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900000033

第33章 晋(3)

二、自负任气遭乱惨死

刘琨喜爱豪华奢侈,嗜好声色,在困难时期尚能自我控制、励精图治,但情况略有好转,他便恢复故态,放纵性情,随意作乐。有一个从河南来的徐润,通晓音律,长期出入于权贵之门,善于逢迎,刘琨对他特别喜爱,授任他为晋阳令。徐润恃宠骄纵,经常干预刘琨政务。奋威护军令狐盛性情坦荡直率,多次就此向刘琨进谏,劝他远离徐润,刘琨始终没有听从。后来刘琨屡战屡败,声望实力均有损伤。徐润趁机陷害令狐盛,刘琨不察情由,下令将令狐盛杀掉。

建兴元年(313)晋愍帝司马邺下诏拜刘琨为大将,都督并州诸军事务,加授散骑常侍、假节。建兴三年,愍帝又派遣朝廷大鸿胪赵廉,持节拜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州、冀州、幽州三州军事。刘琨上表,辞让司空之位,接受三州都督之职。

不久,石勒攻打乐平(今山西昔阳),乐平太守韩据求救。刘琨认为自己势力已经壮大,准备趁此机会打仗立威,震慑石勒。箕澹劝阻,认为部众新附难以驾驭,刘琨恩信尚未树立不便指挥,现在应当收购粮草、抄掠牛羊、发展生产、训练士卒,待条件成熟以后再率兵出战。刘琨拒绝采纳,发动自己的全部士兵,前去与石勒作战。石勒接到报告之后,迅速派兵占领险要地形,以逸待劳,设下伏兵。刘琨自投罗网,全军覆没,自己只率领少数人狼狈逃脱,并州地区震动。兵败势单,天旱人饥,刘琨无奈,前往幽州,投奔数次来信相邀的鲜卑首领段匹殚。段匹石单热情接待,与刘琨结为姻亲,约为兄弟,对他非常尊重。

建武元年(317)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派人传旨,转任刘琨为侍中、太尉,其余职务不变,并赐予名刀一把,刘琨答谢。事过不久,刘琨与段匹石单商议,准备进攻石勒。段匹石单推举刘琨为大都督,二人歃血为盟,传檄四方,命众俱进襄国。刘琨与段匹石单进军固安(今属河北),等待众军。石勒闻讯,急忙派人携带大批珠宝,厚赂段匹殚从弟末波,请求不要出兵。末波受贿后拖延时间,不肯发兵。刘琨与段匹殚二人势力弱小,不得已退军。

后来,末波写信给刘琨,杀望与他结盟,共同进攻段匹殚,答应事后将幽州刺史之位让给刘琨。不料送信人被段匹殚巡逻骑兵俘获,此事泄漏。段匹殚一向敬重刘琨,刘琨来拜见时,他出示了信件,但并未打算留难刘琨。还是手下部将力劝,段匹石单才婉言扣留了刘琨。

刘琨一向忠于晋室,素有极高威望。他被扣留月余,朝野之人颇为愤慨,但谋救刘琨却遭失败。权臣王敦一向忌惮刘琨,他秘密派人前来,要段匹石单杀掉刘琨。段匹石单缢死刘琨,子侄四人同时遇害。刘琨时年仅48岁。东晋朝廷因段匹石单势力强大,准备借他消灭石勒,因此对刘琨的死未作任何反应。

太兴三年(320),晋元帝司马睿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赐谥号日“愍”。

谢玄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宰相谢安之侄。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

一、自建劲旅屡败强敌

谢玄从小就聪颖过人,特别受到谢安的宠爱,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他。谢玄小时候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于是便在一次做游戏的时候设法把香囊取到手烧掉了,并劝说他以后别带这种东西。谢玄很听谢安的话,从此没有再佩带这一类物什。

谢玄长大后,显示出超凡的治国才能,朝廷几次召用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他在大将军桓温手下做事,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

当时前秦皇帝苻坚特别强盛,称霸一方,不止一次侵扰晋的边境。东晋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争论了半天也找不出胜任之人,这时谢安推荐谢玄,中书郎郗超也称谢玄确有将帅之才。于是朝廷即刻征召谢玄回来,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谢玄领命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然后,招募勇士,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来的农民,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有北上抗敌、重返故乡的强烈愿望。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训练,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太元三年(378)二月,苻坚派军攻打襄阳(属今湖北省),谢玄发兵前往救援,但兵到之时襄阳已被攻破。苻坚又派大将彭超带兵七万围攻彭城(今江苏徐州),谢玄带军一万余人急速赶去迎救,解了彭城之围。次年,秦将彭超、句难又带兵南侵,相继攻陷盱眙(今属江苏)和淮阴(今江苏清江)两地,朝廷为之震动。秦军又集六万之众围攻三阿(今江苏宝应),谢玄奉命从广陵出发北上拒敌,在白马塘(湖名,在今江苏宝应西北)与秦军展开激战,大破敌军,于是解了三阿之围。谢玄乘胜进军,两败秦军。此次作战之后,朝廷论功封他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

二、淝水之战留名史册

苻坚虽然遭到挫折,但灭亡东晋、统一天下之志丝毫未动。太元八年(383)八月,苻坚率87万军众从长安起兵,开始了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南伐战争。诸路军马水陆并进,声势浩盛空前。

东晋朝廷听到消息,惊恐万分,全都束手无策。九月,东晋朝廷议定对策,派谢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镇守建康,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带兵八万抗拒来军,令胡彬带水军五千援救寿阳(今安徽寿县)。

十月,前秦将领攻克郧城(今湖北安陆),攻下寿阳,进逼硖石(今安徽凤台甫),以五万人屯洛涧(即洛河),立栅于淮水之中,以截断晋军前来救助硖石的道路。谢玄、谢石在离洛涧,25里处设营,不敢前进。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带精兵五千,进军洛涧,大破秦军。秦军崩溃,争先恐后地奔逃,纷纷跌入水中,死亡一万五千余人。晋军水陆并进,声势很汹,苻坚登上寿阳城瞭望,见晋军阵势严整,再向八公山上张望,便觉得那上面的树木全是晋兵(“草木皆兵”),他大惊失色。

当天晚上,苻坚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最后议定要用计策击败晋军,于是下令把小将旗列屯淝水以北,以示这里并没有大的将领驻守,以此来诱惑晋军。谢玄见了便派遣使者去见苻坚的弟弟苻融(当时为秦阳平公,有文武谋略),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摆阵临水,这显然是想长久相持,而不是速战速决的架势。如果你们的军队能将阵势稍稍退却一点儿,使得我军能够渡过河去,然后一决胜负,那多好啊!”秦诸将对此建议都表示、反对,而苻坚却不以为然,他说:“答应他的请求好了,我们只要命令军队稍作后退,让晋军过河,在他们渡过一半的时候,我们发动骑兵突然冲杀他们的军队。这样一来,哪有不胜之理呢!”苻融也赞同这种主张,于是下令让军队后退。军中兵士奉命后撤,渐渐乱了阵角,后边的兵众也弄不清为什么前面军众纷纷后退,这时被前秦俘虏且任尚书的原东晋梁州刺史朱序在后头趁机大喊:“不好了,我们的军队失败啦!”秦兵闻听此言,顿时大乱,争先恐后四处逃命,苻坚、苻融极力阻止却无济于事。谢玄大喜,乘机带兵迅速过河攻击秦兵。苻融万分焦急,骑马在阵中来回奔驰,想要制止后退的士兵,哪里还能阻挡得住?后退的秦军和冲过来的晋军混合在一起,难以分清,苻融跑了一阵被乱骑冲倒,晋军见了赶紧冲上来,把他当即斩杀;此时苻坚也身中流箭。秦兵崩溃,谢玄乘胜追击,直到青冈(今寿县西北)。秦兵自相践踏而死的蔽野塞川;逃出战场的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晋追兵到来了,吓得丧魂落魄,昼夜不敢休息,加上饥寒交迫,死了十之七八。苻坚见大势已去,只好单骑杀出重围,逃到淮北。谢玄攻取了寿春,所获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牛马驴骡骆驼达十万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

太元九年(384)八月,谢安认为苻坚刚刚被挫败,应当乘机开拓中原,于是以谢玄为前锋都督,带冠军将军桓石虔讨伐秦。谢玄占领袁城后,紧接着派军去攻占鄄城(今山东境内)。自此以后,河南城堡都纷纷来归附。谢玄又攻打秦青州刺史苻朗(苻坚之侄),苻朗战败投降。兖、青、司、豫平定以后,谢玄加领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封康乐县令。谢玄驻在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阳。

太元十三年(388)正月,谢玄去世,时年46岁。

刘牢之

刘牢之(生卒不详),东晋名将。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深富才略,指挥有方,多有军功,却缺少见识和主张,屡屡被人利用,最后自缢而亡。

一、大战有功声威渐重

刘牢之的父祖均勇武出色,被任命为边郡太守或将军,刘牢之也因勇武而踏人仕途。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当时苻坚势力正强,谢玄招募劲勇之士,刘牢之等因骁勇出众而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兵众作前锋,百战百胜。苻坚将领句难南侵,谢玄带何谦等抵拒来兵,刘牢之在盱眙获句难辎重,得到运船无数。战后,刘牢之被任命为鹰扬将军、广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