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900000077

第77章 明(4)

三、北定中原数谏皇帝

明洪武二年(1369)春天,李文忠以征虏偏将军之职跟随常遇春出塞,攻克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元帝北逃。追奔数百里,俘虏了宗王、平章等人,收俘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余匹,牛五万余头。这年七月,常遇春、李文忠奉命入陕,常遇春在柳河川得病故去,李文忠代替他掌管军事。不久,他奉诏与大将军徐达会师攻庆阳(今甘肃庆阳)。李文忠率军走到太原时,听说大同被元兵包围,十分紧急。他立即决定救援大同,派了两支精兵从左右两面夹击元军,一阵冲杀,元军大败,敌将脱列伯被生擒,俘虏和斩首的敌人有一万多。李文忠一直追击元军至莽哥仓才返回。元帝知道大势已去,从此再也不向南边来了。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被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徐达出潼关取扩廓帖木儿,李文忠出居庸关至沙漠追元帝,使他们彼此不能相互救援。李文忠率大军十万出野狐岭,一路杀到了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内),收降了元平章上都罕等。俘虏了后妃宫人、诸王将相等几百人,还缴获了宋朝、元朝的传国玉玺、金宝共15枚,玉册两本,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个。这一年大封功臣时,李文忠功劳大,在群臣中名列前茅。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晋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年俸禄为三千石,赠给了世袭铁券。

洪武四年秋,汤和、傅友德等率大军南进,讨伐四川的明升。李文忠受命在四川平定之后去治理蜀地。他到了成都,修筑了成都新城,派兵在各个要害之处把守,然后还师。洪武十二年,洮州(今甘肃临洮)十八族的少数民族首领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共讨,平定了叛乱。并在东笼山南川修筑了城池,设洮州卫镇守洮州。李文忠返回京师后,向皇帝奏明西安城中的水含盐碱量太大,又苦又咸,不能饮用,希望皇帝能下令引龙首渠的水入城,便于城中用水方便。皇帝降旨同意。李文忠返京后,执掌大都督府之事,并且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平时很爱学习,经常向金华范祖干、胡翰请教,所以通晓诗书。他所写的诗歌十分雄骏、有气魄,很受人喜欢。太祖刚起兵不久时,占领了应天,因为军费开支不够,因此就增加农民的田租。李文忠觉得百姓太苦就上书给朱元璋,请他减轻农民的负担,朱元璋很快就批准了。

李文忠平时家里客人很多,而且无所不谈,因此他就听了客人的话,劝说朱元璋少杀人。后来太祖要东征日本,李文忠又谏劝太祖。后来又说宫内太监过多,而且这些人多不义,劝太祖少接近太监。因此,李文忠多次违背太祖的心意,不免受到了皇上的谴责。

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病死,年仅46岁。

沐英

沐英(1345~1392),明代开国元勋。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太祖朱元璋义子。他南征北战,治军严明,不滥杀人,战功卓著;为人礼贤下士,广交朋友,十分勤奋好学。官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追封野宁王,谥号“昭靖”。

一、少年孤苦明敏功多

沐英从小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到处逃避战乱。不久,母亲也死了,沐英就成了一个孤儿。朱元璋和马皇后很可怜沐英,就收养了他,认为螟蛉义子,沐英也跟朱元璋姓了朱,一直深得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18岁那年,沐英被提升为帐前都尉,在镇江驻守。过了不久又提升为指挥使,在广信驻守。后来,跟随朱元璋征讨福建,在军中攻破分水关,占领了崇安,又攻下了闵溪十八寨,活捉了冯谷保。这时朱元璋命他又复姓沐,移师镇守建宁。管辖邵武、延平、汀州三个卫所。过了不久又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升为同知。在大都督府时,公务又多又杂乱,但沐英为人机敏,头脑灵活,处理问题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马皇后经常称赞他的才能,太祖朱元璋也特别器重他。

洪武九年(1376),沐英受命到关、陕去了解民情,体察百姓疾苦。洪武十年,沐英任征西副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讨伐吐蕃,一路追杀,越过四川、西藏,一直追到昆仑山,俘虏和杀死的吐蕃兵有一万多人。因沐英屡建战功,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享受俸禄两千五百石,并赠传世铁券。

洪武十四年(1381),沐英随大将军徐达北征,和徐达分路北出关塞,沐英带兵从古北出发,一路过关斩将,占领了公主山长寨和全宁四部,渡过胪朐河(今蒙古克鲁伦河),活捉了元知院李宣,俘虏了许多敌人。

同年九月,元梁王占据云南,连续两次杀死明朝使者,太祖大怒,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征南副将军,率大军30万征讨云南。元梁王派他的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十余万驻扎在曲靖(今云南曲靖东北),想凭此阻挡明军。正好赶上天有大雾,沐英在浓雾掩护下,赶到白石江边,雾散日出,两军互相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达里麻一看大惊。沐英命令部队在江边严阵以待,做出想要渡江的样子,暗中却派了一支队伍偷偷从下游渡江,绕到敌人背后,然后在山谷中布满疑兵,每一个战士都拿一个铜号角来吹,顿时山谷里鼓角相鸣,如千军万马在敌人背后。元军一听背后号鼓大作,以为明军从背后就要上来了,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沐英这时命令大军立即渡江,让会游泳的先渡过白石江。沐英冲锋在前,手拿长刀冲入敌阵,把敌军杀退,后面的大军也很快全都渡过了江,和元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经反复,不分胜负,战斗得异常激烈。沐英这时命令明铁骑军冲上,加入战斗,立即把元军打得大败,生擒了达里麻,俘虏敌人两万多,战死在疆场人的尸体绵延十余里,血流成河。

明军占领曲靖后,长驱直入云南,元梁王见大势已去自杀了。右丞相观音保开城向明军投降,梁王所属的州郡随之都被收复了。第二年,傅友德和蓝玉被召回京师,而沐英被留下镇守云南。

二、平定边关镇守云南

洪武二十二年(1389),曲靖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亦思伦发侵扰定边,纠集军队,号称三十万。沐英选了三万精锐骑兵飞驰至定边援救。带上火炮强弓分为三部分。赶到定边,反叛的军队利用上百头大象来攻击明军。大象都披着坚硬的铠甲,叛军坐在上面拿着大盾牌,两旁的叛军拿着用竹子削成的标枪,非常锋利。沐英沉着应战,乘着天刮大风,明军大喊着向敌人进攻,大炮弓箭一齐向敌人飞去。叛军的大象见炮火强烈,吓得转身向回跑。敌人有一个勇猛的战将叫昔刺亦,和明军拼死搏斗,左路军有些后退。沐英登上高处看着战场的情况,见左路军退却,拔下自己的佩刀,命令左右随从把左路的将领头砍回来,左路军的将领见一个人握着刀骑马从高处飞奔而下,心里十分恐慌,赶紧率军向前冲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三路大军乘胜追击,杀死敌人四万多,活捉了37头大象,其余的大象都被杀死了,叛军的各路首领都身中百箭,在象背上死了。亦思伦发见势不妙,逃走了。沐英派出使者,用明军威的强大去招降其他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从此,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又开始向明朝交纳贡品。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在云南听说皇太子朱标去世了,大哭不止,他想自己与皇太子亲如兄弟,而皇太子却先他而去,十分愁哀。当年马皇后去世的时候,沐英就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哭得吐了血。因为吐血,从此得了病,身体一直欠佳。皇太子死后不久,沐英也在云南去世,年仅48岁。

朱亮祖

朱亮祖(?~1380),明代开国将领。六安(今安徽六安)人。他作为元将投降了朱元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封为永嘉侯。最后因罪被太祖鞭笞而死。

一、勇悍善战建功颇多

朱亮祖在元朝时为义兵元帅,在宁国(今安徽宣城)驻守。元至正十七年(1357),太祖命徐达、常遇春率军攻打宁国,元朝的长枪元帅谢国玺逃走。但是朱亮祖守于城中,勇猛作战,打退了徐达、常遇春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常遇春也中了飞箭。朱元璋只好亲自来督战,见朱亮祖太骁勇,就改变了作战方法,造了一种飞车,分兵数路进攻宁国,经过一番血战,宁国被攻破,活捉了朱亮祖。朱元璋把他收降了,还赐给了他许多金银财宝,让他仍官居旧职。不久朱亮祖竟然又反叛,重新投靠了元朝。因为朱亮祖十分勇猛善战,所以多次和朱元璋的军队开仗,屡打胜仗,被他俘虏的军队达六千多人,而且他还占领了宣城,以此为据点抗击朱元璋的军队。

朱元璋命令徐达率兵围住朱亮祖据守的宣州,朱亮祖向外突围,左冲右突,勇不可挡,朱元璋的诸将谁都不敢上前和朱亮祖交手。只敢围住他,不让他逃脱掉。朱元璋亲自赶来督战。众将见太祖亲自督战,一拥而上,终于把朱亮祖活捉了,五花大绑推到太祖面前。朱亮祖看着太祖说:“你想把我杀了,我就死,你要还收留我,我就会从此竭尽全力为你效力。”太祖命人将他放了。

朱亮祖投降太祖后,跟随太祖打下了南昌、九江,激战在鄱阳湖,攻下武昌,他本人也从枢密院判升到了广信卫指挥使。后李文忠率大军在新城攻破李伯升的部队,朱亮祖乘胜追击,把敌营连烧带夺占领了十余座。俘虏了李伯升的同佥元帅等官员共六百多人,士兵三千,马匹八百,其他辎重铠甲无数。李伯升仅带领几十骑兵逃跑了。这一仗,打得太祖十分高兴,赏赐了朱亮祖很多财物。后来又攻打桐庐,围困余杭,因功升迁为浙江行省的参政,给李文忠将军当副将,镇守在杭州。

二、多为不法与子受诛

洪武三年(1371),朱亮祖被太祖封为永嘉侯,年俸禄是一千五百石,给了世袭侯爵的铁券。第二年,朱亮祖被派去征讨四川。朱元璋见大将们已经很久没有打仗,只在京城坐享,就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当朱亮祖他们带兵赶到蜀地时,前面到的汤和、傅友德、廖永忠等已打下了成都、重庆,夏主明升已经投降。朱亮祖只好带兵攻打下了还未被收复的一些小州县。但在行军打仗中,朱亮祖脾气暴躁,经常责骂部属,有的军校因不合他的心意,竟然擅自随便杀了。班师还朝后,他虽然有功,但由于他随便杀军校,治军不法、不明,因此太祖没有赏赐他。

洪武十二年(1379),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在番禺有一知县,名叫道同,他执法很严,因此而得罪了朱亮祖。朱亮祖多次向道同施加压力,或者用利益去打动他,但道同不为他所动。当地有许多土豪欺行霸市,操纵着市场的价格,如果谁不合他们的意,他们就打击报复。道同把土豪中的头领抓来在大街上狠狠打了一顿,其他的土豪就争着去贿赂朱亮祖,以求免予处罚。

过了些日子,朱亮祖寻了一个借口,把道同抓来,也狠狠打了一顿。有一个姓罗的富豪,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亮祖当小妾,这个小妾的哥哥因此横行乡里。道同按国法抓了姓罗的这个人,结果又被朱亮祖把人放走了。道同很气愤,就把朱亮祖的事写了一个奏章,呈报给了太祖皇帝。可是还没等道同的奏章呈给太祖,朱亮祖先奏了道同一本,说他犯上无礼,太祖不知其中缘由,就派使臣去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折也到了,太祖朱元璋看了,方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认为道同职位虽然卑微,但敢于弹劾大臣的不法之事,说明这个人很有正气,可以大用,赶紧又派使臣去恕免道同。两个使臣是同一天到的番禺,但后面来的使臣是傍晚到的,等他到时,道同已经死了。

第二年九月,太祖朱元璋把朱亮祖召回京师,把他和他的儿子朱暹都鞭笞而死。

杨璟

杨璟(?~1382),明代开国元勋。合肥(今属安徽)人。官封营阳侯。追封芮国公,谥号“武信”。

杨璨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在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时,他从管军万户升到了总管。元至正十七年(1357),徐达率大军攻克常州(今属江苏)。杨璟也在征战中因功晋升为亲军副都指挥使。接着,杨璨又跟着大军去讨伐陈友谅,相继攻克乐平州(今江西乐平),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康(今属江西)等地,杨璟因功升为湖广行省参政,命他在江陵(今属湖北)镇守。在进攻湖南的少数民族部落时,屯师在三江口,协助大军平定了湖南诸部。班师后,杨璟又被提升为行省平章政事。

洪武元年(1368)春,杨璟率大军进攻永州(今湖南零陵)。守将邓祖胜在城外与明军交战,经过一场较量,邓祖胜战败,收兵入城,固守不出。杨璟命大军将永州团团围住。这时元军开始来增援,在湘水边的东乡沿江列了七座大营,士气很旺盛。杨璨乘元军不备,大军突然进攻,大败七营元军,俘虏了敌军将士约一千多人。但永州还是久围不下。

杨璟便命令手下的裨将把永州城的各个城门围死,在门前筑起堡垒。然后在西江上造了许多浮桥,猛攻永州城。守将邓祖胜拼死迎战,终于抵挡不住,明军攻入城中。邓祖胜自杀,永州城被明军占领。这时,恰好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亮祖从广东西进,已经占领了梧州,平定了浔州、贵州、郁林。朱亮祖率大军来与他相会,一起攻打靖江,可靖江还是久攻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