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4200000068

第68章 李莲英(1)

从北京阜城门到八里庄,再西行二里多地,便是海淀区的恩济庄,这儿曾经是清朝太监的基地,埋葬着清代两千七百多个太监。在墓群中,有一块墓地别致突出,似有“雄踞”之势。该墓占地约二十余亩,规模宏大,四周植有百余株松树环绕。墓的宝顶坐落在一座小土岗上,宝顶的边缘是用铁皮箍起来的。据史料记载,修建宝顶时,是以鸡蛋清、江米粥和沙土做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异常坚固。当年为做三合土,恩济庄周围十里内各村的鸡蛋被搜刮一空,取走蛋清,把蛋黄倒掉,腥气冲天,熏得人们闻见鸡蛋就恶心。宝顶南面,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汉白玉石桥、石碑、五供、供案和宝顶。石坊东侧有一座四角攒尖方亭。石桥宽三米,桥身长二点三米,桥下是排水渠,以防备墓穴被淹。石碑五供两套,雕刻精美。石牌坊为四柱三楼,下带石座,面宽九米丰,南北宽五米,很有气派。石牌坊上端横眉写着“钦赐大总管李公之墓”,牌坊正面的石柱上的对联是“通幽向明昭垂万古,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牌坊北面立有汉白玉墓碑两座,一为墓地记碑,一为墓志碑。碑高三米半,宽一米。碑额篆书“永垂不柠”,碑阳正书共一十八行,每行十七至七十字不等。墓室顶下方,距地面三米深处,是一间宽大的墓室,约有十二平方米,墓穴结构为“二门五植”。墓的前方有马道,通过两道汉白玉雕成的石门才能达到墓室。两道石门间的距离为三米。第一道石门外砌金刚石,第二道石门的门槛下有两级台阶,上方有造型美观的门楼。石门两旁的石壁四角雕刻着蝙蝠图案,中间刻着一对互相盘绕的蝙蝠。石门上刻着一副对联:“秉性惟真承眷厚,居身克俭得心安”。墓室北侧正中是一张青白石刻棺床,四周雕刻着铜钱形状的花纹,象征着一代权阉家财万贯,即使到阴曹地府也享用不尽。棺床上面停放着棺木一搏,这便是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大总管李莲英的捕木灵柩。

李莲英生前奢侈糜烂,死后清廷劳民伤财为其大兴土木修建墓穴。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李死于北京,因其是总管太监,生前又是慈禧的亲信,后事由当时的清宫内务府办理。李莲英的棺木里有许多珍贵的陪葬品,棺材的四角有四颗镇棺珠,直径两厘米半,半透明,雕有美观的花纹。尸体头颅上戴一顶价值连城的三品朝冠,朝冠正中的“帽正”是一颗价值四万两白银的蓝宝石;黄杨绿玻璃翡绿翎管,价值一万数千两;所戴翎为蓝翎,孔雀眼极为讲究,而鸵鸟绒也相当珍贵,披盖满肩,价值二三千两白银;冠前嵌一颗巨大珍珠,精圆彩焕,仅这一顶朝冠,就高达六万多两白银。此外,棺内还陪葬有一颗红宝石,以及金制鼻烟壶、眼镜、怀表、朝珠、翠扳指、玉如意、钻石戒指床代青玉环、汉代的满黄金玉镯等稀世珍宝五十多件。这样阔绰排场的墓葬,是历史上太监中绝无仅有的。仅此一面就揭露了清末权宦李莲英阴险狡诈、贪赃枉法、堕落腐败的一生。

太监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的一种奇特产物。在古老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太监最初不过是上层统治者如皇帝、后妃、王侯、将相等役使过的、被阉割过的、失去生殖机能的男人,在王宫中担负着诸如开闭宫门、洒扫殿庭、传达话语等贱役杂务的刑余之人。但随着统治者君王厌政、外威专权、女主临朝种种情况的出现,就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其小善小信皆足于固结君心”的太监造就了一种恶俗的培养,直至干预朝政、结党营私、买官进爵、恣意妄为,构成了腐朽社会一种特殊的阶层。清朝在使用太监上,吸取了明朝宦官专权的教训,在职务和数量上都进行了限制,只是到了慈禧太后当政以后限制逐渐废弛。在太监当中,具有严格的等级,大致可分为大总管、总管、一般太监。太监大总管是清宫三千余名太监总头目,经常活动于皇太后身边。李莲英从一个一般太监之所以发迹,世人皆知是以梳头得宠。

据现存的原竖立在李莲英墓前的《墓志碑》记载,李莲英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十月十七日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成县。兄弟五人,他排行二,家庭极其贫困。父亲以修皮靴为业,为了生活,兄弟几人时常帮助削皮头,被人们称为“皮削李”。由于生活所迫,父亲携带全家,随抬“皇杠”(给朝廷送贡银)进入北京,抬杠人全家可供给食物,定居在海淀的大有村。进京后,全家仍操旧业,生活状况仍然没有改善。

李莲英的家乡大成县也是明清朝代太监的产地,出过许多有名的太监,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形,李家早已耳闻目睹。李莲英从小聪明伶俐,家人也指望他进宫后能给家里带来荣华富贵,改换门庭。通过在朝廷当太监的同乡沈兰玉介绍,七岁的李莲英被父亲带到“慎行司”(专门为人净身的行业)净了身,在家休养了一年多,九岁时进了宫,在沈兰玉的援引下,当了小太监。

机智过人的李莲英很快就摸透了大总管安德海的脾性,加上他天赋的风趣、幽默,很受安德海宠爱,不久便被派到坤宁宫干些上等活儿。那时上海正流行一种新式发髻,京中贵族妇女争先模仿,宫中也受到了外来的影响。慈禧太后也刻意追求打扮,命梳头房太监到宫外学习,可换了几次人回来给太后梳头,都不合太后的心意。李莲英得知此事,认为这是向太后靠拢、献媚的极好时机,决不能放过,忙找安德海毛遂自荐说他能学好新发髻,并夸下海口说,准保太后中意。安德海一听果然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