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900000056

第56章 五代(3)

二、忠心事主西取巴蜀

庄宗李存勖进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后,举行了郊拜典礼,赏赐功臣。郭崇韬以侍中、枢密使兼领镇、冀二州(今河北中南部)节度使,晋封赵国公,食邑2000户,并赐铁券,恕十死。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权力达于朝廷内外。他以一贯的忠诚为皇帝谋划,依据规矩办事,所以受到士族及皇族的好评。

进入汴州之初,梁朝的一些大官上将曾予贿赂,郭崇韬都收下了。亲友见他一反常态,便劝他拒绝收礼。他说:“我的职务将相兼备,奉禄上万,根本不缺少什么。只是梁国原先就贿赂成风,送礼的这些人原先都是敌对的死硬分子,现在要他们改换门庭,转变立场,也不容易,如果拒绝,他们必然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敌视我。现在把这些东西放在我家里不动用,也如收回国库一样。”后来朝廷又举行郊拜典礼时,他把所收的礼品全部交给皇帝,皇帝用作奖品,奖赏了众人。

天下已定,庄宗逐渐转向奢华,为所欲为。后唐同光三年(925)夏天,庄宗想盖一座专门避暑的大殿,郭崇韬谏止,但皇帝身边的大臣不待有令,便动工兴建大殿。郭崇韬奏请停工,庄宗却不采纳他的意见。

郭崇韬清楚自己位高权重,担心受到他人的倾轧、谋害,就对儿子们说想辞官隐退,儿子们却认为他一旦失去职位,便是神龙离水,必为蝼蚁所制。他的好友及昔日的部下听到他有辞官之意,劝他提出辞职请求以堵奸人之口,而皇帝则肯定不会答应;同时奏请皇帝册立其宠爱的魏国夫人刘氏为后,既得皇帝高兴,日后又可获皇后帮助。郭崇韬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三次上表请求辞退枢密的职位,皇帝果然不答应;又密奏请立魏国夫人为皇后,刘氏便成册封正位。此后他又针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写出兴利除弊的25条政令,上奏庄宗批准后执行,颇得人心。但宦官仍然对他有所诽谤,他终于辞掉了兼领地方节度使的职务。

同光三年(925),西蜀王衍自立为王。庄宗与郭崇韬商议讨伐之事。郭崇韬因受到宦官的倾轧,正想找机会再立大功,于是主动请求协助庄宗的长子李继岌出征。当时李继岌年纪还小,郭崇韬建议他担起元帅之名,以树立威望。于是便任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出军西征。临行时庄宗设宴为众将领饯行,举杯嘱咐郭崇韬:“继岌从未学习军政,你跟着我征战了多年,征西之事就全托靠你了。”

郭崇韬率军进入蜀境后,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给各州府传去书札,随后带兵到州府,结果许多州府不战而降。大军既得兵力,又得军需粮草,从未感到匮乏,而声威更大。蜀主王衍派出三万人抵抗大军,郭崇韬派康延孝、李严率三千精锐骑兵出击,蜀军大败。此后,又有许多州府主动送来符印表示投降,最后王衍也派人请降,打开成都城门欢迎李继岌和郭崇韬及其将领。这次西征从出发到人据成都,共75天。对如此神速获胜的出征,当时就有评论说“如板走泥丸,前所未闻”。

三、建盖世功死奸臣手

然而,就在郭崇韬胜利进军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由嫉妒而怀恨在心了。人蜀之后,投降的人争先恐后地送贿赂给招讨使幕府,而李继岌的都统府却十分冷落,只有大将才去参见一下。这时,都统府的属官李从袭等人背后对李继岌说:“郭崇韬收买蜀地人情,居心叵测,你应该有所防备。”于是李继岌对郭崇韬产生猜忌,留心观察。

庄宗派宫官向延嗣带着诏书到西蜀催促班师,郭崇韬没到城郊去迎接,向延嗣愤愤不平。李从袭对向延嗣说:“郭崇韬在蜀专权弄威,李继岌名为都统,实则早被架空,一旦班师,必生祸乱。”说着还流下了悲哀的眼泪。向延嗣返回朝廷后将西蜀之行作了汇报,又添油加醋地向皇后述说了李继岌的处境,皇后便哭着转告庄宗,希望保全儿子的性命。庄宗审查向延嗣带回的西蜀账簿,说:“人们传说西蜀的金银玉宝不计其数,为什么账上却这么少呢?”向延嗣回答说:“据我了解,蜀中的宝物都入了郭崇韬家门了。”庄宗听后怒形于色,立即命令宫官马彦畦速往西蜀视察,吩咐他如果郭崇韬带兵回朝,则无话可说,如果真的迟迟不归,就与李继岌酌情处理。皇后想让皇上下一道诛杀郭崇韬的密诏未成,自己给李继岌写了一封信,让他杀死郭崇韬。

西蜀地方多有山林,平定之初,盗匪成群。郭崇韬顾虑撤走军队城乡不得安宁,派出任圜、张筠两员将领分道招抚散兵游勇,因而推迟了班师的日期。同光四年(926)正月,马彦珪到达成都,宣布大军12天之后班师回朝。布置停当以后,马彦珪取出皇后的信交给了李继岌,李从袭也从旁力劝,并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李继岌毕竟年幼,终于同意了他们的主张。第二天早上,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名义召唤郭崇韬到都统府议事。郭崇韬毫无防备,刚踏进议事厅,脑后一记闷棍将他打倒,接着涌出一帮打手,乱棒齐下,不多时郭崇韬便气绝身亡。

李周

李周(871~944),五代后唐、后晋将领。字通理。邢州内丘(今河北内丘)人。唐朝潞州节度使李抱真的后代。

李周16岁时便当了唐朝内丘地方的捕贼将。当时,河朔地区(今黄河以北地区)群盗蜂起,商旅行人如果没有专人保护就不敢走出本郡甚至本乡。太原土族卢岳携带家眷盘缠滞留内丘,进退两难。李周听到此事后,主动提出护送。路过西山时遇到贼寇从树林里射出箭来,李周面对树林大声呼喊:“你究竟是谁?请站出来说话。”林中贼人听出是谁,当时就悄悄地溜走了。卢岳善相,他见李周有将相之相,就劝他投河东李氏(李克用)。李周说家有老母在堂,不便远离,而后返家。

不久,后梁大将葛从周攻下邢、洺二州。李克用麾兵南下,攻打梁军,在青山口筑起了营垒,李周就投到了青山寨。李克用见到李周时十分高兴,当时就给予赏赐,并让他充任黄头军使。李克用平定云州(今山西大同)、李存勖进攻柏乡,几次战阵上,李周都英勇杀敌,连续立功,因而升任匡霸都指挥使。李存勖进入魏州后登基称帝,李周率兵驻扎在临河杨刘(今山东东阿北一带),保卫魏州。庄宗北伐时,李周奉命与和尚焦彦宾守卫杨刘城。梁将王彦章以数万兵马来围攻,李周日夜冒着敌军的箭雨疾石拒敌守城,同时派人飞马报请庄宗派兵速来援救。庄宗却说:“有李周在城里守备,我还有什么忧虑呢!”于是带着大军慢慢挪动,每天不误打猎游玩,全不把援救危城之事放在心上。等他到达杨刘城时,城中断粮三天,然而城池依然固守如初。解围之后,庄宗对李周说:“不是你九死一生地抵抗,城中人就都被梁兵掳走了。”

后梁同光二年(924),李周历任相、蔡二州刺史。平定西蜀后,授为四川节度副使。天成二年(927)春,调任遂州两使留后,不久回朝。一年后出任邠州节度使。当时庆州刺史窦延琬拒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李周奉命出兵败之。长兴、清泰年间(930~936),先后在徐、安、雍、汴四州领兵坐镇。他所到之处,从无苛政,士民百姓都很高兴。

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李周又去镇守邠州,官至检校太师兼侍中,后调回朝廷。出帝石重贵离开京都汴梁时,命李周为留守。出帝回京后,授开封尹。后因病去世,享年74岁。赠授太师,陪葬后唐明宗徽陵之北。

景延广

景延广(892~947),后晋将领。字航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

景延广的父亲景建擅长射箭,曾经教导他说:“射箭如果射不进铁里,就不如不发箭。”因此,景延广后来以善于力挽强弓而见称于世。后梁时期,景延广在邵王朱友诲帐下做事,朱友诲图谋反叛被囚禁,景延广逃走。后来跟随梁将王彦章在中都作战,王彦章兵败,景延广身负数伤,勉强逃脱一死。

后唐明宗时(926~933),朱守殷率汴州守军反叛,晋高祖石敬瑭当时担任六军副使,主持诛杀参加朱守殷叛乱的人员。景延广当时是汴州军校,理应被杀,但石敬瑭怜惜他的才干,暗中放了他,后又录用为客将。石敬瑭即位后,又先后任命他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等职。石敬瑭去世后,后晋出帝石重贵继承王位。景延广为此出了不少力,所以总是夸耀自己的功劳。起初,石重贵被立为皇帝时,后晋大臣们商议报告契丹,献表称臣;唯独景延广不肯,仅仅在信上自称为孙子。大臣们都知道这样做不行,但又无法使他改变主意。契丹果然大怒,屡次以此谴责后晋。景延广对契丹使者说:“先皇帝是你们契丹拥立的,但现在的天子是中原国家自己册立的,可以做你们的孙子,但不能做你们的臣子。况且晋朝有横磨大剑十万口,老爷子要开战,那就来吧,他日约束不住孙子,一定会受到天下人的取笑。”使者知道这番话势必挑起两国的争端,担心以后没有凭据,就要他把这些话写在纸上。景延广命令属吏全部记录下后交给使者,使者带回去报告了契丹主,契丹主更加生气。但景延广、石重贵君臣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既不管外敌虎视眈眈,也不管每年有十几万百姓饿死。

天福九年(944)春天,契丹入侵,景延广跟随石重贵北征,担任御营使,与敌对峙于澶、魏二州之间。先锋石公霸与契丹在戚城遭遇,高行周、符彦卿兵力单薄不能赴援,飞骑催促景延广增兵,景延广却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