被编配到了远恶州军。

赵煦和皇后孟氏的关系起初就不大融洽,后来赵煦另有所爱,与孟氏更见疏远了。赵煦宠爱的是一个姓刘的御侍宫女,地位逐步提高,由美人升为婕妤。赵煦不但在后宫与她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就连外出也时常带在身边。刘氏恃宠成骄,神气起来,连皇后也放不进她的眼里去了。后来孟皇后被打入冷宫,刘氏也因生了一个龙子赵茂而册立为皇后,眼看这一家三口就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知风云突变,皇子赵茂出生才二个月就不幸生病夭折,赵煦遭此打击,竟也生起病来,虽经多方医治,但仍无效。遂于公元1100年的农历正月初八驾崩,年仅25岁。

徽宗赵佶

(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

在位时间:公元1100年~公元1125年

曾用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谥号:体神令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安葬地:临安

公元1082年,宋神宗第11子赵佶出生。

公元1100年,宋哲宗暴病而亡,因宋哲宗无子,赵佶得以即位,是为宋徽宗。

公元1125年,刚与北宋联合灭掉辽的金兵便大举南侵,宋徽宗赵佶吓得赶紧让位给儿子赵桓,自己升任太上皇。

公元1127年,北宋京城汴京被金兵攻陷,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宋赵桓均被俘虏,北宋灭亡。

公元1135年,宋徽宗病死,7年后,棺材才被运回临安。

宋徽宗赵佶出生于公元1082年,是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弟。赵佶自幼就对书法、绘画、丹青、骑射、蹴鞠,甚至豢养禽兽、弄花草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书画方面他显露出了卓越的天赋。但就是不喜欢宗室亲王日常学习的儒家经典、史籍。在赵佶4岁那年,母亲就随刚死不久的神宗而去,因此,缺乏母亲教育的赵佶行为逐渐轻佻放浪,与英宗女儿魏国大长公主的驸马王诜臭味相投。而赵佶即位后的四大奸中的高俅,就是王诜无意中送给他的。这高俅玩得一手好蹴鞠,但臭名远扬,因而受到王诜的喜爱。有一天,王诜命高俅给赵佶送蓖,正好赶上赵估在园中蹴鞠,无意中将球踢到高俅身边,高俅遂显示出他过人的蹴鞠技术,因而赵佶将高俅留下,日见亲信,颇加重用。

赵佶在外面胡作非为,但回到宫中后,尤其是在向太后面前,赵佶装出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对向太后极其敬重孝顺。向太后对他非常喜爱,因而在无子嗣的哲宗病死后,向太后首先就想到了端王赵佶,立即将赵佶招来灵柩前,宣布让他即位。赵佶就这样登上了皇位,成为北宋的第8个皇帝。

赵佶即位后,一向信任赵佶的向太后并不想干政,即使是在赵佶和众大臣的恳求下勉强听政了6个月,随后便还政引退了。善于在向太后面前演戏的赵佶,则表现出一副浪子回头的样子,退还了百姓王怀献给他的玉器,还赶跑自己在内苑豢养的珍禽异兽,又曾因出现日食而下诏求直言,俨然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

但向太后死后,赵佶就恢复了本来面目,首先将大奸臣蔡京召回朝廷,并于次年任命为宰相。从此,蔡京就伴随在赵佶身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极尽小人之能事,赵佶在位26年,蔡京任相24年,中间虽曾三次被罢,但旋罢即复,可见蔡京的会说好话使赵佶离不开这个马屁精。除了蔡京,赵佶身边还有童贯、朱励、梁师成等奸佞之徒。赵佶昏而不庸,虽宠信奸臣,但最高决策权却是一直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天下之事,无论巨细,全得由他亲自处理。

赵佶的人生哲学是“太平无事多欢乐”,即是及时行乐。为了及时行乐,赵佶在蔡京等人的鼓动下,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新延福宫,这新延福宫确实是当时最知名的建筑之一,其构思之精巧,占地之庞大,确实为当时之罕见,所以赵佶在其中流连忘返,所以赵佶才会下令收集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以点缀这个新延福宫,所以才会有童贯负责进行的“花石纲”。赵佶收集的内容很广泛,除了象牙、犀角、金银、玉器,藤竹、织绣、花石等物外,前代的书法、名画、彝器、砚墨,等等物品,也是赵佶收藏的目标。他在宫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御前书画所,由著名书法家米芾等人掌管,里面收藏了数以千万计的珍品。其中有东晋二王的《破羌帖》、《洛神帖》,以及唐代颜、欧、虞、褚、薛、李白、白居易的墨迹,光颜真卿的真迹就有八百余幅。还有三国时曹不兴的《元女授黄帝兵府图》,曹髦的《卞庄子剌虎图》等丹青名画。

赵佶收集了一万余件古代的钟鼎礼器,全都是商周秦汉之物。对擅长书画的赵估而言,砚墨自然是少不了的。

在他贮藏文房四宝的大砚库中,光端砚就有3000余枚,著名墨工张滋制的墨不下10万斤。

如果赵佶不当皇帝的话,倒也许会成为一个书法大家,丹青高于,或者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收藏家。他对这些收集来的古书画、彝器等潜心研究,还把收集到手的书法名画大多都重新装裱,亲自为之题写标签,以便保存。在装裱时,赵佶还有一定的格式,被后世称为“宣和装”,至今还可见到。他还命人将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资料加以记录整理,并附上宫中所藏的各家作品的目录,编成《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为后世留下了美术史研究的珍贵史籍。赵估还对所藏古彝器进行考证、鉴定,亲自编撰了《宣和殿博古图》。这些东西,也只有做皇帝的才能做到,只不过赵佶这个皇帝也当得太昏了,不过仔细想来,如果他不昏,又怎么能编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自编成的美术史籍?

总的来讲,赵佶的这些所作所为,虽不值得赞扬,但也不应该借此来鞭笞他,应该用来鞭笞的是他信奉道教。

赵佶从小就喜好道教,经常翻阅道教神仙鬼怪的书籍,对神仙的生活十分向往。再加上一些道士瞎猫碰着死耗子,竟然先是预言他当得天下,后又劝他将京城东北角垫高,以便多生儿子,这些预言倒都实现了,于是赵佶从此深信不疑,在他眼里,道士简直成了活神仙。

一时间,道教风行全国,一些不小心坠落红尘的活神仙纷纷出场。先有王老先,而后是大名鼎鼎的林灵素。这林灵素倒也是个骗子中的奇才,其他道士都是以自己是活神仙自居,而这个林灵素却把赵佶说成是神仙,而且是上帝的长子长生大帝君,其他如蔡京、蔡攸、童贯等人也各有仙位,就连赵估宠爱的小刘贵妃也成了九华玉真安妃下凡。于是赵估大喜,急忙给这个会说话的林灵素封了大堆官和称号,然后浩浩荡荡地来到玉清和阳宫,上玉帝尊号曰:“大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并大赦天下,令各地的所谓洞天福地全都修建宫观,塑造玉帝圣像,又铸神霄九鼎,安放到了上清宝和阳宫的神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