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4300000098

第98章 清(13)

国泰,满洲镶白旗人,姓富察氏。国泰与和珅过从甚密,因此,和珅得到要查办国泰等的消息后立即派家人通风报信,使得国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项填补亏空的时间。赴山东途中,和珅还以言辞威胁钱沣。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刘墉深知和珅与国泰的关系,因此常与钱沣密商对策。到山东历城县后,和珅说不用彻底核对,只要抽查几十个库就可以了,并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钱沣要求先封库,第二天彻底拆封。结果发现库里的银两“多系圆丝杂色银”,通过盘诘库吏得知,这些银两是从各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出告示叫各商铺前来认领,“大呼曰:迟来即封贮入官矣”。于是商贾纷纷前来认领,库藏为之一空。

在这件事上,刘墉自始至终支持钱沣,他的态度对于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刘墉支持钱沣,同时也就得罪了和珅。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刘墉仍不失其“刚正”。

此后的几年里,刘墉似乎总是在犯错误,受指责,乾隆对他显然并不满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刘墉因为漏泄他和乾隆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不仅受到申饬,而且失去了本应获授的大学士一职。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因他没有行规定的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刘墉兼理国子监,发生乡试预选考试中诸生馈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弹劾,结果刘墉受到处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负责皇子教育的上书房诸师傅因为连天阴雨没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十分恼怒,时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被责处得尤其严厉,降为侍郎衔,不再兼职南书房。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下了一道上谕,大意是说因为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念及统勋为朝廷效力多年,才对刘墉加恩擢用。而刘墉在府道任上还算勤勉,及至出任学政就不再认真办事,在湖南巡抚任上官声也平常。入京为尚书,办事情更是一味模棱两可。我曲意优容,未加谴责,原以为他会感激圣恩,勤勉办事,不想竟然发生上书房诸师傅旷工七日之久而刘墉置若罔闻之事。并说刘墉这样事事不能尽职,于国则为不忠,于父则为不孝,其过失甚大,实在不能宽恕。应当说,措辞相当严厉。

乾隆五十八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等至少要罚俸10余年。乾隆皇帝虽然作了宽大处理,刘墉还是被“严行申饬(chì)”。

嘉庆元年,因为大学士一职空缺多时,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谕中又一次批评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并举例说,皇帝曾向刘墉询问新选知府戴世仪可否胜任,结果刘墉对以“尚可”。而戴本来十分庸劣,断难胜任。可见刘墉平日里对于铨选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两可之词敷衍塞责。要他“扪心内省,益加愧励”。

嘉庆二年,授刘墉体仁阁大学士,但仍旧指责他“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并说“兹以无人,擢升此任”,可见其评价。当然,以上两条嘉庆初年的上谕,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见。

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清人笔记记载,一次在军机处吃饭,有同僚提起唐宋时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刘墉马上接口说:“但使下民无殿粪,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为之喷饭。

刘墉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乾隆皇帝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他说,因为朝廷纲纪整肃,本朝没有名臣,也没有奸臣。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所有荣誉归于圣主,大臣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出于圣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绝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万民伞之类为官员扬名的活动。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满,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权力欲和虚荣心越发膨胀,此时他的身边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办事、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的奴才。再加上当时朝堂上宵小环绕,和珅弄权,勾结党羽,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正直之士很难有所作为。御史曹锡宝曾经想通过参劾和珅家奴刘全以达到惩办和珅的目的,结果反遭陷害,被革职。所以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当刘墉为地方官时还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边却反而无所建树,唯唯诺诺。也许从适应官场规则、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刘墉这样小错不断、屡遭申饬、弄得自己名誉扫地,未必不是聪明之举。

在当时以滑稽方式为官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嘉庆帝的老师朱珪,也是如此。据说他晚年每逢门生、旧吏来看望,他所言皆不关政治,全为诙谐之语。这些以清正刚直著称的官员尚且如此,当时官场风气可见一斑。乾隆皇帝聪明太过,使得大臣们只好装糊涂;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们只得“平庸”。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说他“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善于解脱之意。不管怎样,刘墉可算得上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家世显赫能征惯战——明亮传

明亮(1735~1822),字寅斋。满族镶黄旗人,富蔡氏。出身于本朝最显赫的家族,其家族中有一人封王,三人封公爵,多人封有世职。祖父李荣保有十余子及一女,女儿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在李荣保十几个儿子中,有一人名广成,即明亮之父,曾为某镶黄旗都统。

明亮初为生员,乾隆十八年(1753)娶清圣祖康熙第十二子的孙女为妻。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三十年在銮仪卫供职,其间曾在北京参加乡试。乾隆三十年,高宗皇帝命他停止应考前往伊犁,在其堂兄明瑞将军部下任领队大臣,乾隆三十一年返回,不久授吉林副都统,两年后过宁古塔,次年从征缅甸。乾隆三十八年至乾隆四十一年,跟随阿桂征讨四川西部金川动乱。从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一年,明亮统率南路军北上,阿桂则同时从东路进击,明亮困因战功卓著封一等襄勇伯,图绘紫光阁。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金川乱平,清廷在四川设置成都将军,统领金川及四川西境唐古诸部事务,明亮受命为首任成都将军。成都将军和其他地方驻防将军不同,不仅统辖驻防八旗兵,并节制绿营地方官员。乾隆四十二年初,明亮率二十九名唐古特土司赴京入觐。诸土司颇受优礼,赏赐丰厚。在京时,明亮曾一度受命在军机处任职,不过几天以后即返回川原任。乾隆四十三年,兼领四川提督。乾隆四十六年从征甘肃回乱,授乌鲁木齐都统,两年后因优待一受刑讯的囚犯,致使该犯得以寻机自尽被解职,押解回京师,明亮解京后,定罪待斩,职衔尽革。

约半年后,明亮从狱中获释,赐蓝翎侍卫,命戴罪从征甘肃,镇压另一次回民起义,困作战勇敢升头等侍卫,乾隆五十年任侍卫领班大臣。乾隆五十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初提升为黑龙江将军,乾隆六十年初迁伊犁将军,同年十月,因在黑龙江时曾以低价强令部下输物购置貂皮事发被革职,命往乌鲁木齐以平民身份效力自赎。

嘉庆元年(1796),受命去湖南随军征苗民起义,但途经陕西时为总督宜绵所留,因为当时宜绵正率领陕兵征剿鄂西北白莲教起义,明亮为宜绵立了功劳,屡战屡胜,复升头等侍卫,并授予兵权。嘉庆元年八月,在平定孝感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之后,赐轻车都尉世职。次月,仓促受命前往湖南,接替相继粹猝然死亡的福康安、和琳统率平乱大军。嘉庚二年初,苗民起义被平定,复封二等襄勇伯。其时,白莲教起义正在川东迅速蔓延,明亮与副手遂奉命移兵四川。自嘉庆二年至嘉庆四年,二人一直在这一地区作战。在此期间,明亮转战多处,焚金峨寺,破重石子、香炉坪,克分水岭、火石岭,可以说立下了无数战功。嘉庆三年,明亮团因为追击高汉潮、张均德不符合朝廷的行军方略,被指斥为指挥失误被而夺去世职,后又遭逮捕审问。但因战事需人,准他在德楞泰手下戴罪自效,同年,他在湖北郧西歼灭乱军主力,遂投副部统衔。

嘉庆四年初,仁宗皇帝任命明亮为经略大臣勒保的副手,前往陕南,和永保和孙庆成协同作战。勒保被解职后,明亮曾一度任经略大臣,但不久以贪污罪被劾因为被永保妒忌产生纠纷,水保和孙庆成也同时指责明亮,声称其部队失利是因明亮指挥混乱所致。结果三人皆遭逮捕审问并被治罪,由额勒登保继任经略大臣。嘉庆五年,明亮被判死罪,但嘉庆皇帝念他有功,赦免了他,命他往湖北受松筠差遣,在湖北作战的七八个月中,他渐次升迁,但嘉庆五年底又因着力清剿小股动乱而忽视义军主力被再度贬官。其后,他又在鄂西屡胜,并击退了四川义军的进攻。嘉庆六年将湖北略定,明亮以年老被召还京师,其后的一年间连任闲职。嘉庆七年八月再赴新疆,授乌鲁木齐都统。嘉庆八年初奉召回京,迁兵部尚书。一年后进子爵。嘉庆十四年进三等伯爵。嘉庆十五年授协办大学士,但第二年因隐瞒家中轿夫聚赌事被免去此职。嘉庆十七年出为西安将军,在任约一年,后又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嘉庆十九年九月复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十二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加太保。两年后,他85岁,进三等襄勇侯。明亮为朝廷效力达七十余年,道光元年(1821)致仕。次年卒,宣宗亲自到府祭奠,更赐予陀罗经被,诏许在贤良祠予以祭祀,可以说身后备享哀荣,谥“文襄”。

坚壁清野镇压义军——勒保传

勒保(1740~1819),字宜轩,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父大学士温福,曾任平定四川西部金川之乱的统帅。乾隆三十八年在战场阵亡。乾隆二十一年勒保以监生充字馆笔帖式,译佛经为满文,六年后任军机章京。后几经升迁,于乾隆四十二年任兵部郎中,次年奉派赴多伦任办事章京。从乾隆四十五年到乾隆五十年,一直在此任职。乾隆五十年奉诏回京,不久任山西巡抚。乾隆五十五年到乾隆六十年任陕甘总督,在以后多次与农民军作战中,他捕获秘密宗教团体白莲教徒多人,并于乾隆五十九年处死其首领刘松,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但是刘宋的党羽刘之协等人逃逸,军士借此时机滋扰民众,一场更大的民变在湖北、四川一带酝酿着。

乾隆六十年勒保转调云南,奉命协助福康安与和琳贵州平定苗民之乱。嘉庆元年(1796)一度回到云南,在福康安死后,又转调湖南。嘉庆二年,奉命赴湖北征剿白莲教,在湖北长阳战役获胜后,又奉令往贵州兴义附近山区的据点,一个月以后,因成功平定王囊仙的叛乱晋赐封为一等威勤侯。同年十一月,调任湖广总督,并于嘉庆三年初,取代宜绵总统四川军务,镇压白莲教之乱。在四川东部开县战役胜利之后,受任为该省总督。

此时湖北有一股义军主力已在该省西北部被粉碎,然而四川东部的三大股义军仍占据着广大地区。勒保奉命进剿由王三槐率领的一支起义军,他多次战胜王三槐部,并且最后设计将其诱擒,被晋封为公爵,嘉庆三年,因未能夺下叛军巢穴而多次受到朝廷申斥。

嘉庆四年乾隆去世,仁宗皇帝以和珅假报战功,拖延战争、中饱私囊之罪,将其革职,此后便由嘉庆亲自主持军务,他首先便把指挥权集中在四川,任命勒保为五省经略大臣,节制四川、湖北、陕西、甘肃与河南各军,由明亮与额勒登保任参赞大臣,他们连连打了好几次胜仗,勒保把大营迁到四川东部的达州,他采取扎寨四练的新策略,以断绝起义者的兵源与给养,奖励义军前来归降,对那些被裹胁者尤为宽大。总的策略是依靠地主武装、建筑堡寨、坚壁清野及政治欺骗与武力镇压相结合的手段。嘉庆四年年中,他已将四川东北部的白莲教义军围困在包围圈内。皇帝打算派一至二万军队增援四川,以便一举将其根除,而勒保认为毋须增派援兵即可消灭义军。然而他作战数月之后,仍未达到目的。嘉庆四年九月,朝廷申斥勒保,认为他赖在达州,徒然浪费每月的十二万饷银,却坐视义军壮大,于是兵权被夺,交由明亮执掌,但明亮不久即被额勒登保所取代。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新任总督魁伦奏称勒保既未滥用军饷,亦无渎职之处。但嘉庆还是认为他令其他将领临阵,自己却安坐后方,因此将他从达州逮解回京,革去全部官职与封号,等候处斩。嘉庆五年初,额勒登保被派往陕西,四川军务交给魁伦接办,但这二人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嘉庆非常恼火,于嘉庆五年四月,放出勒保,命他为四川总督,指挥全部战事。他于一年之内,将义军又赶至四川东部。嘉庆六年九月,他因擒获一股主力义军首领晋为三等男爵。嘉庆七年上半年,他又以擒杀四川一批重要义军首领而晋封一等男爵。年底,义军主力已大部被消灭。嘉庆八年初,勒保晋升一等伯,并恢复威勤伯封号。次年九月,四川之乱已全部平定,他着手善后编遣事宜。嘉庆十年赴京晋见,皇上因其推行坚壁清野,最终获得胜利,加赐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以后几年,他又尽力戡定地方数次叛乱,如嘉庆十三年平定川西南土著居民起义等。